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缸套沉割槽滚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1078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汽缸套沉割槽滚压装置主要由滚压机床、滚轮(4)和液压机构(7)组成;采用现有车床作为滚压机床;液压机构主要由油缸(5)、油泵(19)和油箱(21)及液压回路组成,油缸(5)通过联接座(22)连接在滚压机床的中拖板上,滚轮(4)固定在油缸的活塞杆(8)前端;其中,联接座(22)与油缸(5)固联一体,联接座内具有中心销(24)且中心销(24)下部位于中拖板的回转定位孔内,与回转定位孔间隙配合,构成油缸在中拖板上可相对转动的结构,在联接座和中拖板(23)上具有定位槽、孔,将油缸在中拖板上定位并通过螺栓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按要求对汽缸套沉割槽进行滚压强化处理,提高汽缸套的疲劳强度,从而提高内燃机可靠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内燃机铸铁类汽缸套加工技术,主要提出一种汽缸套沉割槽滚压装置
技术介绍
内燃机中汽缸套零件绝大部分采用铸铁类材料制成,而且其结构上均有支承台肩,其下端面与外圆均有垂直度要求,为了避免装配时与机体的配合面发生干涉(汽缸套装不到底)而出现漏水现象,故在该部位交接处均设计有沉割槽。由于汽缸套支撑台肩部位处于燃烧室顶部位置,它承受着巨大的爆炸压力和冲击力,同时沉割槽的底径与孔径之间的臂厚也要小于其他部位,因此其强度要低一些。现有技术对沉割槽的加工均采用一次车削成形。而铸铁材料的强度,韧性相应比钢材料要低,加上在压装过程中沉割槽部位留有一定的内应力,因此当汽缸套在工作状态下,该部位往往容易产生裂纹,造成整个机器不能正常运转。而且在压装过程中,汽缸套的外径与机体之间均采用过盈配合,因此在压装过程中也会使沉割槽部位产生裂纹或者直接断裂。在引进的柴油机中,有些汽缸套零件提出了需要对车后的沉割槽进行滚压强化处理,并标注了滚压力、滚压速度、滚压长度及滚压后的变形量,但没有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国内自行设计的内燃机中,对汽缸套沉割槽均未要求进行滚压强化。汽缸套是一种易损件,市场供需量大,目前所有配套厂均未对沉割槽进行滚压强化处理,因此配套生产的汽缸套如直接装机使用将给机器带来重大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是提出一种汽缸套沉割槽滚压装置,使该装置可按要求对汽缸套沉割槽进行滚压强化处理,提高汽缸套的疲劳强度,从而提高内燃机可靠性。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完成其专利技术任务其主要由滚压机床、滚轮和液压机构组成;采用现有车床作为滚压机床;液压机构主要由油缸、油泵和油箱及液压回路组成,油缸通过联接座连接在滚压机床的中拖板上,滚轮固定在油缸的活塞杆前端;其中,联接座与油缸固联一体,联接座内具有中心销且中心销下部位于中拖板的回转定位孔内,与回转定位孔间隙配合,构成油缸在中拖板上可相对转动的结构,在联接座和中拖板上具有定位槽、孔,将油缸在中拖板上定位并通过螺栓固定。本技术装置中,将所需要的滚压压力,经过配置的油缸、活塞直径进行换算,确定所需进入油缸的压力,而进入油缸内的压力则可以通过调节液压回路的溢流阀来实现,并从压力表上直接可以读出所调节的压力。设置在机床中拖板上的油缸是可回转的,所以不同的汽缸套可以调整不同的滚压角度,在机床电路上安装时间继电器控制滚压时间。当液压油以一定的压力进入油缸后推动活塞和活塞杆,由固定在活塞杆前端的滚轮来完成滚压强化处理。本技术提出的装置结构较为简单合理,装置中采用滚压机床、液压机构和滚轮合理的结构组配,使滚压强化过程中的滚压力、滚压角度、速度、滚压时间及滚压后的变形量均做到可控;可达到沉割槽滚压强化的各项技术要求。经滚压强化处理,汽缸套装机和使用试验后均未发现裂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中油缸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液压回路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油缸与中拖板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附图4的俯视图。图中,1、液压机床,2、操纵盒,3、夹具,4、滚轮,5、油缸,6、汽缸套,7、液压机构,8、活塞杆,9、油路接头,10、压力表,11、油路接头,12、轴,13、底座,14、活塞,15、继电器,16、单向调速阀,17、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8、旁路溢流阀,19、油泵,20、过滤器,21、油箱,22、联接座,23、中拖板,24、中心销,25、月牙槽。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加以说明如图1并结合图3所示,本技术装置主要由滚压机床1、滚轮4和液压机构7组成;滚压机床采用现有的普通车床,该实施例中采用车床C630作为滚压机床。液压机构主要由油缸5、油泵19和油箱21及液压回路构成;其中,油泵电机接电源,电磁铁CT接时间继电器,汽缸套6通过弹性涨套式夹具3安装在机床上,弹性涨套式夹具为现有技术结构,油缸5安装在车床的中拖板上,滚轮4固定在油缸的活塞杆8前端,滚轮4同样为现有技术结构。如图2所示,当压力油从油缸5的油路接头11进入油缸内腔时活塞向左移动,推动活塞杆8使滚轮4进入工作状态;当压力油从油缸的油路接头9进入油缸内腔时推动活塞杆向右移动,滚轮退出工作状态。滚轮4夹装在活塞杆8前端,滚轮内孔装有滚针轴承与轴12相配,滚轮4可以围绕轴12旋转,油缸5与底座13连接一体,以便与机床中拖板连接。如图3所示,油泵电机启动后,油泵19开始工作,压力油P经旁路溢流阀18,调整所需工作压力并保持恒定值,压力值可直接从压力表10读出。再经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7,这时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左端电磁铁接受工进信号控制CT吸合,并经压力继电器15至油缸进口A进入油缸左腔,压力油推动活塞14,滚轮4进入工作状态,油缸右腔受左腔压力油推动,从油缸B口处经单向调速阀16(单向调速阀可调整工进速度)及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7回到油箱21。滚压结束后,二位四通阀左端电磁铁受信号控制而失磁,在弹簧作用下二位四通阀17复位,压力油经单向调速阀16由油缸左腔经A口进入二位四通阀17直接回油箱21。如图4、图5所示,油缸5与底座13连接成一体固定在联接座22上,联接座底板中心加工有孔并在中心孔内置入有与其吻配的中心销24,中心销下部位于中拖板原有的回转定位孔内,与定位孔间隙配合;使联接座及油缸可相对中拖板23的回转定位孔转动,联接座底板四个角方向各铣有一个月牙槽25并在中拖板的相应位置具有螺孔,油缸在中拖板上调整到位后,用螺栓将油缸联接座22与中拖板23固定,油缸中心与机床中心高度要保证一致。权利要求1.一种汽缸套沉割槽滚压装置,其特征是主要由滚压机床、滚轮(4)和液压机构(7)组成;采用现有车床作为滚压机床;液压机构主要由油缸(5)、油泵(19)和油箱(21)及液压回路组成,油缸(5)通过联接座(22)连接在滚压机床的中拖板上,滚轮(4)固定在油缸的活塞杆(8)前端;其中,联接座(22)与油缸(5)固联一体,联接座内具有中心销(24)且中心销(24)下部位于中拖板的回转定位孔内,与回转定位孔间隙配合,构成油缸在中拖板上可相对转动的结构,在联接座和中拖板(23)上具有定位槽、孔,将油缸在中拖板上定位并通过螺栓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的汽缸套沉割槽滚压装置主要由滚压机床、滚轮(4)和液压机构(7)组成;采用现有车床作为滚压机床;液压机构主要由油缸(5)、油泵(19)和油箱(21)及液压回路组成,油缸(5)通过联接座(22)连接在滚压机床的中拖板上,滚轮(4)固定在油缸的活塞杆(8)前端;其中,联接座(22)与油缸(5)固联一体,联接座内具有中心销(24)且中心销(24)下部位于中拖板的回转定位孔内,与回转定位孔间隙配合,构成油缸在中拖板上可相对转动的结构,在联接座和中拖板(23)上具有定位槽、孔,将油缸在中拖板上定位并通过螺栓固定。本技术可按要求对汽缸套沉割槽进行滚压强化处理,提高汽缸套的疲劳强度,从而提高内燃机可靠性。文档编号B23P9/00GK2860722SQ200620029820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6日专利技术者朱永灿, 王沛, 王质明, 晁振有, 金文玉 申请人:洛阳河柴发动机有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缸套沉割槽滚压装置,其特征是:主要由滚压机床、滚轮(4)和液压机构(7)组成;采用现有车床作为滚压机床;液压机构主要由油缸(5)、油泵(19)和油箱(21)及液压回路组成,油缸(5)通过联接座(22)连接在滚压机床的中拖板上,滚轮(4)固定在油缸的活塞杆(8)前端;其中,联接座(22)与油缸(5)固联一体,联接座内具有中心销(24)且中心销(24)下部位于中拖板的回转定位孔内,与回转定位孔间隙配合,构成油缸在中拖板上可相对转动的结构,在联接座和中拖板(23)上具有定位槽、孔,将油缸在中拖板上定位并通过螺栓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灿王沛王质明晁振有金文玉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河柴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