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头同步运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21664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头同步运行装置,包括转轮、传送带和压座组,传送带两头嵌入通槽内并安放于压座和压块之间,传送带两头的凸齿与凹槽啮合,压块和压座通过螺钉拧合将传送带两头固定,传送带套装于转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凭借着压块的凹槽和传送带的凸齿的啮合,使得传送带和压座组固定更加牢靠的同时,又方便于拆装,节省维修花费的时间,由传送带由塑胶等材料制成,减少了与转轮的机械摩擦,降低了噪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印头同步运行装置,属于印刷机的一种配件。技术背景:传统印刷机上,普遍采用链条带动印头的运动方式,由于链条的结构限制,这种装置在工作时产生得噪音较大。等到使用到一定时间后,容易产生链条下垂的情况,链条下垂后会影响印头的运行,导致印头位置的不精确,而且需要频繁加润滑油,损坏后不易维修,给日常生产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印头同步运行装置,能够实现印头运行更加精确,维修更加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印头同步运行装置,包括转轮、传送带和压座组,所述传送带顶面设置有至少300个间隔均匀的凸齿,压座组由压座和压块组成,压座为“L”型结构,两边各开设有至少4个螺钉孔,压座底部横向开设有通槽;压块顶部纵向均匀开设有至少7个凹槽,所述凹槽的间隔、槽深、槽宽与传送带的凸齿对应;传送带两头嵌入通槽内并安放于压座和压块之间,传送带两头的凸齿与凹槽啮合,压块和压座通过螺钉拧合将传送带两头固定,传送带套装于转轮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凭借着压块的凹槽和传送带的凸齿的啮合,使得传送带和压座组固定更加牢靠的同时,又方便于拆装,节省维修花费的时间,由传送带由塑胶等材料制成,减少了与转轮的机械摩擦,降低了噪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图2为A处爆炸图;图3为图2的压座左视图;图4为图3的压块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转轮1、传送带2和压座组3,所述传送带2顶面设置有至少300个间隔均匀的凸齿4,压座组3由压座5和压块6组成,压座5为“L”型结构,两边各开设有至少4个螺钉孔7,压座5底部横向开设有通槽8 ;压块6顶部纵向均匀开设有至少7个凹槽9,所述凹槽9的间隔、槽深、槽宽与传送带2的凸齿4对应;传送带2两头嵌入通槽8内并安放于压座5和压块6之间,传送带2两头的凸齿4与凹槽9啮合,压座5和压块6通过螺钉拧合将传送带2两头固定,传送带2套装于转轮I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压座5侧边与印头座固定后,转动转轮I会带动传送带2运动,同时由于传送带2通过凸齿4与压座组3内凹槽9啮合固定,传送带2进一步带动压座组3,实现了对印头的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头同步运行装置,包括转轮(1)、传送带(2)和压座组(3),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2)顶面设置有至少300个间隔均匀的凸齿(4),压座组(3)由压座(5)和压块(6)组成,压座(5)为“L”型结构,两边各开设有至少4个螺钉孔(7),压座(5)底部横向开设有通槽(8);压块(6)顶部纵向均匀开设有至少7个凹槽(9),所述凹槽(9)的间隔、槽深、槽宽与传送带(2)的凸齿(4)对应;传送带(2)两头嵌入通槽(8)内并安放于压座(5)和压块(6)之间,传送带(2)两头的凸齿(4)与凹槽(9)啮合,压座(5)和压块(6)通过螺钉拧合将传送带(2)两头固定,传送带(2)套装于转轮(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头同步运行装置,包括转轮(I)、传送带(2)和压座组(3),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2)顶面设置有至少300个间隔均匀的凸齿(4),压座组(3)由压座(5)和压块(6)组成,压座(5)为“L”型结构,两边各开设有至少4个螺钉孔(7),压座(5)底部横向开设有通槽(8);压块(6)顶部纵向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高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