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及花洒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91611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及花洒,包括盒体结构、以及控制轴;盒体结构的内部设有空腔,且其第一端面呈开口状态,第二端面设有第一过水道,盒体结构的壁面设有内外连通的槽孔;控制轴的内部设有缓冲腔,且其设置于盒体结构的内部空腔,控制轴的第一端面呈开口状态,第二端面设有与第一过水道对应匹配的第二过水道,控制轴的外壁设有一控制键,且该控制键与槽孔的位置相对应;拨动控制键以带动控制轴在盒体结构的内腔旋转,从而改变第一过水道与第二过水道叠合过水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不但旋转非常轻便,而且可以均匀切换出水,从中可大大方便用户操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体流量控制装置,以及设有该控制装置的花洒。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采用推钮控制时,所受进水阻力大,所需的控制推钮的力度也大;而采用按钮控制时,只有调节大小水,不能做到多级调节流量。且现有技术采用的装置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流量控制便捷、且功能稳定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以及包括该流量控制装置的花洒。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包括一盒体结构6、以及一控制轴9 ;盒体结构6的内部设有空腔,且其第一端面61呈开口状态,第二端面62设有第一过水道10A,盒体结构6的壁面设有内外连通的槽孔63 ;控制轴9的内部设有缓冲腔90,且其设置于盒体结构6的内部空腔,控制轴9的第一端面91呈开口状态,第二端面92设有与第一过水道IOA对应匹配的第二过水道9A,控制轴9的外壁设有一控制键93,且该控制键93与槽孔63的位置相对应;拨动控制键93以带动控制轴9在盒体结构6的内腔旋转,从而改变第一过水道IOA与第二过水道9A叠合过水面积。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盒体结构6由前固定架10与后固定架7卡接而成;前固定架10、后固定架7的内部分别设有腔室以形成盒体结构6的内部空腔,且前固定架10、后固定架7的连接处形成所述槽孔6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盒体结构6的第一端面61设置于后固定架7 —侧的横向端面上,所述盒体结构6的第二端面62设置于前固定架10 —侧的横向端面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流体自盒体结构6的第一端面61进入控制轴9的缓冲腔90,并通向盒体结构6的第一过水道10A、及控制轴9的第二过水道9A。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一推动件8 ;该推动件8与控制键93连接,并且该推动件8沿槽孔63向外延伸出一个供用户拨动的推钮8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推动件8还包括一弧形面板82,该弧形面板82环绕于盒体结构6中部的外壁面。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过水道IOA包括至少一个由盒体结构6第二端面62的轴心向四周发散分布的扇形截面,所述第二过水道9A包括至少一个由控制轴9第二端面92的轴心向四周发散分布的扇形截面,且第一过水道IOA的扇形截面与第二过水道9A的扇形截面相对应匹配。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流体流量控制装置的花洒,还包括本体后盖组件111、本体前盖组件444及面盖出水组件222 ;本体后盖组件111内设有容纳所述流量控制装置333的容纳孔333A,本体前盖组件444设有与控制轴9的控制键93位置相对应的控制孔444A,面盖出水组件222与本体前盖组件444连接。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术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控制键带动控制轴在盒体结构的内腔旋转,从而改变盒体结构的第一过水道与第二过水道叠合过水面积。控制轴的旋转方向与流体通过控制轴的方式垂直,从而使用户在旋转控制轴时,非常轻便、不费力并且旋转的角度均匀,可以均匀切换出水,实现多级调节出水量。2本技术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第一过水道与第二过水道都采用轴心向四周发散分布的扇形截面,从而将过水道的出水面分成多个出水通道,更加均匀地实现切换出水。3本技术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盒体结构由前固定架、后固定架卡接而成,便于将控制轴设置在盒体结构的内部空腔,整体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方便。4本技术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流体自盒体结构的第一端面进入控制轴的缓冲腔,并通向盒体结构的第一过水道、及控制轴的第二过水道。因此,流体在透过第一过水道、第二过水道之前预先进入缓冲腔,从而使流体能更加稳定、均匀地从过水道中流出。5本技术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推动件包括一弧形面板,该弧形面板环绕于盒体结构中部的外壁面,有效的控制外部水源进入盒体结构内,避免水阻碍推动件的操作。6本流体流量控制装置还具有整体装配紧凑、简单等特点。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流体流量控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所述控制轴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流体流量控制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前固定架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流体流量为最大时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流体流量为最大时的控制组件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流体流量为最大时的流向不意图;图8是本技术所述流体流量变小时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所述流体流量变小时的控制组件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所述流体流量变小时的流向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所述流体流量为最小时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所述流体流量为最小时的控制组件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所述流体流量为最小时的流向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所述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所述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盒体结构6、以及控制轴9。盒体结构6的内部设有空腔,且其第一端面61呈开口状态,第二端面62设有第一过水道10A。盒体结构6的壁面设有内外连通的槽孔63。控制轴9的内部设有缓冲腔90,且其设置于盒体结构6的内部空腔。控制轴9的第一端面91呈开口状态,第二端面92设有与第一过水道IOA对应匹配的第二过水道9A。控制轴9的外壁设有一控制键93,且该控制键93与槽孔63的位置相对应。拨动控制键93以带动控制轴9在盒体结构6的内腔旋转,从而改变第一过水道IOA与第二过水道9A叠合过水面积。控制轴9的旋转方向与流体通过控制轴9的方式垂直,从而使用户在旋转控制轴9时,非常轻便、不费力并且旋转的角度均匀,可以均匀切换出水,实现多级调节出水量。如图1、图2、图3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盒体结构6的内部设有空腔,盒体结构6由前固定架10与后固定架7卡接而成。前固定架10与后固定架7 —端设有卡接处,一端设有卡槽处,便于将控制轴9设置在盒体结构的内部空腔。盒体结构第一端面61呈开口状态,第二端面62设有第一过水道IOA0流体自盒体结构6的第一端面61进入控制轴9的缓冲腔90,并通向盒体结构6的第一过水道10A、及控制轴9的第二过水道9A。因此,流体在透过第一过水道10A、第二过水道9A之前预先进入缓冲腔90,从而使流体能更加稳定、均匀地从过水道中流出。所述流体不仅限于液体。前固定架10、后固定架7的内部分别设有腔室以形成盒体结构6的内部空腔。且前固定架10、后固定架7的连接处形成所述槽孔63。整体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方便。如图3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优先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盒体结构(6)、以及一控制轴(9);盒体结构(6)的内部设有空腔,且其第一端面(61)呈开口状态,第二端面(62)设有第一过水道(10A),盒体结构(6)的壁面设有内外连通的槽孔(63);控制轴(9)的内部设有缓冲腔(90),且其设置于盒体结构(6)的内部空腔,控制轴(9)的第一端面(91)呈开口状态,第二端面(92)设有与第一过水道(10A)对应匹配的第二过水道(9A),控制轴(9)的外壁设有一控制键(93),且该控制键(93)与槽孔(63)的位置相对应;拨动控制键(93)以带动控制轴(9)在盒体结构(6)的内腔旋转,从而改变第一过水道(10A)与第二过水道(9A)叠合过水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4.28 CN 201220191060.21.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盒体结构(6)、以及一控制轴(9); 盒体结构(6)的内部设有空腔,且其第一端面(61)呈开口状态,第二端面(62)设有第一过水道(10A),盒体结构(6)的壁面设有内外连通的槽孔(63); 控制轴(9)的内部设有缓冲腔(90),且其设置于盒体结构(6)的内部空腔,控制轴(9)的第一端面(91)呈开口状态,第二端面(92)设有与第一过水道(IOA)对应匹配的第二过水道(9A),控制轴(9)的外壁设有一控制键(93),且该控制键(93)与槽孔(63)的位置相对应; 拨动控制键(93)以带动控制轴(9)在盒体结构(6)的内腔旋转,从而改变第一过水道(IOA)与第二过水道(9A)叠合过水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结构(6)由前固定架(10)与后固定架(7)卡接而成;前固定架(10)、后固定架(7)的内部分别设有腔室以形成盒体结构(6)的内部空腔,且前固定架(10)、后固定架(7)的连接处形成所述槽孔(6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结构(6)的第一端面(61)设置于后固定架(7)—侧的横向端面上,所述盒体结构(6)的第二端面(62)设置于前固定架(10) —侧的横向端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发林孝山刘启乔邓小清徐军
申请(专利权)人: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西河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