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度台,其特征在于:由在具有旋转台(2)的长方体形状的机架(11)中,与机架(11)的旋转台设置面(4)垂直的四面(5),(6),(7),(8)中,除了用于驱动旋转台(2)的动力源(13)突出的面(8)之外的三面(5),(6),(7)的至少两面作为基准面而形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与工作机械并列设置,且在保持工件的同时为了进行工件的姿势变换而使用的分度台。
技术介绍
在对以金属等为素材的工件进行孔加工或切削加工时,使用称为加工中心或铣床等的工作机械。一般来说,工作机械由保持立铣刀或钻头等的工具并使之旋转的主轴和固定工件的工作台等构成,工件与工具可相对移动以使能够自由加工,工作台支撑向前后左右(X轴或Y轴)方向及上下(Z轴)方向的移动。若相对于长方体状的工件在上面,正面,底面的合计三面上进行同一直径的孔加工时,则没有必要在加工中途交换工具,而有必要在每个面的加工结束时从工作台取下工件并变换姿势继续再加工。另外,保持工作台或工件的设备具有被加工成平面状的称为基准面的面,该基准面必须与工作机械的坐标系一致。在前述的情况下,因为在每个面的加工结束时从工作台取下工件,费事且作业时间变长,该问题通过在工件与工作台之间加装分度台来解决。分度台是具有能够固定工件的圆盘状的旋转台的装置,旋转台由刚性高的机架保持。在机架上具有高精度加工的基准面以使能够紧贴在工作机械的工作台等,此外旋转台能够通过伺服马达等的动力源自由地旋转。进而,旋转台表面的旋转面或成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轴相对于基准面管理平行度或垂直度,实现高精度的加工。在将分度台配置于工作机械的工作台时,在双方的基准面紧贴后确认精度并用螺栓等强固一体化,其后在旋转台安装工件并开始作业时,按照加工的进行情况使旋转台旋转,能够连续地处理多个的面。因为工作机械要求高精度,为了确保刚性其主要构造有大型化的倾向,其结果是工作台周边没有多余空间,而且设置填料盖配管等的附带设备时,剩余空间更小。此外,分度台有必要可靠地保持工件并有必要高精度地进行旋转台的定位,除了使用刚性高的机架之外,在内部装备有减速用蜗杆齿轮或制动器或传感器等。旋转台的动力源的伺服马达考虑到尺寸和维持管理的问题而在机架的侧面突出并安装,该伺服马达有时与工作机械侧的设备干涉,不能避免设置时的制约。在现有分度台中,因为相对于与设有旋转台的工作台设置面垂直的四个面,只有一个面作为基准面,例如在分度台为这四个面中的底面为基准面,且旋转台装备在侧面的标准型式时,因为在工作机械的周边没有多余空间,如图5所示,相对于旋转台的伺服马达的配置有必要为线对称形的两种。这两种配置的构造不同,所以常常给予一个一个的型式名(例如在型式名的末尾添加-R,-L)来加以区别,在制作时,因为机架等的形状不同,也需要一个一个的设计图。因此,对于分度台的制作,不能避免设计图或零件的管理复杂化而导致的费用的增加,此外,有时也可能产生由于订货时的误认等而收纳错误的分度台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开发,目的在于提供对使用条件的制约少且能够通用地使用的分度台。前述的问题通过使用一种分度台来解决,前述分度台如方案1所述,其特征在于由在具有旋转台的长方体形状的机架中,与机架的旋转台设置面垂直的四面中,除了用于驱动旋转台的动力源突出的面之外的三面的至少两面作为基准面而形成。分度台具有用于确保刚性的长方体状的厚重的机架,在该机架的任一面设置旋转台。此外,在机架必须有基准面以使与工作机械的工作台紧贴,能够将从与设置旋转台的面垂直且邻接的四个面中除去安装用于驱动旋转台的伺服马达等的动力源的面的三个面中的两个面通过高精度的切削或磨削加工来作为将分度台安装到工作机械的工作台等的基准面使用。以往的分度台的机架在与设置旋转台的面垂直且邻接的四个面中利用一个面作为基准面,在本专利技术中,因为能够将多个面作为基准面使用,提高了突出在机架外部的动力源位置的自由度。例如,设置以与机架对置的两个面作为基准面而且工作台为水平面的工作机械时,从一方的基准面向下且伺服马达相对旋转台位于右侧的状态,通过使分度台上下翻转,能够转化为另一方的基准面向下且伺服马达相对旋转台位于左侧的状态。若要扩展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进一步提高便利性,可如方案2的专利技术所述,与旋转台设置面垂直的机架的四个面中,利用动力源不突出的三个面全部作为基准面,或可如方案求3所述,与旋转台设置面对置的面也作为基准面。这样,采用方案1~3所述的专利技术,在机架外侧的共六个面中,能够使用除了旋转台设置面和动力源突出面之外的四个面作为基准面。其结果,伺服马达相对旋转台可位于上侧,右侧,左侧。用于使分度台旋转的动力源的伺服马达其旋转轴与蜗杆齿轮联动,用微速强力地使旋转台移动,该蜗杆齿轮等驱动系的机器收容在机架内部。蜗杆齿轮一端由伺服马达支承,另一端由机架支承,支承蜗杆齿轮等的轴承等的零件从强度上的观点出发很难小型化,将这些零件埋藏在机架内部时,因为机架的尺寸过大,有时只是收容轴承的壳体向机架外部突出。对于存在壳体的面也作为基准面使用的情况,如方案4所述,壳体在与前述动力源突出的面对置的面的一部分突出,在该壳体突出的面将壳体的周围加工成平面状并形成基准面。这样,存在壳体的面其壳体以外的部位也被加工成平面状作为基准面使用,当该面直接与工作机械的工作台接触时,当然壳体会与工作机械干涉,在通常的方式下是不可能设置的。该问题能够通过在工作机械和分度台之间加装基板或块状件来解决,基板其两面被加工成与基准面同样的平面状,此外还有用于收容壳体的空洞部。使具有空洞部的一面与分度台接触,另一面与工作机械的工作台接触时,存在壳体的面也可作为基准面使用。一般来说,对于将分度台的机架外表面进行高精度加工而形成的基准面来说,不一定对整个表面进行加工,预先在表面设置凹凸处,仅对多个最突出的部位进行加工,将纯粹的基准面配置成岛状。分度台为了使工件高精度旋转而使用作为驱动旋转台的动力源的伺服马达,用蜗杆齿轮减速并使旋转台旋转。因为该驱动系处理重荷载,在使用糊状的润滑脂的情况下具有润滑的问题,粘度低的润滑油存留在机架内部。因此,需要有监视润滑油的状态或量的油量计和用于润滑油的补给和排出的给油栓和排油栓。在本专利技术中,因为以多样的姿势使用分度台,如方案5所述,在机架各面中的至少两面,具有油量计,给油栓,排油栓中的至少一个时,便利性提高。在油量计或给油栓或排油栓被装备于基准面的场合,为了防止与工作机械的干涉,它们不从基准面突出且设在与基准面为同一面或比基准面退后的位置。根据方案1,2,3所示的专利技术,因为能够使用构成分度台的长方体的机架的最多四个面作为基准面,增加了设置时的姿势的自由度,在以往需要相对于旋转台的伺服马达的配置为线对称形的两种分度台的场合,在本专利技术中只变换一种的姿势就能够对应,在制作分度台时减少了零件个数并能够批量生产同一形状的产品,所以能够实现价格的下降和交货期的缩短。根据方案4所示的专利技术,因为在机架外面其存在壳体等的突出物的面也可作为基准面使用,能够使用旋转台设置面和动力源设置面之外的所有面来作为基准面,进一步提高了通用性。根据方案5所示的专利技术,由于在机架的多个面设置多个油量计和给油栓和排油栓,无论以任何姿势设置分度台都能够进行润滑油的补给或交换或监视,因为容易进行维护保养,能够防患于未然地防止润滑不良等的不良情况,提高信赖性。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分度台的构造,(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分度台的构造,(a)是左侧视图,(b)是右侧视图,(c)是背视图。图3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分度台中,机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森充,
申请(专利权)人: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