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进行体内置留注射的导管,具体地说是一种能进行前端管腔外冲洗的PICC导管。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重症病人通常需要连续输液和经常用药,因此,置留血管内导管是一种常用的选择,但对于放化疗病人或需要进行高浓度营养液输注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进行定期输注时,置留针附近的静脉会造成刺激损伤,出现组织坯死的现象,为此,使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将高或低PH值、高渗透压药物、刺激性强的药物直接通过导管送入离心脏较近的大血管中则能很好地解决因静脉留置针造成的损伤,但大量临床观察发现,PICC导管的外表面会发生血栓,尤其是在离导管尖端10-25厘米处尤为明显,这是由于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附着在导管表面而产生的,在导管表面形成的血栓会在血管表面形成附壁血栓,甚至在拔管时产生脱落造成肺栓塞等致命后果,管腔内可以定期用抗凝药物进行冲洗,由于导管腔外表面无法使用药物进行冲洗,因此目前的处理方法是向全身注射抗凝药或定期更换导管,又造成了病人全身凝血机能的紊乱,更换导管虽能解决问题,但会给病人造成痛苦、增加经济负担、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而且新的导管置留后还会形成新的血栓,对此,目前尚无好的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经外周插管(PICC)的前端会形成血栓,而这种血栓又无法去除的问题,设计一种能进行导管管腔外冲洗能有效预防附壁血栓的Picc导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能进行前端管腔外冲洗的PICC导管,其特征是它由药液进液腔I和冲洗进液腔2组成,所述的冲洗进液腔2的出口端3离药液进液腔I的出口尖端4的距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进行前端管腔外冲洗的PICC导管,其特征是它由药液进液腔(1)和冲洗进液腔(2)组成,所述的冲洗进液腔(2)的出口端(3)离药液进液腔(1)的出口端(4)的距离为10?25厘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进行前端管腔外冲洗的PICC导管,其特征是它由药液进液腔(I)和冲洗进液腔(2)组成,所述的冲洗进液腔(2)的出口端(3)离药液进液腔(I)的出口端(4)的距离为10-25厘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进行前端管腔外冲洗的PICC导管,其特征是所述的药液进液腔(I)和冲洗进液腔(2)为相邻结构或套装结构,所述的套装结构是指药液进液腔(I)位于冲洗进液腔(2)中。3.一种能进...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