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铣复合滑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2105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车铣复合滑枕装置,包括电机、变速箱、输出轴和与附件头连接的机构及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集成在滑枕壳体内,壳上端内置电机,减速机,输出轴外齿轮与变速箱连接,变速箱下口连接较短动力输出轴,最大输出功率达到52KW,扭矩达到2400Nm,转速达到3150r/min;动力输出轴与连接结构同轴相连,连接体有短锥定心、两个楔形键传递扭矩和四个机械自锁拉紧机构,滑枕装置壳体壁上设置液、气、电气管路,滑枕末端连接体设各自管路离合器;管路及机械部件与作业部件的附件头实现对应自动相连。本设计中的滑枕装置内置结构紧凑,输出轴较短,提高了动力输出能力,滑枕装置体积小,截面尺寸为长280mm,宽240mm。滑枕与车刀头、镗铣头等作业设备的连接实现了通用、自动化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制造, 一种用于大型立式车铣中心和龙门镗铣床上的复合 滑枕装置。
技术介绍
滑枕是车铣中心非常关键的部件,它带动刀具移动,并给镗、钻、铣功能提供作业 动力。滑枕的结构和使用性能直接关系到机床的使用性能。目前,国内的大型立式车铣 中心和龙门式加工中心的动力滑枕,多采用动力电机和减速机外置的结构,即将动力电 机和减速机安装在滑枕的顶端,再通过贯通滑枕长的细长传动轴传至滑枕的下部,再传 至固定刀具附件头,由于通过细长传动轴传递动力,输出轴的功率、转速和扭矩相对较 低。这种滑枕结构动力电机和减速机占用滑枕壳体外空间比较大,并且滑枕与附件头中 还有润滑、冷却、电力传输等管线,连接时须采用手动、半自动连接,自动化程度低, 制约了机床的作业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铣复合滑枕装置,滑枕内装电机、变速箱、传动轴, 实现了附件头与滑枕的自动连接。车铣复合滑枕装置,包括电机、变速箱、输出轴和与附件头连接的机构及管路,其 特征在于所述部件集成在滑枕壳体内,壳上端内置电机,减速机,输出轴外齿轮与变速 箱连接,变速箱下口连接较短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与连接结构同轴相连,连接结构 中连接体有短锥定心、两个楔形键传递扭矩和四个机械自锁拉紧机构,滑枕装置壳体壁 上设置液、气、电气管路,滑枕末端连接体设各自管路离合器;管路及机械部件与作业 部件的附件头实现对应自动相连。车铣复合滑枕用于大型立式车铣中心及龙门镗铣床上,本专利技术滑枕装置的特点是: 在滑枕内部集成了电主轴、变速箱、传动轴,以及液压、润滑、冷却、气动管路和电气 电缆。这种设计使滑枕结构紧凑,由滑枕提供的镗、铣驱动功率大,加工效率高;尤其 是解决了高效加工中与附件头的手动连接问题,实现了附件头与滑枕的机械装置、冷却 回路、液压回路、润滑回路、气动回路、电气的自动连接,提高了车铣中心的效率。突 显特点是1、本新型中的滑枕装置内置电机、变速箱及输出轴及自动控制系统,结构紧凑。滑 枕装置体积小,截面尺寸为长280mm,宽240mm。2、 改变以往滑枕中细长传动轴的设计,消除了其不足,将输出轴变短,提高了动力 输出能力,最大输出功率达到52KW,扭矩达到2400Nm ,转速达到3150r/min。3、 滑枕截面尺寸特征为长280mm,宽240國,这种结构是经过优化设计得出的。4、 滑枕与车刀头、镗铣头等作业设备的连接实现了通用、自动化连接。附图说明图l是滑枕结构布置图; 图2是滑枕动力与附件头连接结构图; 图3a是定位键8的剖视图; 图3b是滑枕的附件头连接结构端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车铣复合滑枕装置,包括集成在壳体内的电机、变速箱、输出轴和附件头连接机构, 见图1:其特征在于集成在滑枕壳体6内部的内装主轴电机为西门子宽调速交流主伺服电 机,主伺服电机主要由心轴、转子、定子、水套组成,心轴和转子通过过盈配合连接, 并通过端盖及支撑轴承与定子和水套连成一体,形成交流主伺服电机单元l,交流主伺服电机单元1再通过水套外径与滑枕壳体6上方的圆孔配合及端盖上的安装螺丝与滑枕壳 体6连接在一起。电机转速的检测采用安装在电机上的微型齿型编码器检测,编码器的 齿轮套通过锁紧螺母压紧固定在电机的芯轴上,测头通过螺钉固定在电机的端盖上,电 机水套中通过恒温冷却水对电机进行冷却,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外齿轮与变速箱2内齿轮 连接,传递电机的动力。变速箱2为双级行星齿轮变速箱。变速箱2的安装是通过变速箱的外径与滑枕壳体6 的内孔配合,并通过主伺服电机单元1压紧及径向定位销定位实现。变速箱2分两档转 速控制,速比为3和18,输出转速最高为3150r/min,扭矩最大2400Nm,变速箱2的润滑 和冷却采用恒温冷却油循环润滑和冷却。变速箱2的输出通过渐开线花键传到动力输出 轴3,在动力输出轴3上装有轴位置分度控制的齿型编码器。动力输出轴3端内齿轮通过连接结构中连接体5与作业部件附件头外齿轮离合,将 滑枕的动力传到附件头中。附件头连接结构见图2:图2的外轮廓是图1末端的局部截面, 连接体5为筒状,其末端开口为大径凹缘,凹缘端面有孔,定心短锥套4固定在端面孔 内滑枕中连接结构采用短锥套4定心,两个楔形键8传递铣削扭矩,动力输出轴3与附 件头连接结构为同心结构,壳体6、连接体5、输出轴3和内冷却水管7由外向内依次同 轴设置,连接体5上端有轴承支撑着动力输出轴3,动力输出轴3内孔轴承支撑着位于轴 心的内冷却水管7。连接时附件头尾部伸入滑枕装置内部,动力输出轴3通过内外齿离合, 将滑枕的动力传到附件头,由动力输出轴3驱动附件头上的刀具旋转。 位于壳体6内的连接体5,见图3b:其端面为矩形,四角内对应布置拉紧机构9,两 个楔形定位键8对称布置在短边的拉紧机构9之间,在定位键8内侧有两个电气插头11, 其中一个是信号插头、 一个是动力插头,在长边上的拉紧机构9之间设多个液体、气体 离合器IO,即滑枕装置壳体6壁上设置的液、气、电气管路末端。楔形定位键8如图3a所示,由螺栓固定楔形键。附件头需要的冷却液、液压油、润滑油、风、电气电缆,由安置在滑枕壳体壁内的 管路传到滑枕连接体的下端,并经端面的液体、气体离合器10和电气插头11传到附件 头。当加工中心控制滑枕与附件头到位,四个机械自锁拉紧机构9便能够拉紧附件头, 并通过电气准停控制保证内外齿离合器的准确离合,这些操作完全是自动实现的。电机的冷却通过恒温冷却水进行冷却,变速箱的润滑和冷却采用恒温冷却油循环润 滑和冷却。权利要求1、车铣复合滑枕装置,包括电机、变速箱、输出轴和与附件头连接的机构及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集成在滑枕壳体内,壳上端内置电机,减速机,输出轴外齿轮与变速箱连接,变速箱下口连接较短动力输出轴,最大输出功率达到52KW,扭矩达到2400Nm,转速达到3150r/min;动力输出轴与连接结构同轴相连,连接体有短锥定心、两个楔形键传递扭矩和四个机械自锁拉紧机构,滑枕装置壳体壁上设置液、气、电气管路,滑枕末端连接体设各自管路离合器;管路及机械部件与作业部件的附件头实现对应自动相连。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铣复合滑枕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轴(3)与附件头连 接结构为同心结构,在滑枕末端,壳体(6)、连接体(5)、输出轴(3)和内冷却水管(7)由外 向内依次同轴设置;连接体(5)上端有轴承支撑着动力输出轴(3),动力输出轴(3)内孔有 轴承支撑着位于轴心的内冷却水管(7)。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铣复合滑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滑枕中附件头连接结构 其中的连接体(5)为筒状,其末端开口为大径凹缘,凹缘端面有孔。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铣复合滑枕装置,其特征在于定心短锥滑枕中连接结 构采用短锥套(4)定心,定心短锥锥度为2(T ,定心短锥套(4)固定在连接体(5)的凹缘端 面孑L内。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铣复合滑枕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结构组装后的端面结 构连接体(5)的端面为矩形,四角内对应布置自锁拉紧机构(9),两个楔形定位键(8)对 称布置在短边的拉紧机构(9)之间,在定位键(8)内侧有两个电气插头(11),其中一个是信 号插头, 一个是动力插头、在长边上的拉紧机构(9)之间设多个液、气、电气管路离合器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铣复合滑枕装置,包括电机、变速箱、输出轴和与附件头连接的机构及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集成在滑枕壳体内,壳上端内置电机,减速机,输出轴外齿轮与变速箱连接,变速箱下口连接较短动力输出轴,最大输出功率达到52KW,扭矩达到2400Nm,转速达到3150r/min;动力输出轴与连接结构同轴相连,连接体有短锥定心、两个楔形键传递扭矩和四个机械自锁拉紧机构,滑枕装置壳体壁上设置液、气、电气管路,滑枕末端连接体设各自管路离合器;管路及机械部件与作业部件的附件头实现对应自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佩强吴俊勇张秀印张洋乔玉清邵茂利王晶孙井泉邵昭林波吕建华张声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