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滤清器及其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8806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离心式滤清器及其转子,包括底部设有出油口的缸体、从缸体底壁中部向缸体顶部凸出设置的芯轴以及套于芯轴上的转子。所述转子包括中空的导流管、设于导流管底端的底板以及固定于导流管外部与底板合围形成过滤腔室的导流罩,所述底板上布设有若干个以转子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的切向喷口,所述导流管的侧壁上设有横向孔,所述导流管与导流罩之间还设有挡油管,挡油管内部在低于横向孔的位置设有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挡油管上设置滤网,可有效滤除沿挡油管向下流动的机油中的杂质,进一步增强了滤清效果,机油中杂质含量低;同时在日常维护保养时,也可便捷地拆装清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油过滤
,尤其是一种离心式滤清器及其转子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离心式机油滤清器包括壳体、转子体部件、转子轴和带有进油孔的底座,转子体部件包括锁紧螺帽、转子盖、转子体、挡油管、挡油板、上轴承和下轴承,上轴承和下轴承分别固定连接在转子体的上下两端,转子盖通过锁紧螺帽压紧密封套装在转子体上,挡油管为直筒状结构,其设置在转子盖的中心轴向位置,挡油管底端固定在转子体上,其顶端与转子盖顶部之间有可供机油通过的空隙,挡油板为圆环状结构,挡油板安装在转子体与转子盖底端连接处,转子体部件的上轴承和下轴承套装在转子轴上。现有的离心式机油滤清器可减少了分离腔内的紊流,提高转子体部件转动稳定性,减少了更换转子体部件的成本。但是由于转子体内壁平滑,较大颗粒的杂质很难附着在转子体内壁上,无法达到理想的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式滤清器转子,以有效过滤机油中的杂质。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式滤清器,以有效过滤机油中的杂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离心式滤清器转子,所述转子包括中空的导流管、设于导流管底端的底板以及固定于导流管外部与底板合围形成过滤腔室的导流罩,所述底板上布设有若干个以转子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的切向喷口,所述导流管的侧壁上设有横向孔,所述导流管与导流罩之间还设有挡油管,挡油管内部在低于横向孔的位置设有滤网。进一步地,挡油管顶端与导流罩顶壁之间具有供机油通过的空隙。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罩的底端与底板卡合,而顶端套于导流管上并由螺母锁固。进一步地,所述挡油管的底端斜向延伸至导流罩底端与底板卡合处,并在挡油管底端与导流罩之间设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底板是自导流管底端沿径向一体延伸而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离心式滤清器,包括底部设有出油口的缸体、从缸体底壁中部向缸体顶部凸出设置的芯轴以及套于芯轴上的转子,所述芯轴内部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竖向通道,竖向通道底端设有贯通缸体的缸壁以与外部供油装置连接的进油孔,竖向通道顶端设有垂直于芯轴的轴向贯穿芯轴的横向通道;所述导流管与芯轴之间形成底端密封且与横向通道贯通的导流间隙,所述转子包括中空且套于芯轴上的导流管、设于导流管底端的底板以及固定于导流管外部与底板合围形成过滤腔室的导流罩,所述导流管的侧壁上设有与导流间隙连通的横向孔,所述底板上布设有若干个以转子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的切向喷口,所述导流管与导流罩之间还设有挡油管,挡油管内部在低于横向孔的位置设有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包括顶部开口的缸桶及盖于缸桶顶部开口处的顶盖,所述顶盖内壁上设有供固定芯轴的轴孔。进一步地,挡油管顶端与导流罩顶壁之间具有供机油通过的空隙。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罩的底端与底板卡合,而顶端套于导流管上并由螺母锁固。进一步地,所述底板是自导流管底端沿径向一体延伸而成,挡油管的底端斜向延伸至导流罩底端与底板卡合处,并在挡油管底端与导流罩之间设有密封圈。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挡油管内壁上设滤网,大颗粒的杂质随机油沿挡油管内壁向下流动时,即可被滤网滤除,而进入过滤腔室A内的机油随转子高速旋转,机油中的杂质在离心力作用下径向移动附着到导流罩内壁上,起到双重过滤的效果。滤清后的机油杂质含量低,可有效保护机器零部件不受磨损,延长机器的工作寿命;当离心式滤清器运转到一定时限,导流罩内壁和滤网上沉淀了较多杂质时,可便捷地拆下转子进行清洗后即可继续使用,更环保、更节约资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离心式滤清器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沿a-a面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离心式滤清器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式滤清器,包括缸体60、设于缸体60内的芯轴70以及套于芯轴上的转子80。缸体60包括顶部开口的缸桶61及盖于缸桶61顶部开口处的顶盖62,所述顶盖62内壁上设有供固定芯轴70的轴孔63,缸体60的底部还设有出油口 64。所述缸体60还可以固定于一底座65上,以通过底座65固定至相应的外部装置上。芯轴70从缸体60底壁中部向缸体60顶部凸出设置在缸体60底壁上,其内部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竖向通道71,竖向通道71底端设有贯通缸体60的缸壁以与外部供油装置连接的进油孔72,竖向通道71顶端设有垂直于芯轴70的轴向贯穿芯轴70的横向通道73。所述转子80包括导流管10、导流罩30、挡油管40以及滤网50。导流管10呈中空的管状体,其套于芯轴70上,用于引导机油进入转子内部,所述导流管10与芯轴70之间形成底端密封且与横向通道73贯通的导流间隙74。导流管10的侧壁上还设有与导流间隙74连通的横向孔11,有压力的机油从横向孔11流入转子内部。导流管10的底端还设置有底板20,具体地,所述底板可以是自导流管10底端沿径向一体延伸而成也可以是组装于导流管10的底端。底板20上布设有两个以转子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的切向喷口 21,有压力的机油从两个切向喷口 21喷出,带动底板20围绕转子中轴线转动。导流罩30固定于导流管10外部,导流罩30的顶端套于导流管10上并由螺母31锁固,而底端与底板20卡合并与底板20合围形成过滤腔室A。机油在过滤腔室A内快速旋转,杂质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径向移动粘附到导流罩30内壁,到达过滤的效果。挡油管40呈中空的管状体,其底端斜向延伸至导流罩30底端与底板20卡合并设置在导流管10与导流罩30之间,挡油管40底端与导流罩30之间设有密封圈41,挡油管40顶端与导流罩30顶壁之间具有供机油通过的空隙42,这样机油可以均匀的从所述空隙42流入过滤腔室A中,分离腔内的紊流,提高了转子转动的稳定性。滤网50设置在低于所述横向孔11位置的挡油管40上,由于较大颗粒的杂质很难附着在挡油管40内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很难被压缩成污垢层,而滤网50则可以有效滤除这些较大的杂质,在机油进入过滤腔室A之前,先对机油进行过滤处理,达到更理想的过滤效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机油通过机油泵从进油孔72进入后依次流经芯轴70内部的竖向通道71和横向通道73、芯轴70与导流管10之间的导流间隙74、导流管10上的横向孔11后朝挡油管40喷出,机油再分成两路,一路顺着挡油管40内壁向上爬升从空隙42进入过滤腔室A,另一路沿挡油管40内壁向下经滤网50后进入过滤腔室A,其中,颗粒较大的杂质很难沿挡油管40内壁爬升而随机油向下流动并最终沉淀在滤网50上。滤清后的机油从底板20上的喷口 21急速喷出,机油在从所述喷口 21喷出的同时也对转子施加反作用力从而推动转子80绕芯轴70高速旋转。而在转子80的带动下,机油很快就和转子80 一起高速旋转,在高速旋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作用下,机油中所含的杂质向外移动并最终沉淀在导流罩30内壁上,经过滤清的机油持续不断地从底板20上的喷口 21急速喷出以保持转子的高速旋转,从而高效过滤机油中含有的杂质,实际应用时,通过调节机油泵的输出油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式滤清器转子,所述转子包括中空的导流管、设于导流管底端的底板以及固定于导流管外部与底板合围形成过滤腔室的导流罩,所述底板上布设有若干个以转子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的切向喷口,所述导流管的侧壁上设有横向孔,所述导流管与导流罩之间还设有挡油管,其特征在于,挡油管内部在低于横向孔的位置设有滤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普鲁士特空压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