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水平安装实现除湿功能的水平运动式除湿模块,包括一盒体,所述盒体由一吸湿区和一排湿区构成,所述吸湿区与所述排湿区分别包括一开口与外界连通,并,所述吸湿区与所述排湿区之间通过一通孔连通,所述盒体内还设置有一吸湿盒,所述吸湿盒通过一水平驱动机构的驱动可进行水平移动,可由所述通孔移入所述吸湿区进行吸湿或移入所述排湿区进行排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独立的吸湿区域和排湿区域,避免了因吸排湿区域相同造成的残余湿气会使除湿空间的湿度反弹的现象;另外,独立的区域避免了复杂结构对吸湿盒的遮蔽影响,从而使吸湿盒的吸排湿速度有显著提高,加快了吸排湿的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防潮箱、干燥柜等除湿、干燥的除湿模块。
技术介绍
现有的防潮箱、干燥柜采用的除湿模块,其吸湿盒均是静止,通过活动闸门来切换吸湿材料盒的空间位置,以达到将柜内湿度排出柜外的目的;此种方式在排湿时,因依赖热空气向上移动的原理,导致除湿模块只能竖直放置,也就是必须安装于柜体的立面上,无法将除湿模块放置于柜体顶部或底部,导致柜内空间的使用率低。具体的说,现有的技术是采用活动闸门控制的方式,将吸湿盒固定在除湿模块内,通过拉力弹簧和记忆弹簧(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弹簧形态)来控制闸门的开关状态;(A)记忆弹簧冷却时,闸门处于开的状态,吸湿盒位于柜内,此时吸湿盒会吸收柜体内部的湿气,在一定的时间内吸湿盒会进入饱和状态;记忆弹簧加热时,闸门会切换至关的状态,吸湿盒位于柜外,通过对吸湿材料加热,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使其还原至干燥状态(B)。通过A-B的反复循环工作来达到降低柜内湿度的目的。其主要缺点是:1、主机只能竖直放置于柜体的立面上,而此种限制导致柜内空间使用率的下降和限制了除湿模块在诸如展示柜等特殊产品上的运用;2、由于要兼顾吸湿、排湿,吸湿盒处于除湿模块的中间,吸湿材料被重重机构阻挡,导致吸排湿的效率严重受损,使得除湿模块的除湿速度严重下降;3、通过记忆弹簧的方式来开关门,会因为记忆弹簧的恢复速度较慢而导致需要除湿的空间长时间与外界相通,外界湿气会不断进入需要除湿的空间,导致除湿空间的湿度反弹。导致上述缺点或不足的原因如下:因除湿模块中的吸湿盒是固定的,吸湿和排湿均在同一空间内完成,必须将主机放置成有利于水气排出的方式,才能达到排湿的目的;且因记忆弹簧的余热效应,导致闸门的切换速度很慢。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以水平放置的水平运动式除湿模块,该除湿模块具有吸排湿效率高可快速除湿功能。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平运动式除湿模块,包括一盒体,所述盒体由一吸湿区和一排湿区构成,所述吸湿区与所述排湿区分别包括一开口与外界连通,并,所述吸湿区与所述排湿区之间通过一通孔连通,所述盒体内还设置有一吸湿盒,所述吸湿盒通过一水平驱动机构的驱动可进行水平移动,可由所述通孔移入所述吸湿区进行吸湿或移入所述排湿区进行排湿。进一步的,所述吸湿盒包括一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若干吸湿材料和若干加热器件,所述的加热器件被所述的吸湿材料包裹。优选的,所述外壳体为一两端贯通的箱体结构,并所述箱体结构上开始有若干的散热孔。进一步的,所述水平驱动机构包括一侧固连所述吸湿盒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固连有一齿轮,所述齿轮啮合在一设置于盒体底部的齿形轨道上;所述吸湿盒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密封板,所述的两密封板的两侧边的相对位置上分别开设有一对导杆孔,所述的两对导杆孔内分别设置有导杆,所述的两导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导杆座固定在所述盒体底部;所述吸湿盒两侧的密封板分别位于所述吸湿区和排湿区。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底部还设置有一电路控制系统,所述电路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加热器件和所述驱动机构。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底部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止位系统,所述的止位系统电连接所述电路控制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吸湿区的两侧板上开设若干通气孔,所述的通气孔分布的区域设置有循环风扇,所述循环风扇电连接所述电路控制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板的内侧设置有密封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除湿模块可以水平放置。2、本技术吸湿盒采用了运动的方式,而传统的是采用了固定的,运动的吸湿盒可在除湿空间内湿度达到目标设定值后离开除湿空间,如此吸湿和排湿的切换时间很快,避免因切换时间长导致除湿效果降低。3、本技术采用了独立的吸湿区域和排湿区域,避免了因吸排湿区域相同造成的残余湿气会使除湿空间的湿度反弹的现象;另外,独立的区域避免了复杂结构对吸湿盒的遮蔽影响,从而使吸湿盒的吸排湿速度有显著提高,加快了吸排湿的效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为本技术的盒体的俯视图;图1b为本技术的盒体的仰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吸湿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吸湿盒位于吸湿区时的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a为其俯视图;图3b为其的仰视图。图4为吸湿盒位于排湿区时的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a为其俯视图;图4b为其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水平运动式除湿模块,包括一盒体,所述盒体由一吸湿区I和一排湿区2构成,所述吸湿区I与所述排湿区2分别包括一开口与外界连通,并,所述吸湿区I与所述排湿区2之间通过一通孔3连通,如图1的图la、图1b所示,所述盒体内还设置有一吸湿盒4,所述吸湿盒4通过一水平驱动机构的驱动可进行水平移动,可由所述通孔3移入所述吸湿区I进行吸湿或移入所述排湿区2进行排湿,如图3的图3a、图3b或图4的图4a、图4b所示。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吸湿盒4包括一外壳体401,所述外壳体401内设置有若干吸湿材料402和若干加热器件403,所述的加热器件403被所述的吸湿材料402包裹。优选的,所述外壳体401为一两端贯通的箱体结构,并所述箱体结构上开始有若干的散热孔404。进一步的,参见图3的图3a、图3b或图4的图4a、图4b所示,所述水平驱动机构包括一侧固连所述吸湿盒4的驱动机构5,所述驱动机构5的输出轴上固连有一齿轮501,所述齿轮501啮合在一设置于盒体底部的齿形轨道6上;所述吸湿盒4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密封板7,所述的两密封板7的两侧边的相对位置上分别开设有一对导杆孔701,所述的两对导杆孔701内分别设置有导杆702,所述的两导杆702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导杆座703固定在所述盒体底部;所述吸湿盒4两侧的密封板7分别位于所述吸湿区I和排湿区2。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底部还设置有一电路控制系统9,所述电路控制系统9电连接所述加热器件403和所述驱动机构5。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底部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止位系统10,所述的止位系统10电连接所述电路控制系统9。进一步的,所述吸湿区I的两侧板上开设若干通气孔,所述的通气孔分布的区域设置有循环风扇11,所述循环风扇11电连接所述电路控制系统9 ;所述循环风扇11可以加快吸湿盒4的吸湿速度。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板7的内侧设置有密封结构8 ;该结构保证密封板7与盒体之间的密封配合。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需要吸湿时,通过电路控制系统9启动驱动机构5将吸湿盒4运动至吸湿区1,同时通过电路控制系统9启动循环风扇11,使吸湿盒4快速达到饱和(采用试验所得的吸湿时间来控制);当吸湿盒4饱和后,启动驱动机构5将吸湿盒4运动至排湿区2,同时通过电路控制系统9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平运动式除湿模块,包括一盒体,所述盒体由一吸湿区(1)和一排湿区(2)构成,所述吸湿区(1)与所述排湿区(2)分别包括一开口与外界连通,并,所述吸湿区(1)与所述排湿区(2)之间通过一通孔(3)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内还设置有一吸湿盒(4),所述吸湿盒(4)通过一水平驱动机构的驱动可进行水平移动,可由所述通孔(3)移入所述吸湿区(1)进行吸湿或移入所述排湿区(2)进行排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平运动式除湿模块,包括一盒体,所述盒体由一吸湿区(I)和一排湿区(2)构成,所述吸湿区(I)与所述排湿区(2)分别包括一开口与外界连通,并,所述吸湿区(I)与所述排湿区(2)之间通过一通孔(3)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内还设置有一吸湿盒(4),所述吸湿盒(4)通过一水平驱动机构的驱动可进行水平移动,可由所述通孔(3)移入所述吸湿区(I)进行吸湿或移入所述排湿区(2)进行排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运动式除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盒(4)包括一外壳体(401),所述外壳体(401)内设置有若干吸湿材料(402)和若干加热器件(403),所述的加热器件(403)被所述的吸湿材料(402)包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运动式除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401)为一两端贯通的箱体结构,并所述箱体结构上开始有若干的散热孔(40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平运动式除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驱动机构包括一侧固连所述吸湿盒(4)的驱动机构(5),所述驱动机构(5)的输出轴上固连有一齿轮(501),所述齿轮(501)啮合在一设置于盒体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敏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高强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