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组件及其喷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668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31
一种风扇组件用喷嘴,包括空气入口、环形空气出口、以及用于将空气从所述空气入口传输至所述空气出口的内部通道。该内部通道定位在环形内壁和外壁之间绕所述内壁延伸。环形内壁至少部分地限定出孔,喷嘴外的空气被来自所述空气出口的空气抽吸通过该孔。该内壁关于外壁偏心,从而内部通道的横截面积绕孔变化。内部通道的横截面积的变化可控制空气从空气出口附近喷出的方向以降低由风扇组件产生的气流中的湍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风扇组件的喷嘴,以及包括该喷嘴的风扇组件。
技术介绍
传统的室内风扇通常包括安装用于绕轴线旋转的一组叶片或扇片以及用于旋转该组叶片以产生气流的驱动装置。气流的运动和循环产生“风冷”或凉爽,且由此用户体验由于热量通过传导和蒸发消散的冷却效果。叶片通常位于笼内,该笼允许气流穿过壳体而同时阻止用户在风扇的使用中接触旋转中的叶片。US2, 488,467描述了一种风扇,其不使用被笼收纳的叶片来将空气从风扇组件排出。而是,该风扇组件包括一基座,其收纳用于将气流抽取入基座的马达驱动叶轮,以及一系列连接至基座的共心、环形的喷嘴,且喷嘴的每一个都包括位于喷嘴的前部的环形出口,以将气流从风扇排出。每一个喷嘴都绕孔轴线延伸,以限定出喷嘴绕其延伸的孔。每一个喷嘴都为翼面形状。翼面可被视为具有位于喷嘴的背部的前边沿、位于喷嘴的前部的后边沿、以及在前边沿和后边沿之间延伸的翼弦线。在US2,488,467中,每一个喷嘴的翼弦线平行于喷嘴的孔轴线。空气出口位于翼弦线上,且布置为沿从喷嘴延伸远离且沿翼弦线的方向喷射气流。在W02010/100451描述了另一种不使用笼收纳的叶片来将空气从风扇组件排出的风扇组件。该风扇组件包括圆柱形基座和单个环形喷嘴,该圆柱形基座也收纳以将主气流抽取入基座中的马达驱动叶轮,该单个环形喷嘴连接至基座且包括通过其主气流从风扇喷出的环形开口。喷嘴限定出一开口,通过该开口风扇的周围环境中的空气被从嘴部喷出的主气流抽取,放大了主气流。喷嘴包括科恩达表面,嘴部被布置为引导主气流到科恩达表面上方。科恩达表面绕开口的中心轴线对称地延伸,从而由风扇组件产生的气流是具有圆柱形或截头锥形轮廓的环形喷气流。
技术实现思路
在第一方面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风扇组件的喷嘴,该喷嘴包括:空气入口 ;至少一个空气出口;环形内壁,其至少部分地限定出孔,喷嘴外的空气被从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出口发射的空气抽吸通过该孔;外壁,绕纵向轴线延伸且绕所述内壁延伸;和内部通道,定位在内壁和外壁之间,用于将来自空气入口的空气输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出口;其中所述内部通道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其每一个都用于接收通过空气入口进入内部通道的气流的相应的部分,且用于将该气流的部分绕孔的沿相反的角度方向传输;且其中所述内部通道的每一个区段都包括由内部通道和延伸通过且包括外壁的纵向轴线的平面相交得到的横截面积,且其中所述内部通道的每一个区段的横截面积绕孔尺寸减小。由喷嘴喷出的空气,下文称作主气流,卷入喷嘴周围的空气,这因此成为空气放大器,以将主气流和卷入的气流两者供应给使用者。卷入的空气将在此处称作次气流。次气流被从室内空间、区域或环绕喷嘴的外部环境抽吸。主气流与吸入的次气流组合形成从喷嘴的前部向前喷出的组合的、或总的气流。已经发现以该方式控制喷嘴的每一个区段的横截面积可降低由位于喷嘴前方的使用者感受的组合气流中的湍流。湍流的降低是最小化了主气流从喷嘴孔周围喷出的角度变化的结果。没有该横截面积的变化,则存在一趋势,其中主气流被以相对于喷嘴的纵向轴线的相对陡的角度从位于空气入口附近的内部通道的部分向上喷出,而从位于与空气入口相对的内部通道的部分喷出的气流的部分以相对较小的角度喷出。当空气入口定位在喷嘴的基座附近时,这可导致主气流朝向大致定位在喷嘴的上端部的前方的位置集中。该主气流的汇聚可在由喷嘴产生的组合气流中产生湍流。邻近空气入口的内部通道的横截面积的相对增加可降低主气流从喷嘴的基座喷出的速度。该速度降低已被发现降低气流从内部通道的该部分喷出的角度。通过控制内部通道的形状从而使得其横截面积绕孔降低,可显著地降低主气流从喷嘴喷出的角度的任何变化。从内部通道和一系列平面的相交部可看到内部通道的每一个区段的横截面积的变化,该一系列平面的每一个都穿过外壁的纵向轴线延伸且包含该外壁的纵向轴线,外壁在该纵向轴线上居中。内部通道的每一个区段的横截面积的变化也可称作从内部通道的该区段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的空气流动路径的横截面积的变化,且从而本技术的该方面也提供了一种用于风扇组件的喷嘴,该喷嘴包括空气入口 ;至少一个空气出口 ;环形内壁,其至少部分地限定了孔,喷嘴外部的空气被从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出口喷出的空气抽吸通过该孔;外壁,其绕纵向轴线延伸且绕内壁延伸;以及内部通道,其定位在内壁和外壁之间,以将空气从空气入口传输至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出口 ;其中所述内部通道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其各自用于接收通过空气入口进入内部通道的气流的相应部分,且将气流的该部分绕孔沿相反的角度方向传输,沿从区段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的气流路径;且其中气流路径的横截面积绕孔尺寸降低。内部通道的每一个区段的横截面积可绕孔逐级降低。替换地,内部通道的每一个区段的横截面积可绕孔逐渐降低或逐渐缩小。喷嘴优选地关于一平面基本对称,该平面穿过空气入口以及喷嘴的中心,且从而内部通道的每一个区段优选地具有相同的横截面积的变化。例如,喷嘴可具有大致圆形、椭圆形,或“跑道”形,其中内部通道的每一个区段都包括位于孔的相应侧部上的相对直的区段。内部通道的每一个区段的横截面积的变化优选地使得横截面积绕孔从用于接收来自空气入口的空气的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尺寸降低。每一个区段的横截面积优选地具有定位于和空气入口直径地相对处的最小值。内部通道的每一个区段的横截面积的变化优选地使得横截面积具有靠近空气入口处的第一值和与空气入口相对处的第二值,且其中第一值是第二值的至少1.5倍,且更优选地,第一值是第二值的至少1.8倍。内部通道的每一个区段的横截面积的变化可受绕孔变化喷嘴的每一个区段的径向厚度的影响。在该情形中,喷嘴的深度(如沿孔轴线延伸的方向测得的)可绕孔基本不变。替换地,喷嘴的深度也可绕孔变化。例如,喷嘴的每一个区段的深度可从邻近空气入口处的第一值降低至和空气入口相对处的第二值。空气入口可包括多个区段或开口,空气通过该多个区段或开口进入喷嘴的内部通道。这些区段或开口可定位于彼此邻近,或绕喷嘴间隔开。该至少一个空气出口可定位在喷嘴的前部处或附近。替换地,该至少一个空气出口可定位为邻近该喷嘴的后端部。喷嘴可包括单个空气出口或多个空气出口。在一个示例中,喷嘴包括环绕孔的轴线的单个、环形空气出口,且该出口可为圆形形状,或具有匹配喷嘴前部的形状的形状。替换地,内部通道的每一个区段都可包括各自的空气出口。例如,当喷嘴具有跑道形状时,喷嘴的每一个直的部分可包括相应的空气出口。该空气出口或每一个空气出口优选地为槽的形式。该槽优选地具有范围从0.5mm至5mm的宽度。内壁优选地至少限定出孔的前部部分。每一个壁都可由单个构件形成,但替换地壁的一个或两者可由多个构件形成。内壁优选地关于外壁偏心。换句话说,内壁和外壁优选地是非共心的。在一个示例中,内壁的中心或纵向轴线定位在外壁的中心或纵向轴线的上方,从而内部通道的横截面积从喷嘴的下端部朝向喷嘴的上端部降低。这可为导致喷嘴的横截面积的变化的相对直接的方法,且因此在第二方面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风扇组件的喷嘴,该喷嘴包括空气入口、至少一个空气出口、用于将空气从空气入口传输至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出口的内部通道、环形内壁、以及绕内壁延伸的外壁,内部通道定位在内壁和外壁之间,内壁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风扇组件的喷嘴,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包括:空气入口;至少一个空气出口;内部通道,用于将空气从空气入口输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出口;环形内壁;和外壁,绕所述内壁延伸,所述内部通道定位在内壁和外壁之间,且内壁至少部分地限定出孔,喷嘴外的空气被从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出口喷出的空气抽吸通过该孔;其中内壁相对于外壁偏心。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11 GB 1119500.5;2012.03.29 GB 1205576.01.一种用于风扇组件的喷嘴,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包括: 空气入口 ; 至少一个空气出口; 内部通道,用于将空气从空气入口输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出口; 环形内壁;和 外壁,绕所述内壁延伸,所述内部通道定位在内壁和外壁之间,且内壁至少部分地限定出孔,喷嘴外的空气被从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出口喷出的空气抽吸通过该孔; 其中内壁相对于外壁偏心。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中的每一个都绕相应的纵向轴线延伸,且其中所述外壁的纵向轴线定位在内壁的纵向轴线和空气入口之间。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的纵向轴线定位为垂直地位于所述外壁的纵向轴线的上方。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通道具有绕所述孔尺寸变化的横截面积。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内部通道的横截面积具有定位为和所述空气入口直径地相对的最小值。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内部通道的横截面积具有定位为邻近所述空气入口的第一值以及定位为与所述空气入口直径地相对的第二值,且其中第一值是第二值的至少1.5倍。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第一值是第二值的至少1.8倍。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具有绕所述孔尺寸变化的径向厚度。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多斯赖斯DG考恩PD甘马克
申请(专利权)人: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