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在和专利>正文

双层经编机的交织间距调节方法和用该方法织出的双层经编织物技术

技术编号:868747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经编机的交织间距调节方法。所述用于双层经编机的交织间距调节方法包括:在停止双层经编机的运转之后,通过解除驱动电机和驱动轴之间形成的链条或皮带,移动连接有针台、凸轮框和偏心凸轮等的驱动轴,来缩小或增大针台间的距离的步骤;完成分离所述驱动轴的步骤后,进行移动驱动杆固定位置的步骤;完成移动驱动杆固定位置的步骤后,进行调节连接杆长度的步骤。由此,可以按需调节形成两面织物的空间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作业效率的双层经编机的交织间距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通常各种充气垫(air mattress)是用经编机分别编织两个编织物后,把所述编织物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进行涂层处理,再叠放形成两面。形成所述两面后,利用缝制、高频黏着等方法熔接成一定的形状。图1是现有的充气垫截面图。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所述充气垫具有均匀的厚度并承受填充内部的空气压力,在充气垫内部以一定的间距熔接连接部件103以连接两面织物101、102。现有的各种充气垫可以通过技术1994-0021330公开的两面经编机织出,所述技术公开了ー种两面经编机间距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升降台17的长槽17a左右移动升降台17,其中所述升降台17固定在凸轮框16的升降杆16c的上部。但是这种方法中,两 面经编机的间距只能在30mm内进行调节,不能调节30mm^500mm 的间距。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经编机的交织间距调节方法,以调节30mm-500mm之间的间距范围。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层经编机交织间距调节方法,其中所述双层经编机是当驱动轴10、10’因接收到驱动电机(M)的动カ而变速时,带动设置在偏心凸轮15和凸轮框16 —侧的轴承16a,使凸轮框16的升降棒16c上部的针台17进行升降运动,所述驱动轴10与第一、第二驱动链轮11a、12a轴结合,所述第一、第二驱动链轮11a、12a分别与被动链轮lib、12b通过链条18连接,所述被驱动轮lib、12b分别与第一、第二偏心凸轮13、14轴结合,所述第一、第二偏心凸轮13、14的上下运动杆13a、14a设置在动作杆21、22的ー侧,所述第一、第二动作杆21、22的另ー侧分别固定设置在上、下部轴棒20、30上,当驱动轴10被驱动时,所述上、下部轴棒20、30能够转动,所述上部轴棒20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24和引导台27,所述下部轴棒30的左右分别固定设置有ー对连接杆34a、34b和左、右引导台37a、37b,所述方法包括:停止所述双层经编机运转,通过解除驱动电机M和驱动轴10、10’之间形成的链条或皮带,移动连接有针台17、凸轮框16和偏心凸轮15等的驱动轴10,来缩小或增大针台17间的距离的步骤;完成分离所述驱动轴的步骤后,进行移动驱动杆固定位置的步骤;完成移动驱动杆固定位置的步骤后,进行调节连接杆长度的步骤。而且,所述移动驱动杆固定位置的步骤是通过所述驱动轴10的移动,调节结合在上下运动杆 13a、14a 上端的驱动杆 21,22 的孔 21-1、21-2、21-3、21-4、22-1、22-2、22_3、22-4的位置,所述上下运动杆13a、14a分别连接在第一偏心凸轮13和第二偏心凸轮14上。进ー步,所述调节所述连接杆长度的步骤是通过调节所述连接杆24和固定孔23a之间的固定位置,使引导台27移动到改变后的针台17之间,并调节连接杆34a、34b和长孔33a、33b之间的固定位置,使引导台37a、37b在改变后的针台17之间移动。_4] 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能根据需求自由调节所形成的两面织物的空间宽度,调节范围是 30mm-500mm。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充气垫的截面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ー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经编机要部的侧面示意图;图3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ー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经编机整体构成的正面示意图;图4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ー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经编机要部的示意图;图5是图2中的“F”部的放大图;图6是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ー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经编机织出的具有内部空间的两面织物的侧面图;图7是引导台向左侧转动时的状态图;图8是引导台向右侧转动时的状态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ー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双层经编机的交织间距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參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于标识相同的元件,即使这些元件是在不同的附图中。在以下的说明中,如果相关技术的元件及其功能的具体描述和本专利技术主题不是很相关,则将省去相关技术的元件及其功能的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层经编机的交织间距调节方法,首先对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双层经编机进行说明,再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双层经编机的交织间距调节方法。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ー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经编机要部的侧面示意图;图3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ー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经编机的整体构成的正面示意图;图4是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ー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经编机要部的示意图;图5是图2中的“F”部的放大图。如图2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经编机包括:偏心凸轮15,所述偏心凸轮15设置在驱动轴10、10’上,所述驱动轴10、10’通过驱动电机M的动カ实现变速,所述偏心凸轮15与轴承16a接触,所述轴承16a在与被动轴16b轴结合的凸轮框16的ー侧,当驱动轴10、10’被驱动时,偏心凸轮15和凸轮框16的一侧轴承16a被凸轮驱动,从而凸轮框16的升降棒16c上部的针台17进行升降运动。所述驱动轴10与第一、第二驱动链轮I la、12a轴结合,所述驱动链轮I la、12a分别与被动链轮lib、12b通过链条18连接,所述被动链轮lib、12b设置在被动轴11c、12c上,所述被动轴llc、12c与第一、第二偏心凸轮13、14轴结合,所述第一、第二偏心凸轮13、14的上下运动杆13&、14&设置在动作杆21、22的ー侧,所述第一、第二动作杆21、22的另ー侧分别固定设置在上、下部轴棒20、30上,当驱动轴10被驱动时,所述上、下部轴棒20、30能够转动。所述上部轴棒20与转动杆23结合,所述转动杆23下部具有固定孔23a,通过所述转动杆23的固定孔23a固定连接杆24,所述连接杆24的一侧连接驱动杆25的端部,下部固定有引导台27。所述下部轴棒30与圆弧形的转动杆33结合,所述转动杆33上设置有长孔33a、33b,所述长孔33a、33b的左右分别连接ー对连接杆34a、34b,所述连接杆34a、34b的另ー侧分别连接驱动杆35a、35b的端部,下部固定有左、右引导台37a、37b。所述驱动轴10驱动引导驱动装置40的图案链条41的凸片42,所述凸片带动所述驱动杆25、35a、35b,从而前后移动所述各引导台27、37a、37b。所述凸轮框16的升降棒16c上部连接有针台17,所述针台具有长槽17a,以连接固定在所述升降棒16c的上部,使得所述针台可以左右移动。未说明符号3是纤维纱,4是柱纱(pile yarn), 5是坠子(sinker), 6是编针。下面详细说明上述构成的经编机的动作过程。图6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经编机织出的具有内部空间的两面织物的侧面图;图7是引导台向左侧移动时的状态图;图8是引导台向右侧移动时的状态图。首先将纤维纱3插入坠子5,所述坠子5均匀排列在所述两面经编机的引导台27、37a、37b下部,连接驱动电机M的电源,所述驱动电机M受到动力后驱动驱动轴10、10’的偏心凸轮15,与所述偏心凸轮15接触的凸轮框16的轴承16a进行凸轮驱动,从而通过升降棒16c上下驱动针台17,所述针台17上部设置有编针6,提供到左、右引导台37a、37b坠子5的纤维纱3通过左、右引导台37a、37b的左右运动编织出左、右两面的织物。这时,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0.29 KR 10-2010-01067141.一种双层经编机交织间距调节方法,其中所述双层经编机是当驱动轴(10、10’)因接收到驱动电机(M)的动カ而变速时,带动设置在偏心凸轮(15)和凸轮框(16) —侧的轴承(16a),使凸轮框(16)的升降棒(16c)上部的针台(17)进行升降运动,所述驱动轴(10)与第一、第二驱动链轮(11a、12a)轴结合,所述第一、第二驱动链轮(11a、12a)分别与被动链轮(llb、12b)通过链条(18)连接,所述被驱动轮(llb、12b)分别与第一、第二偏心凸轮(13、14)轴结合,所述第一、第二偏心凸轮(13、14)的上下运动杆(13a、14a)设置在动作杆(21、22)的ー侧,所述第一、第二动作杆(21、22)的另ー侧分别固定设置在上、下部轴棒(20、30)上,当驱动轴(10)被驱动时,所述上、下部轴棒(20、30)能够转动,所述上部轴棒(20)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24)和引导台(27),所述下部轴棒(30)的左右分别固定设置有一对连接杆(34a、34b)和左、右引导台(37a、37b), 所述方法包括: 停止所述双层经编机运转,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在和
申请(专利权)人:金在和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