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既能抑制主体部的破损又能精度良好地使主体部对折且能保持对折工序后的主体部的折叠位置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穿着物品。所述方法包括:准备第一吸附部(34a)和第二吸附部(34b)的工序;以第一吸附部(34a)的表面与第二吸附部(34b)的表面朝相同侧排列的方式设置第一吸附部及第二吸附部的工序;使第一吸附部(34a)吸附展开体(1Z)的主体部(2)的前侧表面且使第二吸附部(34b)吸附展开体(1Z)的主体部(2)的后侧表面的工序;闭合第一吸附部(34a)与第二吸附部(34b)而将主体部(2)对折的工序;将基于对折工序而重合的展开体(1Z)的重合部分彼此能够剥离地接合的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一种穿着物品,其具有从穿着者的前腹部经由胯部延伸到后背部的主体部及覆盖穿着者的腰部侧面的侧幅。作为此种穿着物品,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I的吸收性服装。专利文献I的吸收性服装包括:排泄物包裹部分(主体部),从穿着者的前腹部经由胯部延伸到后背部;侧幅,设于所述排泄物包裹部分的左右两侧。专利文献I的吸收性服装以如下方式制造。首先制造展开体,该展开体具有相当于所述排泄物包裹部分的吸收性组合体与从该吸收性组合体的前后两端部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的四个侧幅。接下来,将打褶棒推压于所述吸收性组合体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位置从而对该展开体进行对折。但是,专利文献I的制造方法中,为了将吸收性组合体对折,仅对吸收性组合体的相当于折线的部分给予由打褶棒带来的强的按压力。因此,有可能损坏吸收性组合体。而且,专利文献I的制造方法中,以打褶棒的按压位置为基准将内包有吸收体及弹性件等的厚度不均匀的吸收性组合体进行对折。因此,还存在吸收性组合体的折叠处的位置不稳定,对折精度差的问题。因此,作为用于既抑制对象物的破损又精度良好地进行对折的装置,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2的折叠装置。图26 图28是使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折叠装置的折叠作业的概略图。 如图26所示,专利文献2的折叠装置包括:吸附部102,将对象物101的一区域吸附保持;吸附部103,将对象物101的另一区域吸附保持。各吸附部102、103能够在吸附部102和吸附部103打开的图26所示的状态、与吸附部102和吸附部103闭合的图27所示的状态之间相对移位。因此,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折叠装置中,通过将保持对象物101中的被对折的一区域的吸附部102与保持另一区域的吸着部103闭合,从而能够将对象物101对折。并且,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折叠装置在将对象物101对折后,如图28所示那样,再次将各吸附部102、103打开,由其中一者的吸附部102将被对折的对象物101吸附保持,并交给位于下游侧的搬送装置。但是,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折叠装置中,存在以下的问题:在对折工序后,对象物101的折叠位置会发生偏移。具体而言,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折叠装置如图28所示,能够将吸附部102带来的吸附力直接施加于被对折的对象物101的一区域。与此相对,被对折的对象物101的另一区域则隔着所述一区域而位于吸附部102的相反侧,因此吸附部102的吸附力无法充分传递至该另一区域。因此,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折叠装置中,难以切实地保持对折工序后的对象物101的折叠位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公平8-17792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7-205943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抑制主体部的破损又能精度良好地使主体部对折且能够保持对折工序后的主体部的折叠位置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穿着物品。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穿着物品,该穿着物品具有从穿着者的前腹部经由胯部延伸到后背部的主体部和覆盖穿着者的腰部侧面的侧幅,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展开体准备工序,准备展开体,该展开体具有所述主体部及从该主体部的前后至少一个端部向左右两侧延伸的至少两个侧幅片;吸附部准备工序,准备具有第一吸附面的第一吸附部和具有第二吸附面的第二吸附部,所述第一吸附面能够吸附所述展开体中的主体部的·前侧表面,所述第二吸附面能够吸附所述展开体中的主体部的后侧表面;吸附部设置工序,以所述第一吸附面与所述第二吸附面朝相同侧排列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吸附部及第二吸附部;吸附工序,在所述吸附部设置工序后,使所述第一吸附面吸附所述展开体中的主体部的前侧表面,并且使所述第二吸附面吸附所述展开体中的主体部的后侧表面;对折工序,在所述吸附工序后,以所述第一吸附面与所述第二吸附面相向的方式闭合所述第一吸附部与所述第二吸附部而将所述主体部对折;暂接合工序,从外侧将基于所述对折工序而重合的所述展开体的重合部分加热或加压或者加热及加压,以将所述展开体的重合部分彼此能够剥离地接合。而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具有主体部和从该主体部的前后至少一个端部向左右两侧延伸的至少两个侧幅片的展开体制造穿着物品,该穿着物品能够以所述主体部从穿着者的前腹部经由胯部延伸到后背部并且所述侧幅片覆盖穿着者的腰部侧面的状态被穿着,该制造装置包括:第一吸附部,具有能够吸附所述展开体中的主体部的前侧表面的第一吸附面;第二吸附部,具有能够吸附所述展开体中的主体部的后侧表面的第二吸附面;支撑部件,支撑所述第一吸附部及所述第二吸附部,使得该第一吸附部及该第二吸附部能够在所述第一吸附面与所述第二吸附面朝相同侧排列的开放位置、与所述第一吸附面和所述第二吸附面相向的闭合位置之间相对移位;暂接合部,设于所述第一吸附部和所述第二吸附部的至少一者,在所述闭合位置从外侧对在所述两吸附面之间重合的所述展开体的重合部分进行加热或加压或者加热及加压,以将所述重合部分彼此能够剥离地接合。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利用具有主体部和从该主体部的前后至少一个端部向左右两侧延伸的至少两个侧幅片的展开体而形成,其中,所述主体部被对折,该穿着物品包括使所述展开体的重合部分彼此能够剥离地接合的暂接合部位。根据本专利技术,既能抑制主体部的破损又能精度良好地使主体部对折,且能够保持对折工序后的主体部的折叠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一次性尿布的正视图。图2是将图1的一次性尿布的侧封部展开表示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II1-1II线剖视图。图4是图2的IV-1V线剖视图。图5是图2的V-V线剖视图。图6是表示图1的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图7是表示图1的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表示图6的后续工序。图8是表示用于进行图6及图7的工序S8 SlO的制造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图。图9是将图8的折叠装置放大表示的图。图10是将处于图9的旋转位置PU P2的折叠部放大表示的概略图。图11是将图9及图10的各吸附部放大表示俯视图。图12是图11的XI1-XII线剖视图。图13是图11的XII1-XIII线剖视图。图14是表示在两吸附部间夹压展开体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图11的各吸附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图11的突出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7是表示第一搬送装置及第二搬送装置搬送展开体的搬送状态的概略图。图18是表示通过侧封部对侧幅片进行侧封的状态的概略图。图19是表示图1的一次性尿布的变形例的与图3相当的图。图2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一次性尿布的整体结构的展开图。图21是表示图20的一次性尿布的穿着时的状态的正视图。图22是表示图20的一次性尿布的梱包时的状态的正视图。图23是表示图20的一次性尿布的制造工序的与图7相当的图。图24是表示图23的一次性尿布的制造工序的变形例的工序图。图2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图26是使用专利文献2所涉及的折叠装置的折叠作业的概略图。图27是使用专利文献2所涉及的折叠装置的折叠作业的概略图。图28是使用专利文献2所涉及的折叠装置的折叠作业的概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09 JP 2010-2021321.一种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造穿着物品,该穿着物品具有从穿着者的前腹部经由胯部延伸到后背部的主体部和覆盖穿着者的腰部侧面的侧幅,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展开体准备工序,准备展开体,该展开体具有所述主体部及从该主体部的前后至少一个端部向左右两侧延伸的至少两个侧幅片; 吸附部准备工序,准备具有第一吸附面的第一吸附部和具有第二吸附面的第二吸附部,所述第一吸附面能够吸附所述展开体中的主体部的前侧表面,所述第二吸附面能够吸附所述展开体中的主体部的后侧表面; 吸附部设置工序,以所述第一吸附面与所述第二吸附面朝相同侧排列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吸附部及第二吸附部; 吸附工序,在所述吸附部设置工序后,使所述第一吸附面吸附所述展开体中的主体部的前侧表面,并且使所述第二吸附面吸附所述展开体中的主体部的后侧表面; 对折工序,在所述吸附工序后,以所述第一吸附面与所述第二吸附面相向的方式闭合所述第一吸附部与所述第二吸附部而将所述主体部对折; 暂接合工序,从外侧将基于所述对折工序而重合的所述展开体的重合部分加热或加压或者加热及加压,以将所述展开体的重合部分彼此能够剥离地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暂接合工序中,通过在所述对折工序的执行期间中使设于所述第一吸附部和所述第二吸附部的至少一者上的暂接合部接触所述展开体的重合部分,以将所述展开体的重合部分彼此能够剥离地接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 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暂接合部包括从所述第一吸附面和所述第二吸附面的至少一者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暂接合工序中,在所述突出部与对方侧的吸附部之间夹压所述展开体的重合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暂接合部还包括凹部,该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吸附面和所述第二吸附面中所述突出部的对方侧的吸附面上, 所述暂接合工序中,通过夹着所述展开体的重合部分并使所述突出部嵌合至凹部内来夹压所述展开体的重合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展开体准备工序中,准备具有四个侧幅片的所述展开体,所述四个侧幅片从所述主体部的前后两端部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 所述吸附部准备工序中,准备作为所述第一吸附面的吸附面,该吸附面能够吸附从所述展开体中的主体部的前端部向左右两侧延伸的两个侧幅片,并且准备作为所述第二吸附面的吸附面,该吸附面能够吸附从所述展开体中的主体部的后端部向左右两侧延伸的两个侧幅片, 该制造方法还包括以下工序: 正式接合工序,在所述暂接合工序后,将基于所述对折工序而重合的所述各侧幅片的左右的缘部彼此接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暂接合工序中,将基于所述对折工序而重合的所述各侧幅片彼此能够剥离地接口 o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工序: 开放工序,在所述暂接合工序后,打开所述各吸附部; 搬送工序,在所述开 放工序后,将对折的所述展开体从所述各吸附部搬送到进行所述正式接合工序的位置; 所述搬送工序中,以沿对折的所述展开体的重叠方向夹持该展开体的方式来将所述展开体保持为对折的形态,并且搬送该展开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送工序中,夹持相互重叠的各侧幅片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搬送所述展开体。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穿着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工序: 安装工序,将具有能够在所述主体部的外侧面上装拆的装拆面的装拆件安装于所述侧巾畐片; 折叠工序,在所述对折工序前,以所述装拆面朝向所述主体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田崇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瑞光,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