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门子公司专利>正文

用于电机的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14316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其中,该转子具有转子本体,其中,在转子本体的圆周上布置永磁体,其中,转子本体的圆周的被永磁体覆盖的区域具有至少一个凹进部,和/或永磁体的朝向转子本体的圆周的面具有至少一个凹进部。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其中,该转子具有转子本体,其中,在转子本体的圆周上布置铁磁性的支架元件,其中,在支架元件的背对转子本体的圆周的面上布置永磁体,其中,支架元件的朝向转子本体的圆周的面具有至少一个凹进部,和/或支架元件的背对转子本体的圆周的面具有凹进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在该转子中,永磁体可靠地保持在转子的转子本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电机的转子
技术介绍
在具有永磁激励(Permanenterregung)和布置在气隙上的永磁体的电机中,转子本体上的永磁体的保持力对于机器的运行安全而言具有绝对性的意义。迄今为止的固定解决方案是基于机械连接装置或粘合连接装置的。其中将通常为平坦的永磁体或磁系统(由底板和固定于其上的永磁体构成)用螺钉固定、用夹子夹紧或用粘合剂粘贴在转子本体上,这是由于仅仅磁的保持力不足以在所有的运行条件下将永磁体可靠地保持在转子本体上。在图1中示出了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固定解决方案。其中,在图1中的最上方的示意图中,永磁体3借助于成型的金属片10和销钉/铆钉13与转子本体4连接。在图1中的中间的示意图中,永磁体3被推入布置在转子本体4中的、梯形的凹槽中并这样固定在转子本体4上。永磁体的附加的固定在此通过销钉/铆钉13和元件21实现。在图1中的最下方的图示中,永磁体3被嵌入到外套12中,其中,外套12通过燕尾槽连接装置与转子本体4连接。通过夹子20附加地向燕尾槽连接装置施加压力,以便附加地加强永磁体的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在该转子中将永磁体可靠地保持在转子的转子本体上。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实现,其中,该转子具有转子本体,其中,在转子本体的圆周上布置永磁体,其中,转子本体的圆周的被永磁体覆盖的区域具有至少一个凹进部,和/或永磁体的朝向转子本体的圆周的面具有至少一个凹进部,其中,永磁体相应地贴合在转子本体上的贴合面由于凹进部的缘故占永磁体的朝向转子本体的圆周的面的侧面的20%和85%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设计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出。被证明为有利的是,永磁体相应地贴合在转子本体上的贴合面由于凹进部的缘故占永磁体的朝向转子本体的圆周的面的侧面的45%和55%之间,这是由于如此便能实现磁的保持力的非常大的提升。此外,该目的还通过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实现,其中,该转子具有转子本体,其中,在转子本体的圆周上布置铁磁性的支架元件,其中,在支架元件的背对转子本体的圆周的面上布置至少一个永磁体,其中,支架元件的朝向转子本体的圆周的面具有至少一个凹进部,和/或支架元件的背对转子本体的圆周的面具有至少一个凹进部。被证明为有利的是,支架元件相应地贴合在转子本体上的贴合面由于凹进部的缘故占支架元件的朝向转子本体的圆周的面的侧面的20%和85%之间,和/或永磁体相应地贴合在支架元件上的贴合面由于凹进部的缘故占支架元件的背对转子本体的圆周的面的侧面的20%和85%之间,这是由于如此便能实现磁的保持力的大的提升。此外被证明为有利的是,支架元件相应地贴合在转子本体上的贴合面由于凹进部的缘故占支架元件的朝向转子本体的圆周的面的侧面的45%和55%之间,和/或永磁体相应地贴合在支架元件上的贴合面由于凹进部的缘故占支架元件的背对转子本体的圆周的面的侧面的45%和55%之间,这是由于如此便能实现磁的保持力的非常大的提升。此外被证明为有利的是,凹进部以凹槽的形式实现,其中,凹槽的方向相对于永磁体的朝向转子本体的圆周的面平行地延伸。由此能够实现永磁体的简单的拆卸。此外被证明为有利的是,凹槽具有正方形的、长方形的、圆形的、梯形的或V形的形状,这是由于凹槽的这些形状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和方法实现。具有转子的电机能够在此设计为电动机或发电机和特别地设计为风力发电机。它优选地具有大于rnw的电功率。发电机被用于产生电能。在此,风力发电机能够特别地设计为直接驱动式风力发电机。附图说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并且随后进行详细说明。图中示出:图1示出了从现有技术水平中已知的、用于将永磁体固定在转子本体上的固定可能性,图2以示意性的示意图的方式示出了电机,图3以示意性的示意图的方式示出了根据图2的电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的一个可替换的设计方案,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设计方案的示意性的细节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设计方案的示意性的细节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设计方案的示意性的细节图,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设计方案的示意性的细节图,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设计方案的示意性的细节图,图9示出了出现的力的示意图,图10示出了场力线图,图11示出了铁磁棒,图12以示意性的示意图的方式示出了另一个电机,图13以示意性的示意图的方式示出了根据图12的电机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的一个可替换的设计方案,和图14以示意性的示意图的方式示出了在图2中示出的转子的透视图,图15示出了永磁体的朝向转子本体的圆周的面的侧面,和图16示出了支架元件的朝向或背对转子本体的圆周的面的侧面。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2中以示意性的示意图的方式示出了电机I。该电机I具有可围绕旋转轴线R旋转地布置的转子5。该转子具有转子本体4,该转子本体通过连接元件9与轴7连接。在此,转子本体可以设计为是实心的或以在转子5的旋转轴线R的方向上顺次连续布置的金属片的方式存在。此外,转子本体也能够设计为是分段的。转子包括电机的所有围绕转子5的旋转轴线R可旋转地布置的元件。在转子本体4的圆周11上布置永磁体,其中,为了明晰起见,仅永磁体3具有参考标号。永磁体在此围绕着转子本体4的整个圆周11布置,这在图2中通过点示出。永磁体在旋转轴线R的方向上延伸。转子本体4的圆周11的被永磁体覆盖的区域具有凹进部,其中,为了明晰起见,在图2中只有凹进部2和只有被永磁体3覆盖的区域22具有参考标号。凹进部延伸进入转子本体中。必须在此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所有在当前的申请的范畴内说明的实施例中,凹进部以在转子的旋转轴线R的方向上延伸的凹槽的形式实现,但不必一定如此。凹进部例如也能够以钻孔或装入到转子本体4的圆周中的其它结构的凹进部的方式存在。凹槽在相应的凹槽的方向上相对于永磁体的朝向转子本体的圆周的面平行地延伸。凹槽因此例如也能够与转子本体的圆周相关地在切线的方向上延伸。在此,凹槽能够具有例如正方形的、长方形的、圆形的、梯形的或V形的形状。在图14中以示意性的透视图的方式示出了在图2中示出的转子5,其中,在图14中为了明晰起见,在旋转轴线R的方向上顺次连续布置的永磁体中仅有一个永磁体具有参考标号3。由于电机I的转子5具有永磁体,所以电机I是一种所谓的永磁体激励的电机。在电机I的转子5和定子6之间存在气隙。必须在此说明的是,为了明晰起见和由于对于理解本专利技术无关紧要,在图2中未示出定子6的电的线圈。电机I在根据图2的实施例的范畴内设计为所谓的内转子,即成圆形地布置的定子6是围绕着在电机I的中央可旋转地布置的转子5而布置的。但是如图3中所示,电机I也能够设计为所谓的外转子,即转子在电机运行时围绕着电机的固定地布置在电机的中央的定子旋转。为了明晰起见,在将电机I作为外转子设计的情况下,在图3中仅示出了转子本体4和布置在其上的永磁体,其中,相同的元件具有和图2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在根据图2的将电机作为内转子设计的设计方案中,永磁体布置在转子本体4的外圆周11上,而在根据图3的将电机作为外转子设计的设计方案中,永磁体布置在转子本体4的内圆周11'上,并且转子本体4的内圆周11'的被永磁体覆盖的区域具有凹进部,为了明晰起见,这些凹进部中仅有一个凹进部2具有参考标号。转子本体的圆周能够由此既以转子本体的外圆周11的方式、又以转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机(1)的转子,其中,所述转子(5)具有转子本体(4),其中,在所述转子本体(4)的圆周(11,11′)上布置永磁体(3),其中,所述转子本体(4)的所述圆周(11,11′)的被所述永磁体(3)覆盖的区域(22)具有至少一个凹进部(2),和/或所述永磁体(3)的朝向所述转子本体(4)的所述圆周(11,11′)的面(8)具有至少一个凹进部(2),其中,所述永磁体(3)相应地贴合在所述转子本体(4)上的贴合面由于所述凹进部的缘故占所述永磁体的朝向所述转子本体(4)的所述圆周(11,11′)的所述面(8)的侧面的20%和8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德维格·厄尔德阿克塞尔·默勒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