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灶头开水器,包括上端圆环面(4)、盛水腔(5),所述上端圆环面(4)的外圈下端与外侧受热锥面(1)的大直径端相固定,上端圆环面(4)的内圈下端与内侧聚热锥面(2)的大直径端相固定,内侧聚热锥面(2)的小直径端与内侧受热锥面(3)的小直径端相固定,内侧受热锥面(3)的大直径端固定在外侧受热锥面(1)的内侧面上,外侧受热锥面(1)、内侧聚热锥面(2)、内侧受热锥面(3)以及上端圆环面(4)共同构成环形的盛水腔(5),盛水腔(5)内设置有电加热管(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以利用外接电源通过电加热管加热的方式将温水烧开,节能效果显著,使用很方便,便于家庭大范围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水器,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灶灶头开水器,属于家用灶具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炉灶大多结构简单,灶壁的余热没有被充分利用,而是被散发到了周围空间中,节能效果较差。也有采用利用灶炉余热的普通开水器,加热效果不够理想,对热能的利用率不高,同时现有的普通开水器不容易将水烧开,需要开水时则不太方便。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2361437U,公告日为:2012年8月I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灶头集热式热水器,其特征在于:灶头集热式热水器本体内设有若干根串连在一起的集热管,在灶头集热式热水器本体上设有进出水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灶头集热式热水器本体内的集热管从进水口开始串连到出水口结束。但是该结构成本较高,集热管占用了盛水腔的一部分体积,同时该结构只能将水加热至温热状态,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灶头开水器对灶炉热量的利用率不高,加热时间较长,使用不方便的缺陷和不足,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利用余热实现对水高效加热,节能效果显著,使用方便的燃气灶灶头开水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燃气灶灶头开水器,包括上端圆环面、盛水腔,盛水腔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放水口,所述上端圆环面的外圈下端与外侧受热锥面的大直径端相固定,上端圆环面的内圈下端与内侧聚热锥面的大直径端相固定,内侧聚热锥面的小直径端与内侧受热锥面的小直径端相固定,内侧受热锥面的大直径端固定在外侧受热锥面的内侧面上,内侧受热锥面与外侧受热锥面固定后在外侧构成一个环形凹槽,夕卜侧受热锥面、内侧聚热锥面、内侧受热锥面以及上端圆环面共同构成环形的盛水腔。所述外侧受热锥面、内侧聚热锥面、内侧受热锥面以及上端圆环面由不锈钢或铝制成。所述盛水腔内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内侧聚热锥面的内侧面为凹弧锥面。所述内侧聚热锥面的锥度小于或等于外侧受热锥面的锥度。所述外侧受热锥面的下部内侧面上或内侧聚热锥面的内侧面上均匀设置有3-4个锅支脚。所述外侧受热锥面或上端圆环面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提耳。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进水口盖,放水口上安装有阀门,放水口的底部设置有清洗旋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环形圆锥型的盛水腔来充分利用炉火的余热,通过内侧聚热锥面对热量的汇聚反射来对盛水腔内的水进行加热,同时外侧受热锥面、内侧受热锥面都能够将热量传导到盛水腔中,利用余热实现了对水的高效加热。2、本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以利用外接电源通过电加热管加热的方式将温水烧开,节能效果显著,并不会对炉火加热锅体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降低了做饭时灶炉侧壁的灼热感,使用很方便,便于家庭大范围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中:外侧受热锥面I,内侧聚热锥面2,内侧受热锥面3,上端圆环面4,盛水腔5,电加热管6,进水口 7,放水口 8,提耳9,锅支脚10,进水口盖11,清洗旋钮1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的燃气灶灶头开水器,包括上端圆环面4、盛水腔5,盛水腔5上设置有进水口 7和放水口 8,所述上端圆环面4的外圈下端与外侧受热锥面I的大直径端相固定,上端圆环面4的内圈下端与内侧聚热锥面2的大直径端相固定,内侧聚热锥面2的小直径端与内侧受热锥面3的小直径端相固定,内侧受热锥面3的大直径端固定在外侧受热锥面I的内侧面上,内侧受热锥面3与外侧受热锥面I固定后在外侧构成一个环形凹槽,外侧受热锥面1、内侧聚热锥面2、内侧受热锥面3以及上端圆环面4共同构成环形的盛水腔5。所述外侧受热锥面1、内侧聚热锥面2、内侧受热锥面3以及上端圆环面4由不锈钢或铝制成。所述盛水腔5内设置有电加热管6。所述内侧聚热锥面2的内侧面为凹弧锥面。所述内侧聚热锥面2的锥度小于或等于外侧受热锥面I的锥度。所述外侧受热锥面I的下部内侧面上或内侧聚热锥面2的内侧面上均匀设置有3-4个锅支脚10。所述外侧受热锥面I或上端圆环面4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提耳9。所述进水口 7上设置有进水口盖11,放水口 8上安装有阀门,放水口 8的底部设置有清洗旋钮12。上端圆环面4为水平布置的圆环面,上端圆环面4上开设有进水口 7,进水口 7上设置有进水口盖11。放水口 8上安装有阀门,放水口 8的底部设置有清洗旋钮12,打开清洗旋钮12就能将清洗盛水腔5后的废水排出,清洗旋钮12也可以设置为密封螺栓或密封冒的形式。上端圆环面4的外圈下端与外侧受热锥面I的大直径端相固定,上端圆环面4的内圈下端与内侧聚热锥面2的大直径端相固定,内侧聚热锥面2的小直径端与内侧受热锥面3的小直径端相固定。内侧聚热锥面2的内侧面为凹弧锥面,具有一定汇聚热量的功能,能减少炒菜做饭时炉火产生的热量向四周流失,通过内侧聚热锥面2对热量的汇聚反射来对盛水腔5内的水进行加热,同时外侧受热锥面1、内侧受热锥面3都能够将热量传导到盛水腔5中,利用余热实现对水的高效加热。内侧受热锥面3的大直径端固定在外侧受热锥面I的内侧面上,内侧聚热锥面2的锥度小于或等于外侧受热锥面I的锥度,内侧受热锥面3与外侧受热锥面I固定后在外侧构成一个向内凹的环形凹槽。在使用时炉火的火苗能对环形凹槽进行有效地加热,火力集中,受热很快。外侧受热锥面1、内侧聚热锥面2、内侧受热锥面3以及上端圆环面4共同构成环形的盛水腔5,环形的盛水腔5受热面积较大,加热效率高。盛水腔5内设置有电加热管6,电加热管6与外界电源相连接。当盛水腔5内的水通过炉火的热辐射以及余热加热后未烧开时,可以利用外接电源通过电加热管6加热的方式将温水烧开,通过电加热的时间一般较短,能效较高。外侧受热锥面I的下部内侧面上或内侧聚热锥面2的内侧面上均匀设置有3-4个锅支脚10,锅支脚10上搁置有锅,并且在外侧受热锥面I或上端圆环面4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称的提耳9,便于整体搬动。本技术充分利用了炉火的余热,能快速将盛水腔内的水加热,节省了燃料,并且不会对现有的炉火加热以及锅体的受热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降低了做饭时灶炉侧壁的灼热感,使用很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燃气灶灶头开水器,包括上端圆环面(4)、盛水腔(5),盛水腔(5)上设置有进水口(7)和放水口(8),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圆环面(4)的外圈下端与外侧受热锥面(1)的大直径端相固定,上端圆环面(4)的内圈下端与内侧聚热锥面(2)的大直径端相固定,内侧聚热锥面(2)的小直径端与内侧受热锥面(3)的小直径端相固定,内侧受热锥面(3)的大直径端固定在外侧受热锥面(1)的内侧面上,内侧受热锥面(3)与外侧受热锥面(1)固定后在外侧构成一个环形凹槽,外侧受热锥面(1)、内侧聚热锥面(2)、内侧受热锥面(3)以及上端圆环面(4)共同构成环形的盛水腔(5)。
【技术特征摘要】
1.气灶灶头开水器,包括上端圆环面(4)、盛水腔(5),盛水腔(5)上设置有进水口(7)和放水口(8),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圆环面(4)的外圈下端与外侧受热锥面(I)的大直径端相固定,上端圆环面(4)的内圈下端与内侧聚热锥面(2)的大直径端相固定,内侧聚热锥面(2)的小直径端与内侧受热锥面(3)的小直径端相固定,内侧受热锥面(3)的大直径端固定在外侧受热锥面(I)的内侧面上,内侧受热锥面(3)与外侧受热锥面(I)固定后在外侧构成一个环形凹槽,外侧受热锥面(I )、内侧聚热锥面(2)、内侧受热锥面(3)以及上端圆环面(4)共同构成环形的盛水腔(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灶头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受热锥面(I)、内侧聚热锥面(2)、内侧受热锥面(3)以及上端圆环面(4)由不锈钢或铝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仁军,
申请(专利权)人:胡仁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