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电系统及其电源保护电路。该电源保护电路用于对电源进行短路保护。电源的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对应连接负载的第一负载端和第二负载端。电源保护电路包括:短路检测模块、保护开关、充电电路以及控制模块。短路检测模块检测第一负载端和第二负载端之间是否存在短路。保护开关连接于第一电源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充电电路与保护开关并联。控制模块在短路检测模块检测到第一负载端和第二负载端之间存在短路时断开保护开关,并控制充电电路对负载进行充电。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供电系统及其电源保护电路能够在检测到负载存在短路时对负载进行充电,有效的防止了对负载短路的误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保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供电系统及其电源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在供电系统中,特别是多串大功率电池的供电系统中,电池在放电过程中会出现过放、过流或短路的情况,因此电池放电时的保护尤其重要。其中,短路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如果短路时的保护不及时,电池将会出现漏液、烧毁甚至会引起爆炸的危险。参见图1,图1是现有的供电系统的示意图。现有的供电系统包括电池组11、MOS管M以及电池管理模块14。电池组11由多个电池Vl串联而成。电池管理模块14的第一管理端141连接负载12的第二负载端122,电池管理模块14的第二管理端142连接MOS管M。MOS管M具有第一开关端131、第二开关端132以及第三开关端133。第一开关端131连接电池管理模块14的第二管理端142,以接收电池管理模块14的控制信号。第二开关端132连接电池组11的第二电源端112,第三开关端133连接负载12的第二负载端122。电池组11的第一电源端111连接负载12的第一负载端121。当电路开始工作时,电池管理模块14通过第一管理端141检测负载12的第二负载端122处的电压,若第二负载端122处的电压高于预定电压值,则认为负载12短路,控制MOS管M的第二开关端132与第三开关端133断开。但是,如图1所示,负载12中往往会并联一个电容Cl,则当电池组11连接负载12时,负载12的电容Cl两端的电压瞬间会相等。此时,电池管理模块14会误判负载12短路,从而控制MOS管M的第二开关端132与第三开关端133断开,导致供电系统无法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及其电源保护电路,以避免在上电过程中对负载短路的误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源保护电路,用于对电源进行短路保护。电源的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对应连接负载的第一负载端和第二负载端。电源保护电路包括:短路检测模块、保护开关、充电电路以及控制模块。短路检测模块检测第一负载端和第二负载端之间是否存在短路;保护开关连接于第一电源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充电电路与保护开关并联;控制模块在短路检测模块检测到第一负载端和第二负载端之间存在短路时断开保护开关,并控制充电电路对负载进行充电。其中,充电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控制开关和电阻。其中,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保护开关包括第一开关端、第二开关端以及第三开关端,第一开关端连接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第二开关端连接第一电源端,第三开关端连接第一负载端,第二开关端和第三开关端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或断开。其中,控制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控制开关包括第四开关端、第五开关端以及第六开关端,第四开关端连接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以接收第二控制信号,第五开关端连接第一电源端和第一负载端中的一个,第六开关端连接电阻的一电阻端,电阻的另一电阻端连接第一电源端和第一负载端中的另一个,第五开关端和第六开关端在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或断开。其中,保护开关和控制开关为开关管。其中,开关管为MOS管。其中,控制模块进一步包括信号输入端,短路检测模块为电压检测模块,电压检测模块包括检测输入端和检测输出端,检测输入端连接第一负载端,检测输出端连接信号输入端。其中,当充电电路对负载充电预定时间间隔后,短路检测模块检测到第一负载端和第二负载端之间仍存在短路,则控制模块控制充电电路不再对负载充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供电系统。该供电系统包括:电源、短路检测模块、保护开关、充电电路以及控制模块。电源包括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对应连接负载的第一负载端和第二负载端;短路检测模块检测第一负载端和第二负载端之间是否存在短路;保护开关连接于第一电源端与第一负载端之间;充电电路与保护开关并联;控制模块在短路检测模块检测到第一负载端和第二负载端之间存在短路时断开保护开关,并控制充电电路对负载进行充电。其中,充电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控制开关和电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供电系统及其电源保护电路能够有效的区分真正的电池短路和其他负载造成的仿似短路的情况,从而一方面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另外一方面提高了产品正常使用的可靠性,极大的降低了误判的概率,有效的防止了对负载短路的误判。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供电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供电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图2,图2是本专利技术供电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供电系统包括电源21以及电源保护电路,该电源保护电路包括:短路检测模块26、保护开关Ml、充电电路25以及控制模块27。在本实施例中,电源21由多个电池V2串联而成。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源21可为单个电池或其他供电元件。电源21的第一电源端211和第二电源端212对应连接负载的第一负载端221和第二负载端222。控制模块27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271、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272以及信号输入端273。保护开关Ml包括第一开关端231、第二开关端232以及第三开关端233。第一开关端231连接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271,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第二开关端232连接第一电源端211。第三开关端233连接第一负载端221。第二开关端232和第三开关端233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或断开。充电电路25包括串联连接的控制开关M2和电阻R。控制开关M2包括第四开关端234、第五开关端235以及第六开关端236,第四开关端234连接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272,以接收第二控制信号。第五开关端235连接第一电源端211。第六开关端236连接电阻R的一电阻端251,电阻R的另一电阻端252连接第一负载端221。第五开关端235和第六开关端236在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或断开。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开关M2与电阻R的位置可调换,即第五开关端235连接第一负载端221,第六开关端235连接电阻R的一电阻端251,而电阻R的另一电阻端252连接第一电源端211。在本实施例中,短路检测模块26为电压检测模块。短路检测模块26包括检测输入端261和检测输出端262。检测输入端261连接第一负载端221,检测输出端262连接控制模块27的信号输入端273。在其他实施例中,短路检测模块26可为与负载22串联的电流检测模块。在电源21连接到负载22时,如果负载22并联有电容C2,则电容C2的两端电压瞬间相等。短路检测模块26检测到第一负载端221的电压超出正常工作范围,并认为负载22短路。此时,短路检测模块26通过检测输出端262发送第一负载端221和第二负载端222之间存在短路的信号至控制模块27的信号输入端273。控制模块27发出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端232和第三开关端233断开,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五开关端235和第六开关端236导通。S卩,保护开关Ml断开,控制开关Ml导通。此时,充电电路25开始工作,电阻R和电容C2组成RC电路,从而达到对电容C2充电的目的。当充电电路25对负载22中的电容C2充电预定时间间隔后,第一负载端221的电压变化。短路检测模块26检测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保护电路,用于对电源进行短路保护,所述电源的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对应连接负载的第一负载端和第二负载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保护电路包括:短路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第一负载端和所述第二负载端之间是否存在短路;保护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充电电路,与所述保护开关并联;控制模块,在所述短路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第一负载端和所述第二负载端之间存在短路时断开所述保护开关,并控制所述充电电路对所述负载进行充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保护电路,用于对电源进行短路保护,所述电源的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对应连接负载的第一负载端和第二负载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保护电路包括: 短路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第一负载端和所述第二负载端之间是否存在短路; 保护开关,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端与所述第一负载端之间; 充电电路,与所述保护开关并联; 控制模块,在所述短路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第一负载端和所述第二负载端之间存在短路时断开所述保护开关,并控制所述充电电路对所述负载进行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控制开关和电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保护开关包括第一开关端、第二开关端以及第三开关端,所述第一开关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所述第三开关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端,所述第二开关端和所述第三开关端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或断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第四开关端、第五开关端以及第六开关端,所述第四开关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以接收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五开关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和所述第一负载端中的一个,所述第六开关端连接所述电阻的一电阻端,所述电阻的另一电阻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端和所述第一负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华兵,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钜威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