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这样一种大流量排水车,为解决已有排水车存在的结构较为复杂,较不适用于排洪排涝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取出水管(7)、进水管(1)、水管(3)、旋转节头(13)、潜水泵(9)、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4)、液压油缸(2)和副发动机(5)安装在转盘装置(6)上,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4)设置在转盘装置(6)中部,副发动机(5)安装在转盘装置(6)尾部,出水管(7)置于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4)内,出水管(7)的进水端通过二根水管(3)与旋转节头(13)两端连接,旋转节头(13)中部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1)与潜水泵(9)的出口端连接,液压油缸(2)下端与转盘装置(6)前部连接,液压油缸(2)上端与水管(3)连接,在水管(3)与进水管(1)之间还连接有液压油缸(2),潜水泵(9)还通过支承(8)与汽车底盘(11)连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抢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由汽车底盘、出水管、进水管、水管、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转盘装置、副发动机、液压油缸、油箱、工具箱和潜水泵组成的大流量排水车。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公开了这样一种大流量排水抢险车,其结构特点是:由汽车底盘、出水软管和潜水泵组成,出水软管与潜水泵的出口端连接,出水软管通过流体换向装置、快速连接装置和伸缩管与潜水泵的出口端连接,伸缩管通过连接法兰与潜水泵连接成一体,并通过管箍置于呈三角形的平移举升滑动作业装置伸缩管支架上,平移举升滑动作业装置的底边与汽车底盘连接,平移举升滑动作业装置的伸缩管支架上端通过支撑与汽车底盘连接,在汽车底盘上设置有流体换向装置和能分别与伸缩管、平移举升滑动作业装置连接的由油箱、油泵和多路液压组合阀组成的液压装置和发电装置。该结构可将潜水泵运送到不同作业区域迅速就位并工作,提高了抗洪救灾效率,但由于设置了平移举升滑动作业装置,使结构变得较为复杂;中国专利CN2052071U还公开了这样一种旋转排水车,其结构特点是:由汽车底盘和排水工作装置组成,在汽车底盘和排水工作装置之间安装一个水平方向旋转的旋转轴承,在上支架上安装滑臂,上支架可相对于下支架转动,在排水车前端安装一个采用距控技术的控制盒,由于该结构采用盘绕在卷筒上的胶管抽水,胶管管径小,排小量较小,只适用于矿山炮孔排水,较不适用于排洪排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于排洪排涝和抗旱的大流量排水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大流量排水车,由汽车底盘、出水管、进水管、水管、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转盘装置、副发动机、液压油缸、油箱、工具箱和潜水泵组成,油箱、工具箱和转盘装置设置在汽车底盘上,出水管、进水管、水管、旋转节头、潜水泵、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液压油缸和副发动机安装在转盘装置上,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设置在转盘装置中部,副发动机安装在转盘装置尾部,出水管置于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内,出水管的进水端通过二根水管与旋转节头两端连接,旋转节头中部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与潜水泵的出口端连接,液压油缸下端与转盘装置前部连接,液压油缸上端与水管连接,在水管与进水管之间还连接有液压油缸,潜水泵还通过支承与汽车底盘连接。将所述水管设置成V状。所述出水管由三根直管构成,其二根直管相互平行地垂直设置在一根直管上。采用这种结构后,由于将出水管、进水管、水管、旋转节头、潜水泵、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液压油缸和副发动机安装在转盘装置上,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设置在转盘装置中部,副发动机安装在转盘装置尾部,出水管置于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内,出水管的进水端通过二根水管与旋转节头两端连接,旋转节头中部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与潜水泵的出口端连接,液压油缸下端与转盘装置前部连接,液压油缸上端与水管连接,在水管与进水管之间还连接有液压油缸,潜水泵还通过支承与汽车底盘连接。从而达到结构简单、适用于排洪排涝和抗旱的目的。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大流量排水车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大流量排水车的俯视示意图。图中:1.进水管 2.液压油缸 3.水管 4.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 5.畐Ij发动机6.转盘装置7.出水管8.支承9.潜水泵10.工具箱11.汽车底盘12.油箱13.旋转节头。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2所示本技术大流量排水车,由汽车底盘11、出水管7、进水管1、水管3、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4、转盘装置6、副发动机5、液压油缸2、油箱12、工具箱10和潜水泵9组成,油箱12、工具箱10和转盘装置6设置在汽车底盘11上,出水管7、进水管1、水管3、旋转节头13、潜水泵9、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4、液压油缸2和副发动机5安装在转盘装置6上,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4设置在转盘装置6中部,副发动机5安装在转盘装置6尾部,出水管7置于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4内,出水管7的进水端通过二根水管3与旋转节头13两端连接,旋转节头13中部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I与潜水泵9的出口端连接,液压油缸2下端与转盘装置6前部连接,液压油缸2上端与水管3连接,在水管3与进水管I之间还连接有液压油缸2,潜水泵9还通过支承8与汽车底盘11连接;将所述水管3设置成V状;所述出水管7由三根直管构成,其二根直管相互平行地垂直设置在一根直管上。权利要求1.一种大流量排水车,由汽车底盘、出水管、进水管、水管、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转盘装置、副发动机、液压油缸、油箱、工具箱和潜水泵组成,油箱、工具箱和转盘装置设置在汽车底盘上,其特征在于:出水管(7)、进水管(I)、水管(3)、旋转节头(13)、潜水泵(9)、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4)、液压油缸(2)和副发动机(5)安装在转盘装置(6)上,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4)设置在转盘装置(6)中部,副发动机(5)安装在转盘装置(6)尾部,出水管(7)置于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4)内,出水管(7)的进水端通过二根水管(3)与旋转节头(13)两端连接,旋转节头(13 )中部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I)与潜水泵(9 )的出口端连接,液压油缸(2)下端与转盘装置(6)前部连接,液压油缸(2)上端与水管(3)连接,在水管(3)与进水管(I)之间还连接有液压油缸(2 ),潜水泵(9 )还通过支承(8 )与汽车底盘(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排水车,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水管(3)设置成V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流量排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7)由三根直管构成,其二根直管相互平行地垂直设置在一根直管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这样一种大流量排水车,为解决已有排水车存在的结构较为复杂,较不适用于排洪排涝等问题,本技术采取出水管(7)、进水管(1)、水管(3)、旋转节头(13)、潜水泵(9)、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4)、液压油缸(2)和副发动机(5)安装在转盘装置(6)上,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4)设置在转盘装置(6)中部,副发动机(5)安装在转盘装置(6)尾部,出水管(7)置于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4)内,出水管(7)的进水端通过二根水管(3)与旋转节头(13)两端连接,旋转节头(13)中部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1)与潜水泵(9)的出口端连接,液压油缸(2)下端与转盘装置(6)前部连接,液压油缸(2)上端与水管(3)连接,在水管(3)与进水管(1)之间还连接有液压油缸(2),潜水泵(9)还通过支承(8)与汽车底盘(11)连接。文档编号B60P3/00GK202923457SQ20122058263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7日专利技术者陈金木, 钟振深, 陈永金 申请人:龙岩畅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流量排水车,由汽车底盘、出水管、进水管、水管、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转盘装置、副发动机、液压油缸、油箱、工具箱和潜水泵组成,油箱、工具箱和转盘装置设置在汽车底盘上,其特征在于:出水管(7)、进水管(1)、水管(3)、旋转节头(13)、潜水泵(9)、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4)、液压油缸(2)和副发动机(5)安装在转盘装置(6)上,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4)设置在转盘装置(6)中部,副发动机(5)安装在转盘装置(6)尾部,出水管(7)置于大口径管道旋转装置(4)内,出水管(7)的进水端通过二根水管(3)与旋转节头(13)两端连接,旋转节头(13)中部的进水端通过进水管(1)与潜水泵(9)的出口端连接,液压油缸(2)下端与转盘装置(6)前部连接,液压油缸(2)上端与水管(3)连接,在水管(3)与进水管(1)之间还连接有液压油缸(2),潜水泵(9)还通过支承(8)与汽车底盘(1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木,钟振深,陈永金,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畅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