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迪专利>正文

一种入耳式防噪音耳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0671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入耳式防噪音耳塞,包括入耳柱头和与入耳柱头相连的卡稳件,所述入耳柱头和卡稳件从内向外依次为支撑层和防磨层,所述支撑层内设置有中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中空腔能够增强防噪音的功效,其外形小巧,佩戴舒适,不影响睡眠,结实耐用,随时随地给使用者提供安静的环境。(*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耳塞,尤其涉及一种入耳式防噪音耳塞
技术介绍
防噪音装置一般分两类:第一类是防噪音耳塞,通常是由硅胶或是高弹性聚脂材料制成的各种形状的实心耳塞,使用时插入外耳道以实现阻隔声音进入中耳和内耳的目的,实际使用中,此类耳塞的隔音效果难以满足集体宿舍和噪音较大环境里人群的要求;第二类是包裹式防噪音耳罩,其效果优于防噪音耳塞,但其外形加大,睡眠时佩戴不便。另外,一些新型的设计采用在耳塞上加装消音装置来增强防噪音的效果,如中国专利201220016935.5公开的防噪耳塞,其结构中包括耳塞头、固定扣和消音装置,耳塞头内设有空气压力调节器,消音装置和耳塞头的后端固定连接,固定扣与耳塞头中部固定连接。该设计通过消音装置虽能增强防噪效果,但是额外增加了成本,而且佩戴起来舒适感欠佳,显得累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入耳式防噪音耳塞,防噪功效强,外形小巧,佩戴舒适,不影响睡眠,结实耐用,随时随地给使用者提供安静的环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入耳式防噪音耳塞,包括入耳柱头和与入耳柱头相连的卡稳件,所述入耳柱头和卡稳件从内向外依次为支撑层和防磨层,所述支撑层内设置有中空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入耳柱头的横切面的直径从前端向后端逐渐增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磨层为橡胶层或硅胶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中空腔能够增强防噪音的功效,其外形小巧,佩戴舒适,不影响睡眠,结实耐用,随时随地给使用者提供安静的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在A-A处的剖视示意图。图中:1、入耳柱头2、卡稳件3、防磨层4、支撑层5、中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看附图1-2,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包括入耳柱头I和与入耳柱头I相连的卡稳件2,入耳柱头I和卡稳件2从内向外依次为支撑层4和防磨层3,支撑层4内设置有中空腔5,中空腔5能够有效阻隔声音的传播,支撑层4用于承受中空腔5内与外界的气压差,防磨层3为硅胶层,能够有效避免佩戴耳塞时对耳朵处皮肤造成磨损,而且能够增加密封效果,入耳柱头I的横切面的直径从前端向后端逐渐增大,符合人体生理特征,便于不同的使用者调整入耳深度,选择合适的封闭程度。本技术防噪功效强,外形小巧,佩戴舒适,不影响睡眠,结实耐用,随时随地给使用者提供安静的环境。上述描述仅作为本技术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入耳式防噪音耳塞,其特征在于:包括入耳柱头和与入耳柱头相连的卡稳件,所述入耳柱头和卡稳件从内向外依次为支撑层和防磨层,所述支撑层内设置有中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耳式防噪音耳塞,其特征在于:包括入耳柱头和与入耳柱头相连的卡稳件,所述入耳柱头和卡稳件从内向外依次为支撑层和防磨层,所述支撑层内设置有中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迪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张迪王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