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充电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充电电路及灯具。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新技术不断革新,锂离子电池作为新型电能储存介质被广泛应用,它有着能量密度大、输出电压高、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长循环寿命等优点,技术已经成熟并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便携灯具行业(如手电筒等),普遍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供电电源,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大都是按照交流220V、直流24V、直流12V的电压等级设计,有着设计简单、方便灵活、技术成熟的优点,被人们广泛采用,但是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身边有着越来越多的直流5V电源,例如电脑USB 口、随身便携电源、便携DVD、便携视听设备等,目前还没有采用直流5V电源为锂离子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充电电路,旨在解决现在的充电电路存在无法采用直流5V电源为锂离子电池充电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充电电路,分别接电源和充电电池,所述智能充电电路包括:分压电阻Rl、分压电阻R2、上拉电阻R3、限流电阻R4、电流设置电阻R5、分压电阻R6、分压电阻R7、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充电电路,分别接电源和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充电电路包括:分压电阻R1、分压电阻R2、上拉电阻R3、限流电阻R4、电流设置电阻R5、分压电阻R6、分压电阻R7、分压电阻R8、电解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充电端子J1和充电管理芯片U1;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高电位端为所述智能充电电路的输入端接所述电源正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低电位端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1的电源输出端接所述充电端子J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充电端子J1的第三端接地,所述充电端子J1的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充电电路,分别接电源和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充电电路包括: 分压电阻Rl、分压电阻R2、上拉电阻R3、限流电阻R4、电流设置电阻R5、分压电阻R6、分压电阻R7、分压电阻R8、电解电容Cl、电容C2、电容C3、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充电端子Jl和充电管理芯片Ul ;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高电位端为所述智能充电电路的输入端接所述电源正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低电位端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l的电源输入端,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l的电源输出端接所述充电端子Jl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充电端子Jl的第三端接地,所述充电端子Jl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还同时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低电位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高电位端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上拉电阻R3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高电位端和控制端之间,所述分压电阻Rl和分压电阻R2串接在所述电源正极和地之间,所述分压电阻Rl和分压电阻R2的公共连接端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限流电阻R4、发光二极管Dl和发光二极管D2串接在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l的电源输入端和地之间,所述发光二极管Dl和发光二极管D2的公共连接端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l的充电状态输出端,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l的充电电流设置和充电控制使能端通过所述电流设置电阻R5接地,并且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低电位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高电位端接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l的电源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分压电阻R6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高电位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低电位端接地,所述分压电阻R7和分压电阻R8串接在所述充电端子Jl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与地之间,所述分压电阻R7和分压电阻R8的公共连接端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电解电容Cl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高电位端与地之间,所述电容C2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低电位端与地之间,所述电容C3连接在所述充电端子Jl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与地之间。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采用P型MOS管Ql,所述P型MOS管Ql的栅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P型MOS管Ql的源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高电位端,所述P型MOS管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孙占民,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