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乐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乐器,尤其涉及一种可简化将转动板从伏卧状态变更为立起状态的操作的乐器。
技术介绍
从现有技术以来,包括可开闭上部开口的上压板的键盘乐器已为人所知。在演奏键盘乐器时,通过打开上压板,而可扩展演奏时的乐音或提高音质等。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09-160560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技术:使用设置在键盘乐器的上部开口的周缘的支撑棒(supportrod)来支撑上压板(转动板),并维持上压板打开的状态,并且解除支撑棒对上压板的支撑,由此可关闭上压板。
技术介绍
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09-160560号公报(段落[0007]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所述现有的键盘乐器中,在维持上压板打开的状态的情况下,必须在通过一只手使上压板打开的同时通过另一只手来操作支撑棒,从而由该支撑棒来支撑上压板。因此,在打开上压板的情况下,必须通过两只手同时且分别对2个构件进行操作,从而存在作业变得繁琐的问题。而且,该情况下,在通过另一只手来操作支撑棒时,在因手滑动等而一只手脱离上压板时,存在另一只手会夹在键盘乐器的上部开口与上压板之间的危险性。解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乐器本体;板状的转动板,以第一轴为中心而可转动地支撑在该乐器本体上,以于伏卧状态与立起状态之间切换;支撑棒,一端以第二轴为转动中心而可转动地支撑在该转动板上;以及导引构件,具有导引该支撑棒的另一端的无端状的导引通路;所述导引通路包括形成该导引通路的内周侧的壁面的内周壁,所述内周壁包括:导引倾斜面,在所述支撑棒的另一端位于通过所述转动板的伏卧状态下的所述第二轴的铅垂线上时,所述导引倾斜面位于比所述支撑棒的另一端更靠上方处,并且随着远离所述第一轴而上升倾斜,谷状的第一凹面,所述谷状的第一凹面位于该导引倾斜面的上方并且朝向下方凹设;所述转动板通过所述支撑 ...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02 JP 2011-2417001.一种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乐器本体;板状的转动板,以第一轴为中心而可转动地支撑在该乐器本体上,以于伏卧状态与立起状态之间切换;支撑棒,一端以第二轴为转动中心而可转动地支撑在该转动板上;以及导引构件,具有导引该支撑棒的另一端的无端状的导引通路;所述导引通路包括形成该导引通路的内周侧的壁面的内周壁,所述内周壁包括:导引倾斜面,在所述支撑棒的另一端位于通过所述转动板的伏卧状态下的所述第二轴的铅垂线上时,所述导引倾斜面位于比所述支撑棒的另一端更靠上方处,并且随着远离所述第一轴而上升倾斜,谷状的第一凹面,所述谷状的第一凹面位于该导引倾斜面的上方并且朝向下方凹设;所述转动板通过所述支撑棒的另一端卡止于所述第一凹面而维持所述立起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棒的另一端在所述转动板的立起状态下,在比通过所述第二轴的铅垂线远离所述第一轴的位置处卡止于所述第一凹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通路包括外周壁,所述外周壁形成该导引通路的外周侧的壁面并且配设在与所述内周壁相向的位置处;当所述支撑棒的另一端位于通过所述转动板伏卧状态下的所述第二轴的铅垂线上时,所述支撑棒的另一端远离所述外周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壁包括第二凹面,所述第二凹面位于比所述第一凹面更靠上方处且比所述导引倾斜面的上端接近所述第一轴的一侧,且位于比所述第一凹面远离所述第一轴的一侧,并且朝向上方凹设。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壁包括第三凹面,所述第三凹面位于比所述第一凹面更靠上方处,且位于比所述第一凹面接近所述第一轴的一侧,并且朝向上方凹设。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面位于如下范围内,从所述第一凹面到向接近所述第一轴的一侧离所述第一凹面的距离为所述支撑棒外径的2倍尺寸的位置为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乐器,其特征在于:...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