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线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8375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3:44
一种软性线缆,其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内的液态导体及分别位于基板纵长两端的输入部与输出部,液态导体电性连接输入部与输出部。液态金属可在线缆经历弯折、扭曲后,容易恢复原来的状态,保证信号传输的连续及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尤其涉及一种软性线缆
技术介绍
LVDS(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即低压差分信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与主板之间的传输模式。LVDS技术用于简单的线路驱动器和接收器以及比较复杂的接口通信芯片组。这些芯片组可以大幅节省系统的电缆和连接器成本,并且可以减少连接器所占面积和所需的物理空间。笔记型电脑由于打开、关闭频繁,普通线缆容易因为疲劳损伤而发生变形或折断,造成信号传输的失效。因此,鉴于前述线缆的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线缆用来解决电连接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具有高抗弯、抗扭强度的软性线缆。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软性线缆,其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内的液态导体及分别位于基板纵长两端的输入部与输出部,液态导体电性连接输入部与输出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软性线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液态金属可在线缆经历弯折、扭曲后,容易恢复原来的状态,保证信号传输的连续及稳定。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软性线缆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软性线缆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软性线缆100,主要是用于传递低压差分信号,广泛应用在液晶显不器与主板之间的信号传输。所述线缆100呈矩形,其包括矩形的基板10、位于基板内的液态导体20及分别位于纵长两端的输入部30与输出部31,输入部及输出部用于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基板10内设有若干沿其纵长方向延伸细小的管道U。基板由软性绝缘材料制成,可以轻易的弯折或扭转,其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基板101与下基板102。在最佳实施例中,所述管道为毛细管(通常指内径等于或小于I毫米的细管),是通过激光蚀刻技术形成的。毛细管11形成于下基板102,并贯穿下基板的上表面1021。上、下基板101、102压合形成,进而封闭毛细管11,使其具有较好的气密性。本实施例中,液态导体是由金属镓铟合金制成。金属镓的熔点较低(29.78°C),在与铟形成合金时,可保证其在常温下为液态。液态导体20注入毛细管11中,形成了若干连接输入部30与输出部31的导电线路。上、下基板101、102压合于一体,进而封闭毛细管11,使其具有较好的气密性,以防止液态导体溢出。所述输入部30与输出部31 —端突出于上基板的上表面1011,另一端(未图不)则突伸于基板10内,从而与液态导体接触, 实现输入部30与输出部31的电性连接。由于导体是液态的,在传输信号时,即使线缆被弯折、扭曲,液态导体都很容易恢复原来的状态,而不会影响信号传输。而为了增加恢复力,可在基板外设置一层金属编织层(未图示),该金属编织层也可进一步避免导体溢出而污染环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性线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内的液态导体及分别位于基板两端的输入部与输出部,液态导体电性连接输入部与输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性线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内的液态导体及分别位于基板两端的输入部与输出部,液态导体电性连接输入部与输出部。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性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导体为金属镓铟合金。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性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由上下两部分压合形成,其由软性绝缘材料制成。4.按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哲豪戴新国王裕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