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抗菌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25775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4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效的抗菌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讲,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其中包括苦参提取物、绿茶提取物和紫苏叶提取物,以及任选的药学可接受的辅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以及所述中药组合物的用途。所述中药组合物可有效地用于抗微生物(例如抗大肠杆菌)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效的抗菌中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涉及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包括苦参提取物、绿茶提取物和紫苏叶提取物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微生物对人类进步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还时刻威协着人类健康。例如,公知的肠埃希氏菌(E.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5类: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最著名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于大肠内,约占肠道菌中的1%。是一种两端钝圆、能运动、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素B和K,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在水和食品中检出,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大肠菌群数常作为饮水、食物或药物的卫生学标准。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属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自1982年在美国首先发现以来,包括中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报道,且日见增加。日本近年来因食物污染该菌导致的数起大暴发,格外引人注目。在美国和加拿大通常分离的肠道致病菌中,目前它已排在第二或第三位。大肠杆菌O157:H7引起肠出血性腹泻,约2%~7%的病人会发展成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儿童与老人最容易出现后一种情况。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污染饮水、食品、娱乐水体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生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终身相伴,其代谢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生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对人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以及有杀菌作用的大肠杆菌素。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但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在肠道中大量繁殖,几占粪便干重的1/3。在环境卫生不良的情况下,常随粪便散布在周围环境中。若在水和食品中检出此菌,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从而可能有肠道病原菌的存在。因此,大肠菌群数(或大肠菌值)常作为饮水和食物(或药物)的卫生学标准。国家规定,每升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不应超过3个)大肠杆菌的抗原成分复杂,可分为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K),后者有抗机体吞噬和抗补体的能力。根据菌体抗原的不同,可将大肠杆菌分为150多型,其中有16个血清型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常引起流行性婴儿腹泄和成人肋膜炎。一些化学药物的抗菌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大量的抗生素应用,无论是应用于临床还是用于其它行业例如禽畜养殖、水产养殖,均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耐药性问题。因此人们期待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有效的抗菌活性物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天然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人发现苦参提取物与其它植物提取物组合后可以有效地发挥抗菌活性。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包括苦参提取物、绿茶提取物和紫苏叶提取物,以及任选的药学可接受的辅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苦参提取物是以如下方式制备得到的:将苦参粉碎后用60%乙醇为提取液浸泡,然后加热回流提取1-3次;将合并的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后用稀盐酸,直至溶液pH值为1-2,滤去不溶物后,滤液用三氯甲烷萃取,将合并的水相用氨水调节pH值到9-11,然后用三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层,蒸发除去溶剂,干燥得到苦参提取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苦参提取物是以如下方式制备得到的:苦参打粉,过筛,以60%乙醇为提取液浸泡2h后,加热回流提取1.5h,提取2次后,合并提取液;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后,加0.5%盐酸稀释直至溶液pH值为1-2,滤去不溶物后,滤液用三氯甲烷萃取3次后,水相用氨水调节pH值到9.5-10.5(例如调节pH值到10),三氯甲烷萃取3次,合并有机层,蒸发除去溶剂,干燥得到苦参提取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绿茶提取物是以如下方式制备得到的:将绿茶用水浸泡,然后加热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即得。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绿茶提取物是以如下方式制备得到的:将绿茶用5-10倍(例如8倍)量的水浸泡10-15小时(例如约12小时),然后在70~90℃(例如约80℃)加热提取1-3次(例如2次),每次1-3小时(例如约1.5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干燥,即得。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紫苏叶提取物是以如下方式制备得到的:将紫苏叶用水浸泡,然后加热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即得。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紫苏叶提取物是以如下方式制备得到的:将紫苏叶用5-10倍(例如8倍)量的水浸泡10-15小时(例如约12小时),然后在70~90℃(例如约80℃)加热提取1-3次(例如2次),每次1-3小时(例如约1.5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干燥,即得。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苦参提取物、绿茶提取物、紫苏叶提取物三者的重量比为1:1-5:1-5,优选1:2-3:2-3,例如1:2.5:2.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药学可接受的辅料包括选自下列的一种或多种:稀释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等。这些辅料可以使用常规的药用辅料,例如稀释剂可以使用淀粉、微晶纤维素等;粘合剂可以使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等;崩解剂以使用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维酮等;润滑剂以使用硬脂酸镁、滑石粉、微粉硅胶等。这些辅料在本专利技术组合物中的比例可以不作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占组合物总重量的0~99%。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在于发现本专利技术所述中药提取物的组合具有出人意料的抗菌效果,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组合物中对于其中的辅料种类及其用量可以不作特别的限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中药组合物,其呈片剂、颗粒剂、散剂、胶囊剂、丸剂等形式。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的具体形态不应受特别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制备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苦参提取物;(2)提供绿茶提取物;(3)提供紫苏叶提取物;(4)将所述苦参提取物、绿茶提取物、紫苏叶提取物混合,其中任选地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将所得混合物制备成适当的形式,即得。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苦参提取物是以如下方式制备得到的:将苦参粉碎后用60%乙醇为提取液浸泡,然后加热回流提取1-3次;将合并的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后用稀盐酸,直至溶液pH值为1-2,滤去不溶物后,滤液用三氯甲烷萃取,将合并的水相用氨水调节pH值到9-11,然后用三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层,蒸发除去溶剂,干燥得到苦参提取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苦参提取物是以如下方式制备得到的:苦参打粉,过筛,以60%乙醇为提取液浸泡2h后,加热回流提取1.5h,提取2次后,合并提取液;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后,加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中包括苦参提取物、绿茶提取物和紫苏叶提取物,以及任选的药学可接受的辅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组合物,其中包括苦参提取物、绿茶提取物和紫苏叶提取物,以及任选的药学可接受的辅料,其中所述苦参提取物、绿茶提取物、紫苏叶提取物三者的重量比为1:(2-3):(2-3);所述苦参提取物是以如下方式制备得到的:将苦参粉碎后用60%乙醇为提取液浸泡,然后加热回流提取1-3次;将合并的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后用稀盐酸,直至溶液pH值为1-2,滤去不溶物后,滤液用三氯甲烷萃取,将合并的水相用氨水调节pH值到10,然后用三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层,蒸发除去溶剂,干燥得到苦参提取物。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绿茶提取物是以如下方式制备得到的:将绿茶用水浸泡,然后加热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干燥,即得。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紫苏叶提取物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宋新波郝佳刘二伟胡利民韩立峰张祎何俊高秀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