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支承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4665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回转支承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起重机。回转支承底座包括:下支座组件(100),包括用于支撑回转支承的板壳结构(110)和支撑板壳结构(110)的杆系结构(120),杆系结构(120)与板壳结构(110)焊接为整体;过渡梁组件(200),支撑在下支座组件(100)下方并与下支座组件(100)可拆卸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过渡节这一中间连接环节,简化了回转支承底座结构,制作相对容易;安装或拆卸时只需简单连接或分离下支座组件与过渡梁组件,提高装拆效率;回转支承底座整体受力更好,安全性更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回转支承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起重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解决塔式起重机的回转支承底座引进标准节时高度不够的问题,通常在回转支承底座中设有过渡节。如图1所示,回转支承底座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下支座结构10’、过渡节20’和过渡梁30’。其中,下支座结构10’采用纯板壳结构,过渡节20’采用单独的杆系结构来增加引进高度,过渡梁30’上方连接过渡节20’,下方连接塔身标准节和爬升架。由于过渡节20’部分采用单独杆系结构,各杆之间通过销轴连接而成,这种设置一方面结构复杂,制作烦琐,安装拆卸十分麻烦,另一方面,由于通过销轴连接的结点较多,受力不明确,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较高,从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都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支承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起重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回转支承底座因采用单独杆系结构的过渡节引起的结构复杂、受力不明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回转支承底座,包括:下支座组件,下支座组件包括用于支撑回转支承的板壳结构和支撑板壳结构的杆系结构,杆系结构与板壳结构焊接为整体;过渡梁组件,支撑在下支座组件下方并与下支座组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支承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座组件(100),所述下支座组件(100)包括用于支撑回转支承的板壳结构(110)和支撑所述板壳结构(110)的杆系结构(120),所述杆系结构(120)与所述板壳结构(110)焊接为整体;?过渡梁组件(200),支撑在所述下支座组件(100)下方并与所述下支座组件(100)可拆卸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支承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支座组件(100),所述下支座组件(100)包括用于支撑回转支承的板壳结构(110)和支撑所述板壳结构(110)的杆系结构(120),所述杆系结构(120)与所述板壳结构(110)焊接为整体; 过渡梁组件(200),支撑在所述下支座组件(100)下方并与所述下支座组件(100)可拆卸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支承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梁组件(200)包括矩形的过渡梁本体(210),所述过渡梁本体(210)包括: 两个半梁(211),每个所述半梁(211)包括一个过渡纵梁(211A)和两个过渡横梁(211B),两个所述过渡横梁(211B)分别垂直设置于所述过渡纵梁(211A)的两个端部并与所述过渡纵梁(211A)围成槽钢形结构,所述两个半梁(211)开口相对地设置; 过渡梁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两个半梁(2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支承底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过渡横梁(211B)与相应的过渡纵梁(211A)之间设置连接斜梁(211C)。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支承底座,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半梁(211)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渡横梁(211B)的远离所述过渡纵梁(211A)的端部的连接板(211D),所述连接板(211D)上包括连接孔和定位销孔; 所述过渡梁连接件包括与所述连接孔配合`的螺纹连接件(213)和与所述定位销孔配合的定位销(214)。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支承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壳结构(110)为上圆下方的整体结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箱形梁(111)和支撑于所述两根箱形梁(111)上的圆柱形或圆台形支座(113); 所述杆系结构(120)包括四根立柱(121 ),每根所述立柱(121)的底部与所述过渡梁组件(200 )连接,每个所述箱形梁(111)支撑于两根所述立柱(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付英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