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8495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婴儿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婴儿推车,推车杆、前车架以及后车架坐通过折叠装置铰接,推车杆上部设有用于控制折叠装置折叠的单手控制装置,单手控制装置与折叠装置通过连接绳连接,坐卧架两侧均装置有转动部件,坐卧架一端设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转动部件通过连接绳连接,转动部件一侧配合设有插接装置,车架设有与插接装置配合插接的插座,使用时,通过控制装置拉动连接绳,可使坐卧架整体转动和固定,可达到灵活调节座卧架角度,折叠装置折叠后体积小且固定不可移动,故便于放置插接装置安装时,坐卧架与车架连接可靠,拆卸方便,单手控制装置二级控制按钮复位后卡住固定架,可实现二级控制,起到锁紧保护的作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婴儿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婴儿推车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婴儿推车包括安装有座位的车架,车架的前侧底部和后侧底部分别安装有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车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侧车架以及连接在两侧车架之间的多个横杆,每个侧车架包括前轮支架、后轮支架以及推杆,车架可以再展开使用时锁定。但是该类型的婴儿推车的车架结构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在折叠时,连接固定在左右两侧车架之间的多个横杆会产生干涉,且折叠后的车架体积较大,不方便放置。另外,现有的婴儿推车的座卧架是固定不可调节的,所以婴儿一般只能是固定的坐着或躺着,时间长了,不能选择合适的坐着和躺着的角度,故现有的婴儿推车不便于婴儿长时间使用,现有的婴儿推车在折叠时,通过手柄控制车架、车轮架以及坐卧架折叠,但是现有手柄一般只具有一级控制的效果,不具有锁紧功能,一旦在行进的过程中人手碰到后,将使车架、车轮架以及坐卧架折叠,这样会夹到婴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婴儿推车,它具有折叠方便,折叠后体积小便于放置,灵活调节座卧架角度,便于婴儿长时间使用,两级控制功能,且能起到锁紧保护的作用,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推车,包括坐卧架和车架,所述车架包括推车杆,推车杆铰接有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推车杆、前车架以及后车架坐通过折叠装置铰接,所述推车杆上部设有用于控制折叠装置折叠的单手控制装置,所述单手控制装置与折叠装置通过连接绳连接,所述坐卧架两侧均装置有转动部件,所述坐卧架一端设有用于控制转动部件转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转动部件通过连接绳连接,所述转动部件一侧配合设有插接装置,所述车架设有与插接装置配合插接的插座。其中,所述折叠装置包括第一折叠架,所述第一折叠架内铰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一侧设有压板弹簧,所述压板下方对应设有压块,所述压块底端设有至少两个凸柱,两个凸柱下端分别对应设有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所述第一压杆套接有第二折叠架,所述第一压杆与第二折叠架之间设有第一压杆弹簧,所述第二压杆套接有第三折叠架,所述第二压杆与第三折叠架之间设有第二压杆弹簧,所述第二折叠架与第三折叠架铰接。其中,所述压块包覆有第一限位罩,所述第一限位罩中部开设有便于压块移动的通孔,所述第二折叠架与第三折叠架的上端分别卡接有第二限位罩和第三限位罩,所述第一压杆与第二压杆的中部设有设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分别贴于所述第一压杆与第二压杆的内壁底端,所述第二折叠架与第三折叠架之间设有铰接块,所述铰接块开设有三个铰接孔,其中两个铰接孔通过销轴与第二折叠架连接,另外一个铰接孔通过销轴与第三折叠架连接。其中,所述转动部件包括串接于所述坐卧架的转动架,所述转动架内壁设有齿条,所述齿条配合设有齿轮,所述转动架与齿轮之间设有转架弹簧,所述转动架设有将所述连接绳一端固定的串接孔,所述齿轮开设有便于连接绳移动的凹槽。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与串接于所述坐卧架的控制架,控制架下部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连接绳另一端的滑块,所述滑块下端设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与滑块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滑块包括滑块本体,所述滑块本体中部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绳绳头的安装孔,所述滑块本体上部开设有卡接连接绳的卡槽,所述控制架下部设有固定轴,所述控制按钮中部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轴配合连接的长圆孔。其中,所述插接装置包括与所述转动部件连接的插接架,插接架下部开设有插接槽,插接架中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穿设有锁钩,所述锁钩的下部延伸出于所述插接槽外,所述锁钩的上部开设有便于连接绳穿过的孔,所述锁钩的下部设有挂钩,所述插座内设有与挂钩配合挂接的挂接轴,所述锁钩外端设有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穿设于凸台内,所述所述锁钩的上部套设有与转动部件配合连接且便于锁钩转动的保护套,所述插接架连接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下部开设有与凹槽配合装置的安装口。其中,所述单手控制装置包括穿接于推车杆内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下部穿设有一级控制按钮,所述固定架与一级控制按钮之间设有一级弹簧,所述一级控制按钮的一侧穿设有二级控制按钮,所述一级控制按钮与二级控制按钮之间设有二级弹簧,所述一级控制按钮内对应设有一对卡线柱,卡线柱开设有卡线槽,所述二级控制按钮内侧设有卡齿,所述卡齿卡接于所述一级控制按钮内。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其包括坐卧架和车架,所述车架包括推车杆,推车杆铰接有前车架和后车架,所述推车杆、前车架以及后车架坐通过折叠装置铰接,所述推车杆上部设有用于控制折叠装置折叠的单手控制装置,所述单手控制装置与折叠装置通过连接绳连接,所述坐卧架两侧均装置有转动部件,所述坐卧架一端设有用于控制转动部件转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转动部件通过连接绳连接,所述转动部件一侧配合设有插接装置,所述车架设有与插接装置配合插接的插座,本技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时,通过控制装置拉动连接绳,可使坐卧架整体转动和固定,这样可达到灵活调节座卧架角度,便于婴儿长时间使用的目的,所述折叠装置使推车杆、前车架以及后车架折叠后体积小且固定不可移动,故便于放置所述插接装置安装时,可实现坐卧架与车架连接可靠,拆卸方便,所述单手控制装置可实现二级控制的目的,二级控制按钮复位后卡住固定架,起到锁紧保护的作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折叠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转动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控制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插接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单手控制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1、坐卧架;2、推车杆;3、前车架;4、后车架;5、折叠装置;6、单手控制装置;7、转动部件;8、控制装置;9、插接装置;10、插座;51、第一折叠架;52、压块;53、凸柱;54、第一压杆;55、第二压杆;56、第二折叠架;57、第三折叠架;58、第一限位罩;59、第二限位罩;511、第三限位罩;512、铰接块;513、压板;61、固定架;62、一级控制按钮;63、二级控制按钮;64、卡线柱;65、卡齿;71、转动架;72、齿条;73、齿轮;74、串接孔;75、凹槽;81、控制架;82、控制按钮;83、滑块本体;84、安装孔;85、卡槽;86、固定轴;87、长圆孔;91、插接架;92、插接槽;93、凸台;94、锁钩;95、孔;96、挂钩;97、第一弹簧;98、保护套;99、保护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婴儿推车,包括坐卧架I和车架,所述车架包括推车杆2,推车杆2铰接有前车架3和后车架4,所述推车杆2、前车架3以及后车架4坐通过折叠装置5铰接,所述推车杆2上部设有用于控制折叠装置5折叠的单手控制装置6,所述单手控制装置6与折叠装置5通过连接绳连接,所述坐卧架I两侧均装置有转动部件7,所述坐卧架I 一端设有用于控制转动部件7转动的控制装置8,所述控制装置8与转动部件7通过连接绳连接,所述转动部件7 —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推车,包括坐卧架和车架,所述车架包括推车杆,推车杆铰接有前车架和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杆、前车架以及后车架坐通过折叠装置铰接,所述推车杆上部设有用于控制折叠装置折叠的单手控制装置,所述单手控制装置与折叠装置通过连接绳连接,所述坐卧架两侧均装置有转动部件,所述坐卧架一端设有用于控制转动部件转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转动部件通过连接绳连接,所述转动部件一侧配合设有插接装置,所述车架设有与插接装置配合插接的插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革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福贝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