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与空气摩擦稳定性的球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109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提高与空气摩擦稳定性的球拍,该球拍的拍框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小凹坑。所述的小凹坑分布在拍框的左右侧上。所述的小凹坑在拍框左右侧的内侧面密集分布,在拍框左右侧的外侧面松散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依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在球拍的拍框添加了一些小凹坑,球拍在挥动时,拍框与空气摩擦,空气流经拍框的前缘再流到后方时会与拍框分离,同时,拍框的后方会有一个紊流尾流区,在此区域气流起伏扰动,使拍框后方的压力较低,阻力变小。小凹坑可使空气形成一层紧贴球表面的薄薄的紊流边界层,使得平滑的气流顺着拍框形状多往后走一些,从而减小尾流的范围,因此球拍的稳定性提高,使击球更稳定更准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球拍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羽毛球拍、网球拍、壁球拍等球拍类拍框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以前的球拍表面都是光滑的,当我们挥动球拍时,球拍会与空气摩擦而产生振动。当振动的频率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将明显影响击球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与空气摩擦稳定性的球拍,该球拍稳定性提高,使击球更稳定更准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为:—种提高与空气摩擦稳定性的球拍,该球拍的拍框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小凹坑。进一步的,所述的小凹坑分布在拍框的左右侧上。进一步的,所述的小凹坑在拍框左右侧的内侧面密集分布,在拍框左右侧的外侧面松散分布。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技术依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在球拍的拍框添加了一些小凹坑(圆形或六角形等形状),球拍在挥动时,拍框与空气摩擦,空气流经拍框的前缘再流到后方时会与拍框分离,同时,拍框的后方会有一个紊流尾流区,在此区域气流起伏扰动,使拍框后方的压力较低,阻力变小。小凹坑可使空气形成一层紧贴球表面的薄薄的紊流边界层,使得平滑的气流顺着拍框形状多往后走一些,从而减小尾流的范围,因此球拍的稳定性提高,使击球更稳定更准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球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拍框侧视示意图一(内侧面);图3是本技术拍框侧视示意图二 (外侧面)。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的一种提高与空气摩擦稳定性的球拍,依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在球拍的拍框I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小凹坑2。球拍在挥动时,拍框与I空气摩擦,空气流经拍框I的前缘再流到后方时会与拍框I分离,同时,拍框I的后方会有一个紊流尾流区,在此区域气流起伏扰动,使拍框I后方的压力较低,阻力变小。小凹坑2可使空气形成一层紧贴球表面的薄薄的紊流边界层,使得平滑的气流顺着拍框形状多往后走一些,从而减小尾流的范围,因此球拍的稳定性提高,使击球更稳定更准确。更佳的,如图2、3所示,本技术的小凹坑2分布在拍框I的左右侧上,且所述的小凹坑2在拍框I左右侧的内侧面密集分布,在拍框I左右侧的外侧面松散分布。本技术所述的小凹坑2可为圆形或六角形等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与空气摩擦稳定性的球拍,其特征在于:该球拍的拍框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小凹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与空气摩擦稳定性的球拍,其特征在于:该球拍的拍框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小凹坑。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与空气摩擦稳定性的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流庆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市日东升体育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