【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领域,尤其是,繁育寄生性天敌,进行田间释放,增加自然界中天敌数量,提高自然界中靶标害虫被寄生的数量,有效地控制靶标害虫种群数量,减轻其对农作物的为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安全。
技术介绍
利用寄生蜂防治有害生物的关键技术在于能够人工大量繁殖,并在目标害虫发生期有效的释放控制为害。这一方面,以赤眼蜂为代表的人工培育和大量释放技术,我国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20世纪50年代,自浦挚龙院士首创“大卵”(蓖麻蚕卵)繁殖赤眼蜂技术以来,赤眼蜂的替代寄主,在“小卵”方面,由麦蛾卵发展到米蛾卵大卵”方面,由蓖麻蚕卵发展到柞蚕卵和人工卵。70年代广东昆虫所李丽英、刘文惠等,武汉戴开甲等人研究开发了利用人工假卵繁殖赤眼蜂技术,其后,又研制出人工卵的制作机器,为赤眼蜂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使得在80年代,我国的赤眼蜂应用面积一度达到12亿公顷。近年来,赤眼蜂人工繁殖研究和大田应用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玉米螟的技术比较成熟,在蔬菜害虫方面也有利用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 Hellen是小菜蛾Pl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台湾甲腹茧蜂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1、建设繁蜂室;A2、种蜂的获得;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或室内人工繁育的第1?2代台湾甲腹茧蜂,并挑选虫体较大、活力较强的个体;用棉花或海绵吸附10%的蜂蜜水为种蜂提供营养;A3、接蜂方法;挑选斜纹夜蛾1日龄卵块,放入繁蜂盒内,然后接上台湾甲腹茧蜂种蜂,用10%的蜂蜜水补充营养,接蜂后取出卵块放于繁蜂盒中,盖好盒盖,将其放在繁蜂架上培养子代蜂;繁蜂室温度控制在25℃,相对湿度保持在70%,保持室内通风透气。部分斜纹夜蛾卵块不用于接蜂,用于寄主扩繁和保种;A4、蜂种复壮;寄生蜂每繁殖10~15代后到野外采集甜菜夜蛾和斜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