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边俊杰专利>正文

吸氧型多功能三腔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97092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氧型多功能三腔胃管。它包括管体,管体内含有三条并行的管腔,其中的第一管腔为吸氧腔,在其尾部区域设置向外的开孔;三腔胃管还设有可滑动地套在管体外的滑动吸氧套管,所述滑动吸氧套管具有可塞入鼻孔或与鼻孔相切的吸氧头部,所述滑动吸氧套管的尾部与管体之间滑动密封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三腔胃管的其中一个腔为吸氧腔,并且配有吸氧套管,无论吸氧腔尾部的氧气出口设置在那个位置,无论不同患者有何个体不同,吸氧套管均能够将从吸氧腔流出的氧气导入鼻腔,保证吸氧顺利、省力及吸氧充分;并且,管体中的其余两腔又可以变化组合成多种的功能组合,再与吸氧功能组合后,成为临床中极富实用价值、应用广泛的多功能胃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三腔胃管。
技术介绍
目前的胃管多为单腔或双腔胃管。单腔胃管弊端很多,譬如胃肠减压和营养不能同时进行,还有引流时很容易破坏胃黏膜形成胃出血、胃管堵塞等等。虽说双腔胃管有很多先进性,但现有的双腔胃管也有弊端,其功能组合选择有限。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胃管没有吸氧型胃管,插胃管的病人需要吸氧时,胃管占有一个鼻腔,给患者吸氧带来极大的不便。在中国技术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些吸氧胃管,有的吸氧胃管只是把单腔吸氧管与胃管简单并行组合,有的甚至把吸氧孔的位置固定死在胃管上,但鼻腔到胃的距离因人而异,胃管置胃部后,吸氧孔不一定刚好在鼻腔吸氧最佳位置,使得此类吸氧型胃管的吸氧功能缺乏实用价值,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吸氧功能的吸氧型多功能三腔胃管。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含有三条并行的管腔,其中的第一管腔为吸氧腔,在其尾部区域设置向外的开孔;所述三腔胃管还设有可滑动地套在管体外的滑动吸氧套管,所述滑动吸氧套管具有可塞入鼻孔或与鼻孔相切的吸氧头部,所述滑动吸氧套管的尾部与管体之间滑动密封配合。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吸氧型多功能三腔胃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含有三条并行的管腔,其中的第一管腔为吸氧腔,在其尾部区域设置向外的开孔;所述三腔胃管还设有可滑动地套在管体外的滑动吸氧套管,所述滑动吸氧套管具有可塞入鼻孔或与鼻孔相切的吸氧头部,所述滑动吸氧套管的尾部与管体之间滑动密封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吸氧型多功能三腔胃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含有三条并行的管腔,其中的第一管腔为吸氧腔,在其尾部区域设置向外的开孔;所述三腔胃管还设有可滑动地套在管体外的滑动吸氧套管,所述滑动吸氧套管具有可塞入鼻孔或与鼻孔相切的吸氧头部, 所述滑动吸氧套管的尾部与管体之间滑动密封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氧型多功能三腔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中的第二管腔和第三管腔为从以下管腔中选取的不同管腔1)、作为营养输送腔用的管腔,该管腔的头部区域设置有一个或数个向外的开孔;所述作为营养输送腔的管腔为胃部营养输送腔或十二指肠或空肠营养输送腔;该管腔作为十二指肠或空肠营养输送腔时具有延长管腔,使该管腔能通达肠部;2)、作为充囊的管腔,该管腔设有向外的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边俊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