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骆野鸣专利>正文

一种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95051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包括培养器、进液管、供气管、排液管、循环管、阀门、循环泵、收集管,由培养器、进液管、供气管、排液管、循环管、阀门构成一个独立的分体装置,分体装置与循环泵、收集管、阀门组合构成所述的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保障微藻在培养过程中相对独立,同时又可以无限制并联实现大规模生产,采用独立培养器分体装置使其占地小,可自由分体和组合,不受地形、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培养过程可以循环利用培养液等物料,有利于控制能耗从而降低成本;培养过程中可根据微藻的不同生长阶段特性,选择分体培养或者联体培养,提高微藻生产效率和生物合成率,减少环境排放压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藻养殖装置,尤其是一种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微藻是一类在全球水体广泛分布,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浮游植物。微藻光合效率极高,生长迅速,通过微藻光合作用每年固定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固定量的40%以上,制造出大约50%的大气中的氧气。同时,微藻细胞代谢产生丰富的多糖、蛋白质、色素等营养物质,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能源、新材料和环境治理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近年来,微藻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多采用室内外开放池式培育,这种生产模式存在占地大、生产不稳定、易污染、培养效率低等问题,尤其是将微藻作为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残留大大降低了食品的安全性,严重制约了微藻产业的经济价值。目前,国内外在利用密闭式光反应器高效培养微藻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有代表性的光反应器主要有以下几种:1、管道式反应器,2、板式反应器,3、光纤反应器,4、发光二极管反应器等,这些光反应器可以优化控制和少量提高产出。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光能利用率低,气体交换不畅,高能耗、高成本等;更重要的是,多数光生物反应器系统培养单元较小,不能规模化扩大生产,而一些大规模联通的设备,如大容量管道式光反应器在培养过程中经常由于生物污染所导致整个培养过程失败,因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用于微藻养殖的循环方法主要有:气体动力循环和泵动力循环两种,其中气体动力循环对气体的消耗量大、能耗高,而泵动力循环则存在供气不畅或高溶解氧所造成的微藻生长效率低下或者微藻死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针对现有微藻养殖装置,提供一种新的分体式结构的微藻养殖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包括培养器、进液管、供气管、排液管、循环管、阀门、循环泵、收集管,由培养器、进液管、供气管、排液管、循环管、阀门构成一个独立的分体装置,分体装置与循环泵、收集管、阀门组合构成所述的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其中,培养器顶部设置有排气口、进液口,侧壁设置有循环进液口,底部设置有出液口 ;所述循环管一端与培养器循环进液口连接;所述进液管与进液口连接,进液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排液管一端与出液口连接,排液管管上设置有管口和阀门;所述供气管与排液管连接,供气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循环泵与分体装置上的循环管另一端连接,收集管与分体装置上的排液管连接,收集管末端设置有阀门。优选的,所述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至少设置I个分体装置,分体装置间通过培养器连通管连接。优选的,所述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中的培养器为透明中空柱状容器,底部为半球形或倒锥体形,高度50-300cm,直径5-150cm ;或者所述培养器为透明的平板状方体容器,长 30_200cm、宽 5_50cm、高 50_200cm。优选的,所述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中的循环进液口位于培养器靠近顶端1/3内的位置。优选的,所述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中的排液管上设置有2个管口。优选的,所述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的供气管位于培养器外部。优选的,所述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的进液管设置I个以上分支管路,供气管设置I个以上分支管路,分支管路可变换形状。优选的,所述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的进液管、供气管、循环管、收集管可变换形状,如U形、L形、S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可以保障微藻在培养过程中相对独立,同时又可以无限制并联实现大规模生产。本技术的特点是通过独立控制可以有效防止外来污染进入,优化气体供应,实现全自动或半自动的微藻养殖。本技术采用独立培养器分体装置使其占地小,可自由分体和组合,不受地形、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培养过程可以循环利用培养液等物料,有利于控制能耗从而降低成本;培养过程中可根据微藻的不同生长阶段特性,选择分体培养或者联体培养,提高微藻生产效率和生物合成率,减少环境排放压力。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结构图;以上附图中所示标注为:1培养器、2排气口、3进液口、4循环进液口、5出液口、6进液管、7供气管、8排液管、9培养器连通管、10收集管、11阀门、12循环泵、13分体装置一、14分体装置二、15循环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说明书附图所示,提供两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以下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简单变化应用。实施例1:单独使用一个分体装置的微藻养殖装置,如仅含有分体装置(13)的微藻培养装置。培养器⑴通过支架固定,顶部进液口⑶与进液管(6)连接,顶部排气口⑵可设置有滤网,底部出液口(5)与排液管⑶连接,排液管⑶上设有两个阀门(11)。使用时,首先关闭排液管(8)上靠近出液口(5)的阀门(11),同时打开进液管(6)上的阀门(11)使藻液、培养液和水经过进液管(6)输送进入培养器(I)。排液管(8)上位于出液口(5)和阀门(11)之间设置有管口连接供气管(7),供气管(7)另一端连接到含有空气、二氧化碳气体或其他混合气体的充气装置上,供气管(7)上可设置气体流量计、气压计或减压阀,供气管(7)上的阀门(11)用于调节通入培养器(I)的气体流量,气体经过培养器(I)的培养液后从排气口(2)排出,藻液在培养器(I)中独立培养。当需要循环培养时,培养器(I)底部通过出液口(5)、排液管(8)连接收集管(10),收集管(10)与循环泵(12)相连,循环泵(12)的出口端连接循环管(15),循环管(15)与培养器(I)上的循环进液口(4)相连,收集管(10)的另一端设置有阀门(11)。使用时,关闭收集管(10)上的阀门(11),同时打开排液管(8)上的两个阀门(11),使培养器(I)内的藻液、培养液通过出液口(5),经排液管(8)、收集管(10)、循环泵(12)、循环管(15)、循环进液口(4)回流到培养器(I)内。调节供气管(7)上的阀门(11),控制循环泵(12)的转速(循环泵(12)可连接或不连接变频器调速),使气体从排气口(2)排出,藻液在培养器(I)中循环培养。实施例2:联体使用两个或多个分体装置的微藻养殖装置,如含有分体装置(13)和分体装置(14)的微藻培养装置。分体装置(13)和分体装置(14)的结构相同,连接分体装置(13)和分体装置(14)时,分体装置(13)底部的排液管⑶上靠近出液口(5)位置的阀门(11)打开,靠近收集管(10)位置的阀门(11)关闭,排液管⑶上两个阀门(11)之间设置有管口,培养器连通管(9) 一端连接管口,另一端与分体装置(14)中培养器(I)上的循环进液口(4)相连,分体装置(14)中培养器(I)的底部通过出液口(3)、排液管(8)、收集管(10)与循环泵(12)相连。使用时,关闭收集管(10)上的阀门(11),打开分体装置(14)中排液管(8)上的两个阀门(11),分体装置(13)中培养器(I)内的藻液、培养液通过出液口(5),经排液管(8)、培养器连通管(9)、进入分体装置(14)的培养器(I)内,再经分分体装置(14)中培养器(I)的排液管(8)、收集管(10)、循环泵(12)、循环管(15)回流到分体装置(13)中的培养器⑴内。调节多个分体装置中的供气管⑵上阀门(11),控制循环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包括培养器、进液管、供气管、排液管、循环管、阀门、循环泵、收集管,由培养器、进液管、供气管、排液管、循环管、阀门构成一个独立的分体装置,分体装置与循环泵、收集管、阀门组合构成所述的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其中,培养器顶部设置有排气口和进液口,侧壁设置有循环进液口,底部设置有出液口,循环管一端与培养器循环进液口连接,进液管与进液口连接,进液管上设置有阀门,排液管一端与出液口连接,排液管管上设置有管口和阀门,供气管与排液管连接,供气管上设置有阀门;循环泵与分体装置上的循环管另一端连接,收集管与分体装置上的排液管连接,收集管末端设置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包括培养器、进液管、供气管、排液管、循环管、阀门、循环泵、收集管,由培养器、进液管、供气管、排液管、循环管、阀门构成一个独立的分体装置,分体装置与循环泵、收集管、阀门组合构成所述的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其中,培养器顶部设置有排气口和进液口,侧壁设置有循环进液口,底部设置有出液口,循环管一端与培养器循环进液口连接,进液管与进液口连接,进液管上设置有阀门,排液管一端与出液口连接,排液管管上设置有管口和阀门,供气管与排液管连接,供气管上设置有阀门;循环泵与分体装置上的循环管另一端连接,收集管与分体装置上的排液管连接,收集管末端设置有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微藻养殖装置至少设置I个分体装置,分体装置间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野鸣文仲良
申请(专利权)人:骆野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