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矮小白羽肉鸡的培育方法,用矮小黄鸡与白羽肉鸡正反交后再横交固定,然后进行闭锁繁育,培育出矮小白羽肉鸡品系。本发明专利技术突破现有技术中大公鸡配大母鸡生产正常体型的父母代白鸡的传统思维,选择矮小公鸡配大母鸡生产节粮型的父母代白鸡。利用矮小黄鸡(含dw基因)与速生型白鸡杂交的方法选育显性矮小白鸡品系,保证矮小白鸡dw基因的高度纯合和稳定以及资源的绝对安全。成年鸡体态匀称、体型圆滚、头大颈粗,羽毛紧凑发亮,胸腿肌结实、发达,鸡群均匀度好,抗病力强。66周入舍母鸡产蛋量170-175枚,蛋重50-60克,种蛋合格率95%以上,入孵出苗率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禽育种技术,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养鸡业中速生型白羽肉鸡的配套模式是:大体型公鸡配大体型母鸡。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占用的地方多、耗料大、饲养的综合成本高、风险大。而且现有的原材料价格和用工成本不断上涨,土地和粮食等资源日益缺乏,养鸡疫情越来越复杂,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行业市场竞争中生存,技术创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旨在解决目前白羽肉鸡培育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其中,用矮小黄鸡与白羽肉鸡进行正反交后再横交固定,然后进行闭锁繁育,培育出矮小白羽肉鸡品系。所述的矮小白羽肉鸡的培育方法,其中,所述矮小白羽肉鸡培育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A、选择体型一致的矮小黄鸡中的公鸡作为第一正交父本,白羽肉鸡中的母鸡作为第一正交母本,繁育得到横交用第二母本; 选择体型一致的矮小黄鸡中的母鸡作为第一反交母本,白羽肉鸡中的公鸡作为第一反交父本,繁育得到横交用第二父本; B、将第二母本和第二父本进行横交得到F2代矮小白羽肉鸡; C、F2代矮小白羽肉鸡进行闭锁自繁得到性状稳定的矮小白羽肉鸡。所述的矮小白羽肉鸡的培育方法,其中,所述矮小黄鸡具有鸡性连锁矮小基因,所述白羽肉鸡为速生型白羽肉鸡。所述的矮小白羽肉鸡的培育方法,其中,所述矮小白羽肉鸡品系中矮小白羽母鸡161-168天龄开产,开产体重1850-2000克,胫长5.2-5.8cm,胫围4.5-5.0cm ; 矮小白羽公鸡体重2750-3000克,胫长6.0-6.5cm,胫围5.5_6cm。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利用矮小黄鸡与速生型白羽肉鸡系正反交后再横交固定, 然后进行闭锁繁育,培育出显性矮小白羽肉鸡品系,所培育的矮小白羽肉鸡品系可作为速生型白羽肉鸡配套系的第一父本,生产节粮型白羽肉鸡父母代,最后生产的商品肉鸡与正常型配套系相比较,在生长速度及屠宰性能等方面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其抗病力、成活率、均匀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整个白鸡生产的产业链来分析,综合成本降低至少25%,并且得到相同甚至更多的产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矮小白羽肉鸡的配套模式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突破现有技术中大公鸡配大母鸡生产正常体型的父母代白鸡的传统思维,选择矮小公鸡配大母鸡生产节粮型的父母代白鸡。利用矮小黄鸡(含dw基因)与速生型白鸡杂交的方法选育显性矮小白鸡品系,保证矮小白鸡dw基因的高度纯合和稳定以及资源的绝对安全。dw基因(dwarf gene,鸡性连锁矮小基因,简称矮小基因)是鸡已知的8种矮小型基因中的一种,是唯一对鸡本身健康无害,而对人类有利的隐性突变基因;还证实这种基因为一基因多效应或多功能,即既具有质量性状基因特性,又具有数量性状基因特性,有很高的经济适用性。因此dw基因被广泛用于肉鸡、蛋鸡育种中。本专利技术的矮小白羽肉鸡的培育方法,用具有鸡性连锁矮小基因(dw基因)矮小黄鸡与白羽肉鸡正反交后再横交固定,然后进行闭锁繁育,培育出矮小白羽肉鸡品系。整个方法保证了所生产的矮小白羽肉鸡dw基因的高度纯合和稳定以及资源的绝对安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具有鸡性连锁矮小基因(dw基因)的矮小黄鸡,速生型白羽肉鸡进行杂交。如图1所示,图1是本专利技术矮小白羽肉鸡培育方法配套模式示意图,所述矮小白羽肉鸡的培育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选择体型一致的矮小黄鸡(含dw基因)中的公鸡和速生型白羽肉鸡中的母鸡进行正交,繁育得到横交用第二母本;选择体型一致的矮小黄鸡中的母鸡与速生型白羽肉鸡的公鸡进行反交,繁育得到横交 用第二父本; 然后将第二母本和第二父本进行横交得到F2代矮小白羽肉鸡; 最后为稳定F2代矮小白羽肉鸡的性状,将F2代矮小白羽肉鸡进行闭锁自繁得到性状稳定的显性矮小白羽肉鸡。其中,所述矮小黄鸡的体型一致选择要求为:开产日龄161-168天,开产体重母鸡1750-1850 克,胫长 5.0-5.5cm,胫围 4.4-4.8cm ;公鸡体重 2500-2650 克,胫长 6.0-6.5cm,胫围5.0-5.5cm, 66周入舍母鸡产蛋量170-175枚。所述速生型白羽肉鸡的选择要求:开产日龄175天,开产体重母鸡3000克,胫长7.0-7.4cm,胫围 5.0-5.2cm ;公鸡体重 4750 克,胫长 8.8-9.2cm,胫围 6.0-6.2cm, 66 周入舍母鸡产蛋量175-180枚;35日龄母鸡平均体重1050克,公鸡1150克,胫长5.0-5.5cm。所述显性矮小白羽肉鸡品系为显性白、快羽品系,单冠直立,冠、肉垂、耳叶鲜红色,喙、胫、皮肤为黄色。161-168天龄开产,开产体重母鸡1850-2000克,胫长5.2-5.8cm,胫围4.5-5.0cm,而矮小白羽公鸡体重可达2750-3000克,胫长6.0-6.5cm,胫围5_6cm。成年鸡体态匀称、体型圆滚、头大颈粗,羽毛紧凑发亮,胸腿肌结实、发达,鸡群均匀度好,抗病力强。66周入舍母鸡产蛋量170-175枚,蛋重50-60克,种蛋合格率95%以上,入孵出苗率90%。从分子水平上,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培育的矮小白鸡品系所含的dw基因具有明显的一基因多效应特征。当利用显性矮小白羽肉鸡品系作为速生型白羽肉鸡配套系的第一父本(即小公鸡配大母鸡),生产节粮型父母代。后者配套生产的商品肉鸡长速需要再提高时,可以通过杂交手段在矮小白羽肉鸡中增加速生白羽肉鸡的血缘,从而增加商品代肉鸡中速生白羽肉鸡血缘的比例,达到提速的目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矮小白羽肉鸡的培育方法,利用矮小黄鸡与速生型白羽肉鸡系正反交后再横交固定,然后进行闭锁繁育,培育出显性矮小白羽肉鸡品系。所培育的矮小白羽肉鸡品系可作为速生型白羽肉鸡配套系的第一父本(即小公鸡配大母鸡),生产节粮型白羽肉鸡父母代,最后生产的商品肉鸡与正常型配套系相比较,在生长速度及屠宰性能等方面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其抗病力、成活率、均匀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整个白鸡生产的产业链来分析,综合成本降低至少25%,并且得到相同甚至更多的产出。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 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用矮小黄鸡与白羽肉鸡进行正反交后再横交固定,然后进行闭锁繁育,培育出矮小白羽肉鸡品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矮小白羽肉鸡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矮小白羽肉鸡培育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A、选择体型一致的矮小黄鸡中的公鸡作为第一正交父本,白羽肉鸡中的母鸡作为第一正交母本,繁育得到横交用第二母本; 选择体型一致的矮小黄鸡中的母鸡作为第一反交母本,白羽肉鸡中的公鸡作为第一反交父本,繁育得到横交用第二父本; B、将第二母本和第二父本进行横交得到F2代矮小白羽肉鸡; C、F2代矮小白羽肉鸡进行闭锁自繁得到性状稳定的矮小白羽肉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矮小白羽肉鸡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矮小黄鸡具有鸡性连锁矮小基因,所述白羽肉鸡为速生型白羽肉鸡。4.根据权利要求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矮小白羽肉鸡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矮小黄鸡与白羽肉鸡进行正反交后再横交固定,然后进行闭锁繁育,培育出矮小白羽肉鸡品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尚根,邓运山,张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高明区新广农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