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升降机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4613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04
一种施工升降机轿厢,属于升降机技术领域,包括控制仓、轿厢主体和轿厢门扇,控制仓设置在轿厢主体外侧,轿厢主体前后设置两扇轿厢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主体上设有辅助轿厢,且两者相通,整体成L形结构,在所述辅助轿厢上设置有升降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款式新颖,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通过逃生过道快速安全的救出被困高空人员,是一款便捷安全的施工工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升降机
,具体涉及一种施工升降机轿厢
技术介绍
工地施工是一项带有高危险性的作业活动,而升降机是其中经常要使用的施工工具,当升降机的轿厢出现故障而停滞在高空时,危险性将会大大增加。虽然目前市场上的升降机大多为两轿厢同轨设计,但是若其中一个出现故障停滞在高空,另一个无法针对故障轿厢进行快速有效施救,现有的施工升降机对这方面的安全应对措施较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可快速施救的施工升降机轿厢。一种施工升降机轿厢,包括控制仓、轿厢主体和轿厢门扇,控制仓设置在轿厢主体外侧,轿厢主体前后设置两扇轿厢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主体上设有辅助轿厢,且两者相通,在所述辅助轿厢上设置有升降门。进一步的,所述的轿厢主体与辅助轿厢连成一体,整体成L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门底部设有拉环,拉环上固定连接有金属链条,金属链条挂接在轿厢主体顶部的滑轮上,另一端固定连接金属重物,配合设置可控制金属重物升降的滑轨。本技术的一种施工升降机轿厢,款式新颖,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轿厢主体设计一个辅助轿厢,整体成L形结构,拉近了相邻两个轿厢之间的距离,当一个轿厢出现故障停滞在高空时,可快速升上另一个轿厢,通过辅助轿厢的升降门将被困人员救出,是一款便捷安全的施工工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一种施工升降机轿厢,包括控制仓8、轿厢主体和轿厢门扇7,控制仓8设置在轿厢主体外侧,轿厢主体前后设置两扇轿厢门扇7,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主体上设有辅助轿厢,且两者相通,整体成L形结构,拉近相邻两个轿厢之间的距离。在所述辅助轿厢上设置有升降门1,升降门I底部设有拉环4,拉环4上固定连接有金属链条3,金属链条3挂接在轿厢主体顶部的滑轮2上,另一端固定连接金属重物6,配合设置可控制金属重物6升降的滑轨5。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控制仓控制轿厢升降,出现故障停滞在半空时,另一个相邻的轿厢快速升起,到达同一高度,相邻辅助轿厢间的距离很近,分别通过下压金属重物6,带动金属链条3向下运动,拉起升降门1,就可以及时救出被困人员。以上所述及图中所示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施工升降机轿厢,包括控制仓(8)、轿厢主体和轿厢门扇(7),控制仓(8)设置在轿厢主体外侧,轿厢主体前后设置两扇轿厢门扇(7),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主体上设有辅助轿厢,且两者相通,在所述辅助轿厢上设置有升降门(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升降机轿厢,包括控制仓(8)、轿厢主体和轿厢门扇(7),控制仓(8)设置在轿厢主体外侧,轿厢主体前后设置两扇轿厢门扇(7),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主体上设有辅助轿厢,且两者相通,在所述辅助轿厢上设置有升降门(I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升降机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厢主体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掌法曹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