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水供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0365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6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冷热水供水装置(10)具备:将压缩机(21)、第一热交换器(22)、减压单元(23)和第二热交换器(24)环状连接使制冷剂流过的制冷剂回路(2);将循环单元(54)、第一热交换器(22)、流路切换单元(60)、第三热交换器(53)环状连接使流体流过的流体回路(5);蓄热回路(62);温度传感器(70);和控制装置(4),在有从制冷运转模式向蓄热运转模式的变更请求,且由温度传感器(70)检测的流体温度不足规定温度的情况下,继续制冷运转模式,在流体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从制冷运转模式切换为蓄热运转模式,能够抑制低温的流体引起的蓄热罐(55)的温度(蓄热热量)降低,降低能量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热泵进行室内空间的制热及向蓄热罐的蓄热的冷热水供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有具备冷却室内空间的制冷运转模式和将蓄热罐加热的蓄热运转模式的冷热水供水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图6表示进行室内空间的制冷供暖运转及向蓄热罐300的蓄热的冷冻循环装置100。冷冻循环装置100将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10、压缩机111、四通阀112、第一热交换器113、膨胀单元114、空气对流体热交换器115利用配管连接成环状。第一热交换器113具备制冷剂回路110和流体回路210。流体回路210具备第一热交换器113、循环单元220、流路切换阀230。流过流体回路210的流体通过流路切换阀230的切换,流入第三热交换器400或蓄热罐300。第三热交换器400是具备热交换器和送风风扇的风机盘管单元(fan coil unit)。在制冷运转模式的情况下,在第一交换器113生成低温的流体。该低温的流体经由流路切换阀230流入第三热交换器400,在第三热交换器400从室内空间吸热并将室内空间冷却后,返回第一热交换器113。在蓄热运转模式的情况下,冷冻循环装置100通过切换四通阀112,制冷剂成为与制冷运转模式的情况相反的流动。因此,在蓄热运转模式的情况下,在第一热交换器113生成高温的流体。该高温的流体经由流路切换阀230流入蓄热罐300,在蓄热罐300放热后返回第一热交换器113。在蓄热罐300内被加热的热水由于供热水等。从制冷运转模式向蓄热运转模式的切换、从蓄热运转模式向制冷运转模式的切换通过流路切换阀230的切换进行。这样,在第一热交换器113生成的低温的流体、高温的流体通过切换流路切换阀230而进行输送。S卩,通过切换流路切换阀230,从第一热交换器113流出的流体在制冷运转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室内空间的冷却,在蓄热运转模式的情况下将蓄热罐300内的水加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2204620号说明书但是,在现有的构成中,在从制冷运转模式切换为蓄热运转模式的情况下,滞留于第一热交换器113和流路切换阀230之间的低温的流体会流入蓄热罐300。其结果是,由于低温的流体从蓄热罐300吸热,所以蓄热运转模式之后蓄热罐300被冷却而温度降低。而且,由于需要对温度降低的蓄热罐300通过热泵进行加热,所以加热耗费时间,导致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热水供水装置,在从制冷运转模式切换为蓄热运转模式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低温的流体引起的蓄热罐的温度(蓄热热量)降低,降低能量损失。为解决所述现有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热水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减压单元和第二热交换器环状连接使制冷剂流过的制冷剂回路;将循环单元、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流路切换单元和第三热交换器环状连接使流体流过的流体回路;从上述流体回路经由上述流路切换单元分支,且经由蓄热罐,与上述第三热交换器和上述第一热交换器之间的上述流体回路连接的蓄热回路;检测经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加热后的流体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切换上述流体向上述第三热交换器的流动和上述流体向上述蓄热罐的流动的控制装置,并且该冷热水供水装置具备:通过在上述蓄热回路流过流体而将上述蓄热罐内的上述水加热的蓄热运转模式;和通过在上述第三热交换器中流过上述流体而将空气中的热吸热的制冷运转模式,其中,在上述控制装置中,在有从上述制冷运转模式向上述蓄热运转模式的变更请求,且由上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上述流体温度不足规定温度的情况下,继续上述制冷运转模式。由此,在流体温度不足规定温度的情况下,判断为当流体流入蓄热罐中时,蓄热罐内的热水被冷却,维持流路切换单元向第三热交换器侧的连接,使不足规定温度的流体流入第三热交换器,由此,不足规定温度的流体不会流入蓄热罐。其结果是,不足规定温度的流体不会流入蓄热罐,使得能够防止蓄热罐的温度降低,因此,能够防止蓄热罐的蓄热热量的降低、即能量损失。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热水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减压单元和第二热交换器环状连接使制冷剂流过的制冷剂回路;将循环单元、上述第一热交换器、流路切换单元和第三热交换器环状连接使流体流过的流体回路;从上述流体回路经由上述流路切换单元分支,且经由蓄热罐,与上述第三热交换器和上述第一热交换器之间的上述流体回路连接的蓄热回路;检测经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加热后的流体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切换上述流体向上述第三热交换器的流动和上述流体向上述蓄热罐的流动的控制装置,并且该冷热水供水装置具备:通过在上述蓄热回路流过流体而将上述蓄热罐内的上述水加热的蓄热运转模式;和通过在上述第三热交换器中流过上述流体而将空气中的热吸热的制冷运转模式,其中,在上述控制装置中,在从上述制冷运转模式变更为上述蓄热运转模式后,由上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上述流体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继续上述蓄热运转模式,在由上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上述流体温度不足上述规定温度的情况下,变更上述循环单元的运转动作,使上述流体的循环停止或使上述流体的循环量降低。由此,第一热交换器内的流体被加热而向蓄热罐被输送。之后,在流体温度成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在判断为即使流体流入蓄热罐,蓄热罐内的热水也未被冷却之后,使加热的流体流入蓄热罐。另一方面,在流体温度不足规定温度的情况下,使循环单元间歇运转,由此,将向蓄热罐输送的低温的流体的容积抑制在存在于第一热交换器出口和流路切换单元的连接配管内的容积。即使流体温度不足规定温度的情况下,与现有的相比,也能够减少向蓄热罐输送的低温流体的容积。其结果是,即使在流体温度不足规定温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从蓄热罐吸热的热量,抑制蓄热罐的温度降低,能够防止蓄热罐的吸热热量的降低、即能量损失。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在从制冷抑制模式切换为蓄热运转模式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低温的流体引起的蓄热罐的温度(蓄热热量)降低,降低能量损失的冷热水供水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冷热水供水装置的流体回路的简要说明图(制冷运转模式);图2是同一冷热水供水装置的流体回路的简要说明图(蓄热运转模式);图3是同一冷热水供水装置的运转动作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冷热水供水装置的运转动作流程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3的冷热水供水装置的流体回路的简要说明图;图6是现有的冷热水供水装置的概略构成图。符号说明2制冷剂回路4控制装置5流体回路10冷热水供水装置(冷热水供水装置)21压缩机22第一热交换器23减压单元24第二热交换器53第三热交换器54循环单元55蓄热罐60流路切换阀(流路切换单元)71蓄热罐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热水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控制装置中,在有从制冷运转模式向蓄热运转模式的变更请求,且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流体温度不足规定温度的情况下,继续制冷运转模式。由此,在流体温度不足规定温度的情况下,判断为当流体流入蓄热罐时,蓄热罐内的热水被冷却,维持流路切换单元向第三热交换器侧的连结,通过使不足规定温度的流体流入第三热交换器,而使不足规定温度的流体不向蓄热罐流入。其结果是,不使不足规定温度的流体流入蓄热罐,能够防止蓄热罐的温度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热水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减压单元和第二热交换器环状连接使制冷剂流过的制冷剂回路;将循环单元、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流路切换单元和第三热交换器环状连接使流体流过的流体回路;从所述流体回路经由所述流路切换单元分支,且经由蓄热罐,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之间的所述流体回路连接的蓄热回路;检测经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加热后的流体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切换所述流体向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流动和所述流体向所述蓄热罐的流动的控制装置,并且该冷热水供水装置具备:通过在所述蓄热回路流过流体而将所述蓄热罐内的所述水加热的蓄热运转模式;和通过在所述第三热交换器中流过所述流体而将空气中的热吸热的制冷运转模式,其中,在所述控制装置中,在有从所述制冷运转模式向所述蓄热运转模式的变更请求,且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流体温度不足规定温度的情况下,继续所述制冷运转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谏山安彦青山繁男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