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行业钢筋加工工具,具体为一种小直径螺旋箍筋加工制作工具。
技术介绍
载体桩又称复合载体夯扩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特色施工工艺的桩型,是采用细长锤夯击成孔,将护筒沉到设计标高后,细长锤击出护筒底一定深度,分批向筒内投入填充料和干硬性混凝土,用细长锤反复夯实、挤密,在桩端形成复合载体,然后放置钢筋笼,灌注桩身混凝土而形成的桩。它改变了传统的地基基础处理观念,选择下部层位稳定、土性较好的土层作为被加固土层,以桩端土体为研究对象。其工艺原理是通过夯填建筑垃圾、干硬性混凝土对桩端土进行挤密,形成复合地基扩展基础,将作用在桩顶上部的竖向荷载,通过桩身传到复合载体,并扩散到基础底部的持力层。从受力和施工工艺来看,载体桩避软就硬,通过对承载性能较好的土层的工艺处理,使经过处理的复合载体形成扩展基础,有效地减小了桩身材料用量,并通过机械施工减少了对施工工人的依赖,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山区地基有良好的持力层(基岩和卵石层),载体桩的载体部分承载能力能得到保证,载体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往往决定于传力杆件——桩身质量,因此确保桩身质量,成为山区载体桩推广应用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直径螺旋箍筋加工制作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轱辘,支架(2),定位轴(6),轱辘包括两端的中心带有圆孔的转盘(4),转盘(4)之间连接的定位钢筋(5),转盘(4)和定位钢筋(5)连接组成圆筒状,在转盘(4)上设有摇臂(3),支架(2)上设有定位轴(6),定位轴(6)穿设于圆孔内,在定位轴(6)另一端设有配重(1)。
【技术特征摘要】
1.种小直径螺旋箍筋加工制作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轱辘,支架(2),定位轴(6),轱辘包括两端的中心带有圆孔的转盘(4),转盘(4)之间连接的定位钢筋(5),转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彦妮,段海滨,郝英华,刘建伟,贺伟,谷来喜,许勇,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