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积灰燃煤空气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000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气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无积灰燃煤空气换热器,其结构包括上风箱、下风箱和若干个换热管,上风箱和下风箱的内部均设置有挡板,上风箱与下风箱连接且设置于换热管的上端,换热管包括外套管和套设于外套管的内套管,外套管的上端管口与下风箱连通,外套管的下端管口封闭,内套管的上端管口与上风箱连通;内套管设置有通孔,进入内套管的空气在通孔的引导下进入外套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的优点,而且换热管不会产生积灰,特别适合于燃煤型固体燃料的空气换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换热器
,具体的涉及一种无积灰燃煤空气换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燃煤型空气换热器包括若干个空心的换热管3,换热管3的两端分别连接风箱1,风箱I内设置有挡板2 (如图1所示),热风从上下风箱I之间通过,需换热的空气进入风箱I后,在挡板2的作用下,不断变换方向地通过换热管3而完成热交换。这种结构的换热器,当采用燃煤型的固体燃料时,燃料粉尘经过换热管3后容易导致积灰,从而影响换热效果,而且由于换热管3两端均连接风箱1,使得换热管需要拆卸才能清理,造成清洗及维护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的无积灰燃煤空气换热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无积灰燃煤空气换热器,包括上风箱、下风箱和若干个换热管,所述上风箱和所述下风箱的内部均设置有挡板,所述上风箱与所述下风箱连接且均设置于所述换热管的上端,所述换热管包括外套管和套设于所述外套管内的内套管,所述外套管的上端管口与所述下风箱连通,所述外套管的下端管口封闭,所述内套管的上端管口与所述上风箱连通;所述内套管设置有通孔,空气在所述通孔的引导下进入所述外套管或者所述内套管。其中,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内套管的底部。其中,所述内套管的下端管口封闭,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内套管的侧壁且设置有若干个。其中,所述通孔均匀地分布于所述内套管的侧壁。其中,所述内套管的上端管口穿设于所述下风箱、且与所述上风箱连通。其中,所述挡板将所述上风箱和所述下风箱的内部空间隔离成若干个引导空气流动方向的导风区。其中,所述上风箱的每个所述导风区内连通的内套管的数量相等。其中,所述下风箱的每个所述导风区内连通的外套管的数量相等。其中,相邻的所述外套管或所述内套管的间距相等。其中,所述上风箱的一端为进风口,所述下风箱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为出风口,或者所述上风箱的一端为出风口,所述下风箱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为进风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无积灰燃煤空气换热器包括上风箱、下风箱和若干个换热管,上风箱和下风箱的内部均设置有挡板,上风箱与下风箱连接且均设置于换热管的上端,换热管包括外套管和套设于外套管内的内套管,外套管的上端管口与下风箱连通,外套管的下端管口封闭,内套管的上端管口与上风箱连通;内套管设置有通孔,进入内套管的空气在通孔的引导下进入外套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当需换热的空气由上风箱或下风箱进入时,在挡板的作用下,空气以不同方向通过每一组外套管和内套管,由于内套管设置有通孔,当空气进入换热管时,在该通孔的引导下进入外套管或者内套管,空气沿换热管的内壁流动,增大了空气的运动路径,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上风箱和下风箱均设置于换热管的上端,换热管的下端悬挂无遮挡,对于燃煤等固体燃料,所产生的粉尘难以在换热管间形成积灰,因而特别适合于燃煤型固体燃料的空气换热。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燃煤型空气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无积灰燃煤空气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包括有:上风箱I ;下风箱2 ;挡板3 ;外套管4 ;内套管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本技术的一种无积灰燃煤空气换热器的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包括上风箱1、下风箱2和若干个换热管,上风箱I和下风箱2的内部均设置有挡板3,上风箱I与下风箱2连接且均设置于换热管的上端,换热管包括外套管4和套设于外套管4内的内套管5,外套管4的上端管口与下风箱2连通,外套管4的下端管口封闭,内套管5的上端管口与上风箱I连通;内套管5设置有通孔,空气在通孔的引导下进入外套管4或者内套管5。具体的,通孔设置于内套管5的底部,当空气由上风箱I进入内套管5时,在该通孔的引导下进入外套管4,空气沿内套管5和外套管4的内壁流动,增大了空气的运动路径,从而提闻换热效率。具体的,内套管5的下端管口封闭,通孔设置于内套管5的侧壁且设置有若干个,从而使内套管5形成喷流管,即空气进入内套管5,由于下端管口封闭,空气由内套管5侧壁上的通孔喷向外套管4,形成喷射的空气流,进而提高换热效率。具体的,通孔均匀地分布于内套管5的侧壁,以形成更强的喷射空气流。具体的,内套管5的上端管口穿设于下风箱2、且与上风箱I连通,由上风箱I进入的空气只能进入内套管5中。具体的,挡板3将上风箱I和下风箱2的内部空间隔离成若干个引导空气流动方向的导风区,在挡板3的作用下,空气以不同方向通过每一组外套管4和内套管5,提高换热效率。具体的,上风箱I的每个导风区内连通的内套管5的数量相等。具体的,下风箱2的每个导风区内连通的外套管4的数量相等,从而将换热管分成若干组套管。具体的,相邻的外套管4或内套管5的间距相等。具体的,当上风箱I的一端为进风口,下风箱2远离进风口的一端为出风口,或者当上风箱I的一端为出风口,下风箱2远离出风口的一端为进风口,以使空气能够通过所有的换热管,充分进行热交换。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积灰燃煤空气换热器,包括上风箱、下风箱和若干个换热管,所述上风箱和所述下风箱的内部均设置有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箱与所述下风箱连接且均设置于所述换热管的上端,所述换热管包括外套管和套设于所述外套管内的内套管,所述外套管的上端管口与所述下风箱连通,所述外套管的下端管口封闭,所述内套管的上端管口与所述上风箱连通;所述内套管设置有通孔,空气在所述通孔的引导下进入所述外套管或者所述内套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积灰燃煤空气换热器,包括上风箱、下风箱和若干个换热管,所述上风箱和所述下风箱的内部均设置有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箱与所述下风箱连接且均设置于所述换热管的上端,所述换热管包括外套管和套设于所述外套管内的内套管,所述外套管的上端管口与所述下风箱连通,所述外套管的下端管口封闭,所述内套管的上端管口与所述上风箱连通;所述内套管设置有通孔,空气在所述通孔的引导下进入所述外套管或者所述内套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积灰燃煤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内套管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积灰燃煤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的下端管口封闭,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内套管的侧壁且设置有若干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积灰燃煤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均匀地分布于所述内套管的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积灰燃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运新
申请(专利权)人:茂名市银华高岭土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