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23234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2 17: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包括外电路板、内电路板、外加热槽、外发热器件以及晶体,所述外加热槽设置于所述外电路板上,所述外加热槽外围、所述外电路板上设置所述外发热器件,所述外加热槽内并平行于所述外电路板设置所述内电路板,所述内电路板通过引针与所述外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内电路板远离所述外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所述晶体,所述晶体外围缠绕发热丝,缠绕的发热丝内部空间与内电路板形成容纳晶体的内加热槽,缠绕的发热丝形成内发热器件。通过在晶体外围缠绕发热丝,不仅可以减少晶体和内电路板在外加热槽内的占用面积,还能缩小整个晶体振荡器的加热面积,使加热效率大大提高,进一步的使装置的稳定速度也加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晶体振荡器,尤其涉及一种体积小、低功耗、高稳定的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
技术介绍
晶体振荡器即石英晶体振荡器,其是一种闻精度和闻稳定度的振荡器,被广泛应用于彩电、计算机、遥控器等各类振荡电路中,以及通信系统中用于频率发生器,为数据处理设备产生时钟信号和为特定系统提供基准信号。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石英晶体振荡器分为4类:普通晶体振荡(SPX0),电压控制式晶体振荡器(VCX0),温度补偿式晶体振荡(TCX0),恒温控制式晶体振荡(0CX0)。目前发展中的还有数字补偿式晶体损振荡(DCXO)微机补偿晶体振荡器(MCXO)等等。晶体振荡器也分为无源晶振和有源晶振两种类型。无源晶振与有源晶振(谐振)的英文名称不同,无源晶振为crystal (晶体),而有源晶振则叫做oscillator (振荡器)。无源晶振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所以“无源晶振”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有源晶振是一个完整的谐振振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与石英晶体谐振器都是提供稳定电路频率的一种电子器件。石英晶体振荡器是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来起振,而石英晶体谐振器是利用石英晶体和内置IC共同作用来工作的。振荡器直接应用于电路中,谐振器工作时一般需要提供3.3V电压来维持工作。振荡器比谐振器多了一个重要技术参数:谐振电阻(RR),谐振器没有电阻要求。目前,业内常用的双槽晶体振荡器有以下两种:一、双密闭金属腔体型双槽恒温控制晶体振荡器如图1所示,此晶体振荡器包括内电路板10、外电路板20、晶体30、内槽40、外槽50、内加热管60以及外加热管70,外电路板20上设置外槽50,在外槽50外围、外电路板20上设置外加热管70,在外槽50内且平行于外电路板20设置内电路板10,内电路板10采用引针与该外电路板20电连接,在内电路板10远离外电路板20的一侧设置内槽40,在内槽40外围、内电路板10上设置内加热管60,在内槽40内、内电路板10上固定设置晶体30。此晶体振荡器不仅体积大,其目前能加工的最小尺寸(长X宽X高)为50.8mmX 50.8mmX 16mm,其加热面积也很大,因为晶体30与内槽40以及外槽50之间还具较大的空间,使得内加热管60和外加热管70在加热过程中,热量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传递到晶体30上,由于整个晶体振荡器的体积较大,热量还容易散失,致使整个晶体振荡器的功耗加大,即能源消耗量增大。二、单密闭金属腔体型双槽恒温控制晶体振荡器如图2所示,此晶体振荡器包括内电路板100、外电路板200、晶体300、加热槽400、内加热管500以及外加热管600,外电路板200上设置加热槽400,在加热槽400外围、外电路板200上设置外加热管600,在加热槽400内且平行于外电路板200设置内电路板100,内电路板100采用引针与该外电路板200电连接,在内电路板100远离外电路板200的一侧固定设置晶体300,在晶体300 —侧、内电路板100上设置内加热管500。此晶体振荡器虽然比双密闭金属腔体型双槽恒温控制晶体振荡器的体积略小,但是其加热面积也很大,因为晶体300的一侧设置内加热管500,然后晶体300和内加热管500全部密封设置在加热槽400内,加热槽400需要有较大的体积才能容纳晶体300和内加热管500,而且内加热管500和外加热管600在加热过程中,热量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传递到晶体300上,由于整个晶体振荡器的体积较大,热量还容易散失,致使整个晶体振荡器的功耗加大,即能源消耗量增大。纵观现有技术的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其存在共同的缺陷,即,体积大,加热功率大,功耗大,稳定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其具有体积小,加热面积小,加热功率小,功耗小,稳定速度快的优点。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包括外电路板、内电路板、外加热槽、外发热器件以及晶体,所述外加热槽设置于所述外电路板上,所述外加热槽外围、所述外电路板上设置所述外发热器件,所述外加热槽内并平行于所述外电路板设置所述内电路板,所述内电路板通过引针与所述外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内电路板远离所述外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所述晶体,所述晶体外围缠绕用于加热所述晶体的发热丝,所述缠绕的发热丝内部的空间与所述内电路板形成容纳所述晶体的内加热槽,所述缠绕的发热丝形成内发热器件。作为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晶体外围至少缠绕一圈所述加热丝。发热丝的缠绕圈数越多,可以使晶体被加热的速度越快,热损耗越小,但是发热丝的缠绕圈数也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实际的晶体大小以及需要来确定其最佳的缠绕圈数。作为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晶体外围缠绕四圈所述加热丝。作为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晶体外围至所述内电路板边缘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内电路板的厚度的两倍。采用此种设计是为了使内电路板的尺寸尽可能的缩小到与晶体的尺寸相配合,并为缩小整个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做准备。作为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电路板边缘至所述外加热槽内壁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内电路板的厚度。采用此种设计是为了使外加热槽的尺寸尽可能的缩小到与内电路板的尺寸相配合,也是为缩小整个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做准备。作为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晶体为圆柱形、方形或者异形,对应的所述内电路板为圆形板、方形板或者异形板,所述外加热槽为圆形槽、方形槽或者异形槽。作为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加热槽采用金属制成。优选的,所述外加热槽采用铜制成。作为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发热器件为加热管。作为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发热器件为MOS管、单三极管、达林顿管中的任意一种。其中,MOS管是金属(metal)—氧化物(oxid)—半导体(semiconductor)场效应晶体管,或者称是金属一绝缘体(insulator)—半导体。MOS管的source和drain是可以对调的,他们都是在P型backgate中形成的N型区。在多数情况下,这个两个区是一样的,即使两端对调也不会影响器件的性能。这样的器件被认为是对称的。MOS管与二极管和三极管不同,二极管只能通过正向电流,反向截止,不能控制,三极管通俗讲就是小电流放大成受控的大电流,MOS管是小电压控制电流的,MOS管的输入电阻极大,兆欧级的,容易驱动,但是价格比三极管要高,一般适用于需要小电压控制大电流的情况,电磁炉里一般就是用的20A或者25A的场效应管。单三极管即单极性三极管,其只有一种载流子导电(空穴或者电子),它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即用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流。单极性三极管(场效应管)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结型场效应管IFET ;第二种,绝缘栅场效应管IGFET。达林顿管是一重复合三极管,他将两个三极管串联,第一个管子的发射极接第2个管子的基极,所以达林顿管的放大倍数是两个三极管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它的特点是放大倍数非常高,达林顿管的作用一般是在高灵敏的放大电路中放大非常微小的信号。对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晶体外围缠绕发热丝,不仅可以减少晶体和内电路板在外加热槽内的占用面积,还能缩小整个双槽晶体振荡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包括外电路板、内电路板、外加热槽、外发热器件以及晶体,所述外加热槽设置于所述外电路板上,所述外加热槽外围、所述外电路板上设置所述外发热器件,所述外加热槽内并平行于所述外电路板设置所述内电路板,所述内电路板通过引针与所述外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内电路板远离所述外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所述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外围缠绕用于加热所述晶体的发热丝,所述缠绕的发热丝内部的空间与所述内电路板形成容纳所述晶体的内加热槽,所述缠绕的发热丝形成内发热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包括外电路板、内电路板、外加热槽、外发热器件以及晶体,所述外加热槽设置于所述外电路板上,所述外加热槽外围、所述外电路板上设置所述外发热器件,所述外加热槽内并平行于所述外电路板设置所述内电路板,所述内电路板通过引针与所述外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内电路板远离所述外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所述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外围缠绕用于加热所述晶体的发热丝,所述缠绕的发热丝内部的空间与所述内电路板形成容纳所述晶体的内加热槽,所述缠绕的发热丝形成内发热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外围至少缠绕一圈所述加热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外围缠绕四圈所述加热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槽恒温晶体振荡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义峰刘朝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大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