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窗帮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8751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7:19
一种窗帮套件可包括窗户、第一连接装置和至少一个窗帮饰边。窗户具有外侧、内侧和绕窗户周边的框架部分。第一连接装置可在窗户的内侧上形成于框架部分上。至少一个窗帮饰边可具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配置为接合第一连接装置,以使窗帮饰边从第一连接装置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和改建领域,并且更特别地涉及窗户和窗帮。
技术介绍
当窗户已初始安装在结构中时,在建筑完工之前仍留有大量的修整工作。已知作为窗帮的紧邻窗户的建筑结构的部分典型地用手工修整。这种修整工作典型地包括绕窗户贴镶板条然后装干墙、安装墙角护条、封缝(典型地包括抹泥或涂接合剂)、砂纸打磨、制作纹理、涂漆、然后清除窗框和玻璃上残留的泥浆和涂料。这些任务中的每一个通常由具有相应专长的不同工人来完成。这个过程耗时,并充满前后不协调和瑕疵,导致不均匀的尺寸和建筑缺陷的高发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对提供更稳固、更简单、更高修整质量的窗帮以及建造窗帮的更快方法的改进装置和方法的需要。在一实施例中,窗户具有在其框架中形成的槽缝。槽缝朝向相关建筑结构的内部开口。细长窗帮饰边具有呈大体上L形横截面配置的两个面,并具有与窗户一侧的长度相匹配的长度。窗帮饰边面之一的细长边缘沿其长度配合在槽缝中,以从槽缝延伸。L形窗帮饰边的另一面附接到与窗户相邻的墙结构。优选地,设置四个窗帮饰边,每个窗帮饰边用于典型的矩形窗户的各侧,并且优选地,窗帮饰边的尺寸确定为精确地配合在预制的窗户槽缝内并彼此邻接。最优选地,每个窗帮饰边的端部以45°角形成,以便当安装时,相邻窗帮饰边的端部彼此接合。实际上,一旦窗户安装在建筑结构中,一个工人就可以通过将每个窗帮饰边配合在其对应槽缝中并将每个窗帮饰边附接到墙结构来安装窗帮。这样,一个工人可以快速容易地安装和修整窗帮,而几乎不需要在建筑行业中的大量培训和经验。同样,借助于这种系统和方法,窗户与诸如接合剂和涂料的建筑材料分开,所以可能很少有或没有清理窗户的必要。另外,与窗户尺寸紧密配合的预制窗帮饰边能够实现尺寸上正确合适的窗帮的构建。在一实施例中,窗帮套件可包括窗户、第一连接装置和至少一个窗帮饰边。窗户具有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绕窗户周边的框架部分。第一连接装置在窗户的第二侧部上形成于框架部分上。至少一个窗帮饰边具有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配置为接合第一连接装置,以使窗帮饰边从第一连接装置延伸。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形成窗帮的方法。可将窗户安装到建筑物框架结构。窗户可具有绕其周边的框架,并且所述框架可具有在其上形成的第一连接装置。然后可在窗户周边附近施加墙壁构件。另外,窗帮饰边可借助于与第一连接装置相互作用的第二连接装置连接到窗户。窗帮饰边包括第二连接装置、本体部分和安装部分。窗帮饰边的安装部分可附接到所述结构。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窗框。窗框可包括大体平的透明玻璃板。框架可绕玻璃板安装以固定玻璃板,并为玻璃板提供结构支撑。最后,框架可具有大体上垂直于玻璃板的平面定向的槽缝。所述槽缝可绕玻璃板的整个周边延伸。附图说明从结合示出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的以下详述中将清楚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其中:图1是安装在建筑物框架结构内的窗户系统的一部分的内部视图;图2是在墙壁构件安装到框架的情况下的图1的窗户系统的内部视图;图2A是沿线2A-2A截取的图2的侧视横截面图;图2B是图2A的窗户系统在2B-2B处的放大视图;图3是其上应用有窗帮饰边的图2的窗户系统的内部视图;图3A是图3的窗户系统的部分截面图,显示窗帮饰边的插入;图3B是图3A的窗帮饰边的立体图;图4是在至少一些修整工作已完成情况下的图3的窗户系统的内部视图;图4A是图4的窗户系统的部分截面图;图5是在至少一些修整工作已完成情况下的窗户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内部视图;图5A是图5的窗户系统的早期阶段的放大截面图,显示窗帮饰边的插入;图5B示出图5A的窗户系统,显示墙壁构件的插入;图5C示出图5B的窗户系统,显示墙壁构件的固定;图6A是窗户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截面图,显示墙壁构件的固定;图6B示出图6A的窗户系统,显示插入件的应用;图6C不出应用了插入件之后图6B的窗户系统;图7A是窗户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截面图,显示窗帮饰边的插入;图7B示出图7A的窗户系统,显示墙壁构件的插入;图7C示出应用了墙壁构件之后图7B的窗户系统;图8是在至少一些修整工作已完成且窗帘位于展开位置时另一窗户系统的内部视图;图8A是在窗帘位于展开位置情况下沿线8A-8A截取的图8的窗户系统的放大截面图;图8B是在窗帘位于收回位置情况下图8的窗户系统的放大截面图;图8C是图8A的窗户系统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8D是沿线8D-8D截取的图8C的窗户系统的放大立体图;图8E是沿线8E-8E截取的图8的窗户系统的竖向横截面图;图8F是与图8C的类似的窗户系统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具有竖向的窗帘;图8G是与图8E的窗户系统类似的图8F窗户系统的竖向横截面图;图9A是窗帮饰边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横截面图;图9B是窗帮饰边的又另一实施例的侧视横截面图;图9C是窗帮饰边的又另一实施例的侧视横截面图;图9D是窗帮饰边的又另一实施例的侧视横截面图9E是窗帮饰边的又另一实施例的侧视横截面图;图9F是窗帮饰边的又另一实施例的侧视横截面图;以及图9G是窗帮饰边的又另一实施例的侧视横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文描述窗帮系统和方法的多个优选实施例。在开始的简化实施例中,窗帮系统可包括具有预制狭槽式沟槽的窗框和可插入狭槽式沟槽中的多个窗帮饰边(reveal trim)(例如,四个窗帮饰边)。预制狭槽式沟槽可绕窗框的整个周边延伸,预制狭槽式沟槽施加到窗框的面向建筑结构内部的部分上。当窗框已安装在建筑结构内时,窗帮饰边可插入狭槽式沟槽中,以绕窗户形成窗帮饰边。有利地,窗帮饰边可预制为对应窗框的尺寸,以当插入时形成精确的窗户-窗帮。在某些实施例中,窗帮饰边还可附接到周围的建筑结构(例如,在干墙块之上或之下)。图1描绘了窗帮系统和方法的更详细的实施例。诸如住宅建筑物的建筑结构I的一部分被示为处于施工阶段,其中露出了建筑结构I的木制结构框架2。结构框架2包括用于容纳单独制造的窗户10的空间,该窗户空间由过梁2a、底梁2c和相对的主立柱2b限定。如所示的,窗户10安装在建筑物框架I的窗户空间内。优选地,窗户10包括封在窗框IOb内的一个或多个玻璃板10a,窗框IOb可绕窗户10的外周边延伸。虽然以住宅为背景描述这些系统和方法,但也预料到其它建筑结构。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这些系统和方法可应用到办公楼、独立墙、车辆、以及其它可包括窗户或类似部件的结构。另外,这些系统和方法可应用在其它施工阶段,例如当在建筑物框架结构的初始施工完成之后的改建或其它工作过程中更换窗户之时。甚至更进一步,虽然本文所述的实施例可使用特定材料,但也可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其它材料代替。例如,虽然建筑物框架结构的框架描述为使用木头,但也考虑其它材料,例如钢、混凝土、砖、结构泡沫等。参见图1至4,描绘了用于安装窗户系统的系统和方法的一组实施例。如先前所讨论的,因为建筑物的结构框架2和窗户10通常是分开制造的,并且特别因为结构框架2典型地在现场建造,可能具有与设计计划不同的实际尺寸偏差和/或不一致性,所以窗户10可能不精确地配合在由框架2限定的窗户空间内。在这种情况下,可增加一个或多个调整板2d来调整窗户空间的尺寸和位置,以更精确地容纳窗户10及其框架10b。图2至2B描绘了施工阶段期间的建筑结构1,在此之后已形成内墙。在所描绘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03 US 12/793,5361.一种形成窗帮的方法,包括: 设置窗户,所述窗户安装在形成于建筑物墙内的孔内,所述窗户具有框架,所述框架具有第一至第四细长侧部,所述框架的每个细长侧部都具有在其中形成的细长槽缝; 设置第一至第四细长窗帮饰边,每个窗帮饰边都具有连接的面部分和安装部分,以使所述窗帮饰边的横截面是大体L形; 将所述第一至第四细长窗帮饰边的面部分的边缘插入所述第一至第四细长侧部的相应细长框架槽缝中,以使所述边缘保持在所述槽缝内,并且所述面部分从所述窗框向外并大体上垂直于所述窗框地延伸,所述窗帮饰边的面部分协作以限定绕所述窗户的周边大体上连续的窗帮;并且 将每个窗帮饰边的安装部分附接到墙。2.一种窗帮套件,包括: 窗户,所述窗户具有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并包括绕所述窗户的周边的框架部分; 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在所述窗户的第二侧部上形成于所述框架部分上;以及 至少一个窗帮饰边,所述至少一个窗帮饰边包括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配置为接合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以使所述窗帮饰边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延伸。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帮套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是狭槽式沟槽,并且所述第二连接装置是突出部。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帮 套件,其中,所述窗帮饰边包括本体部分以及横向于所述本体部分的安装部分。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帮套件,其中,所述窗帮饰边呈L形。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帮套件,其中,所述L形的第一端部包括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并且所述L形的第二端部遮蔽大体上邻接所述窗框的结构元件。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帮套件,其中,所述L形的第二端部遮蔽墙壁元件的端部。8.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帮套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绕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瑞格·玛塔
申请(专利权)人:普菲科特窗户显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