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流式平板玻璃成型器,应用于平板玻璃的成型,其主要具有一溢流槽,所述的溢流槽具有两相对的挡墙,以使两挡墙之间形成一流道,流道末端成型有一挡止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溢流槽的流道末端近挡止部的位置,成型有一渐缩状的狭位槽,以使玻璃液在进入狭位槽的位置后,可先行产生回流作用,再溢出于溢流槽,以解决因后续流入的玻璃液因推挤现象,而导致前端的玻璃液堆积过厚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溢流式平板玻璃成型器,应用于成型平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之中,本技术尤指一种于溢流槽的流道末端近挡止部的位置,成型有一渐缩状的狭位槽的溢流式平板玻璃成型器。
技术介绍
业界所熟知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式主要有溢流式(overflow)下拉法、槽孔式(slot)下拉法以及浮式(float)法,其中,溢流式(overflow)玻璃成型方式,将呈熔融状的玻璃液,注入一成型有溢流槽的座体中,所述的溢流槽内成型有一流道,当玻璃液注满流道时,玻璃液即自然的溢出于溢流槽之外,并进一步沿着座体外部平面向下流动,以形成一平板玻璃;请参阅图1,图中所示为现有的一种玻璃液溢流装置,如图,现有的玻璃液溢流装置10主要具有一座体101,在座体101的两侧分别成型有一挡墙102,且两挡墙102之间形成有一溢流槽103,所述的溢流槽103底部成型有一流道1031,而座体101相对于溢流槽103的其中一端成型有一注入口 104,可供以注入熔融状态的一玻璃液11,而另一端成型有一挡止部105 ;如本图所示,常态下玻璃液11由注入口 104流入至溢流槽103内部,并沿着流道1031往前流动,然而,当玻璃液11流动时,因流道1031为曲面设计,是以,持续注入的玻璃液11会不断的往挡止部105的方向流动,进而产生推挤的情况,如此,较早进入至流道1031之中的玻璃液11,因受到后面进入的玻璃液不断推挤,在抵达挡止部105时,就会形成开始堆积的情况,并会逐渐隆起,进而形成如本图所示的一凸点A ;再请参阅图2,图中所示为现有的玻璃液溢流装置的动作示意图,承上,玻璃液11于邻近挡止部105所形成的凸点A,因其高于两侧的挡墙102,故当凸点A受到推挤时,则会进一步溢流出两侧的挡墙102,如本图所示,由于凸点A的玻璃液11先行两挡墙102外,使得沿着挡墙102外侧往下流动所成型的一平板玻璃12,形成厚度不平均的状况,也即,在靠近挡止部105的玻璃,通常有厚度较厚的情况,其结果会影响到平板玻璃12的成品的品质,故有必要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的问题,本技术者依据多年来从事设计相关装置的经验,针对玻璃液的材料特性、溢流时的参数需求、情况、以及溢流槽的结构及实施方式,进行研究及改良,期能设计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实体产品;缘此,本技术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玻璃液在溢出前过度堆积,以维持平板玻璃成型后的平均厚度的溢流式平板玻璃成型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溢流式平板玻璃成型器,应用于成型平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使玻璃液进入后,再由其上方溢出,其包括:一个座体,两侧分别成型有一个挡墙,其中一端成型有一个流道口,另一端成型有一个挡止部;一个溢流槽,成型于两该挡墙之间,与该流道口呈连通,底部成型有一个流道;—个狭位槽,成型于该流道末端,其一端形成开放端,与该狭位槽与该流道呈连通,邻近于该挡止部的另一端形成接合状的闭合端,以使该狭位槽由该流道往该挡止部的方向形成渐缩状。优选的,该狭位槽,形成于两限位块之间。优选的,该两限位块分别为独立构件,相对组设于该流道末端后以形成该狭位槽。优选的,该狭位槽呈V字型。本技术主要于溢流槽的流道的末端与挡止部之间,成型有一狭位槽,借其改变流道末端的宽度,用以略微调整玻璃液溢出于溢流槽的时间,且利用此时间差(真实溢出时间与原预定溢出时间之间的差),使先行进入狭位槽的玻璃液可迅速产生部份回流的作用,进而使成型的平板玻璃的厚度更为平均;依此,本技术其据以实施后,确实可以达到提供一种可防止玻璃液在溢出前过度堆积,以维持平板玻璃成型后的平均厚度的溢流式平板玻璃成型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一种玻璃液溢流装置。图2,为现有的玻璃液溢流装置的动作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三)。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四)。图8,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玻璃液溢流装置101座体102挡墙103溢流槽104 注入口1031 流道105挡止部11玻璃液12玻璃液13玻璃液14平板玻璃20溢流式平板玻璃成型器201座体202挡墙203溢流槽204流道205流道口206挡止部207狭位槽2071开放端2072闭合端2073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如图中所示的一溢流式平板玻璃成型器20,其具有一座体201,座体201的两侧分别成型有一挡墙202,所述的两挡墙202之间形成有一溢流槽203,而溢流槽203的底部成型为一流道204,又,座体201相对于溢流槽203的一端,成型有一流道口 205,而另一端成型有一挡止部206,流道口 205与溢流槽203呈连通,再者,流道204末端邻近挡止部206的位置,成型有一狭位槽207,其一端形成一开放端2071,与流道204呈连通,又,邻近于挡止部206的另一端则形成一呈接合状闭合端2072,以使狭位槽207整体由流道204往挡止部206的方向形成渐缩状,如本图中所示,狭位槽207约略呈V字型,其开口由流道204向挡止部206的方向呈渐缩状,溢流槽203及流道204与狭位槽207呈连通状。请参阅图4,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一),如图中所示的溢流式平板玻璃成型器20,其实施时,由座体201的流道口 205注入一玻璃液11,如本图所示,所述的流道204呈连续性曲面状,又,当玻璃液11开始由流道口 205注入时,沿着流道204缓缓流动,且流动的玻璃液11,沿流道204前进、堆积,以逐渐填满整个溢流槽203。承上,请搭配参照图5,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二),当玻璃液11逐渐填满整个溢流槽203时,最先行由流道口 205进入至流道204的玻璃液11,由溢流槽203的流道204进入至狭位槽207内,又,因受到后方进入的玻璃液12持续的推挤,使前端玻璃液11在抵达狭位槽207末端的位置时,即先因堆积而逐渐形成一凸起状的玻璃液13,此时,凸起状的玻璃液13会迅速产生回流,并逐渐达到与狭位槽207相同的高度;再请搭配参照图6,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三),承图5所述,由于狭位槽207本体成型于流道204及挡止部206之间,也即,使溢流槽203的流道204接近挡止部206的空间缩小,是以,当玻璃液11进入到狭位槽207之后,即会迅速堆积到与狭位槽207相同的高度,借助狭位槽207本体占去了溢流槽203前端的部分空间,使玻璃液11可在快速堆积后,迅速产生回流的作用,如此,可使溢流槽203前端及后端的玻璃液11,在溢流出溢流槽203时的厚度趋于更为平均的效果;依此,有效的解决了因后续流入的玻璃液11所造成的过度推挤状况,而导致前端玻璃液11堆积过厚的问题。请参阅图7,图中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四),承上所述,因本技术中所揭的狭位槽207的结构设计,使前端的玻璃液11在进入狭位槽207之后,因空间缩小而使堆积提前,且玻璃液在堆积后迅速产生回流作用,而所回流的玻璃液11则可回填至后方的玻璃液12以达到使玻璃液溢出溢流槽203时的厚度更趋于平均;如图所示,溢出于溢流槽203的玻璃液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溢流式平板玻璃成型器,应用于成型平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使玻璃液进入后,再由其上方溢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座体,两侧分别成型有一个挡墙,其中一端成型有一个流道口,另一端成型有一个挡止部;一个溢流槽,成型于两该挡墙之间,与该流道口呈连通,底部成型有一个流道;一个狭位槽,成型于该流道末端,其一端形成开放端,与该狭位槽与该流道呈连通,邻近于该挡止部的另一端形成接合状的闭合端,以使该狭位槽由该流道往该挡止部的方向形成渐缩状。
【技术特征摘要】
1.种溢流式平板玻璃成型器,应用于成型平板玻璃的制造工艺中,使玻璃液进入后,再由其上方溢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座体,两侧分别成型有一个挡墙,其中一端成型有一个流道口,另一端成型有一个挡止部; 一个溢流槽,成型于两该挡墙之间,与该流道口呈连通,底部成型有一个流道; 一个狭位槽,成型于该流道末端,其一端形成开放端,与该狭位槽与该流道呈连通,邻近于该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襄程,邓易欣,
申请(专利权)人:富荞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