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浩专利>正文

一种古琴上弦辅助装置和其简化版本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8428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0:15
一种古琴上弦辅助装置和其简化版本。包括:压弦部件、承托杆、缠弦部件、定位件。通过压弦部件来夹紧或放松穿过琴尾端面的琴弦,用以固定音高。从而可以腾出手来进行拨弦审音及缠弦等其他动作。另将琴弦尾缠绕于缠弦部件。缠弦部件上尖锥型端同固定于琴体的承托杆上的圆型轴孔成配合关系。缠弦部件以轴孔为中心做轴向旋转以实现平稳可控的调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古琴上弦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古琴传统上琴弦方法:先将琴弦“蝇头”打结、“绒扣”与“琴轸”的系结都完成后。将“绒扣”头从琴底“轸池”孔中穿到琴面与琴“岳山”平,再将打好“蝇头”的琴弦穿入“绒扣”并拉到“蝇头”处。上弦时将琴头向下竖立于地。用于缠弦的“雁足”向外,琴面右侧附靠胸前。将琴弦尾绕过“龙龈”再过“雁足”尺许。再将剩余弦尾缠绕于软布上。随后左手扶住琴尾,右手握住卷着琴弦的软布用力向下拉弦。此时左手中指须用力将琴弦按压靠紧于琴尾端,勿使琴弦移动。同时左手大拇指轻拨琴面部位的该弦,审定音高是否符合要求。待确定音高基本符合后,右手将琴弦紧贴底板缠绕于“雁足”上。缠绕“雁足”的过程中不可有丝毫之懈怠。须圈圈相压,以固定弦的张力。最后将剩余弦尾穿夹在琴背面于琴弦之间,即完成单根琴弦的上弦过程。 古琴传统上弦法相当非时费力且不容易掌握。其关键在于上弦过程中。需同步完成琴弦拉伸、拨弦审音、稳定琴弦、缠绕雁足等一系列动作。极难控制,若稍有懈怠便弦松跑音。即使最后通过琴轸调试使七根琴弦达到所需音高,但“蝇头”将在“岳山”上或前或后,不在一线。影响最终美观甚至音色表现。从而需要重新上弦的麻烦。另古琴新丝弦上弦后极不稳定,常需要重新多次上弦才能达到标准。加之传统上弦方法难以控制,操作者将不胜其繁。 作为一个沿袭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器。古琴传统上弦调音的问题受到历来琴人的重视。改良的方案也层出不穷。如有的利用西方吉他调音轸子系缚琴弦的方法。有的将调音装置镶嵌于琴体部件之中的方法。这些方案多少都改变了古琴原有的结构或外观形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是在不改变古琴本身任何传统形式前提下,将古琴上弦过程较难掌握的技巧变的容易掌控易于调节的一种古琴上弦辅助装置。 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提供了一种古琴上弦辅助装置,包括:压弦部件、承托杆、缠弦部件、定位件。 所述压弦部件通过所述定位件连接于所述承托杆上,所述压弦部件固定于琴尾端面,琴弦位于琴尾端面与压弦部件之间,琴弦尾缠绕于缠弦部件。 所述压弦部件包括:刚性板件、压条、螺杆。所述压条固定于所述螺杆底端,所述螺杆安装于所述刚性板件。 所述承托杆有圆型轴孔,轴孔大小可被插入此条目中所述缠弦部件尖锥型端。 所述缠弦部件一端成尖锥型,尖锥型尺寸可插入此条目中所述承托杆上的圆型轴孔。 通过调节所述压弦部件与琴尾端面间的距离用以夹紧或放松琴弦。当琴弦与琴体及所述压弦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琴弦自身的拉伸力时琴弦即被固定。当琴弦与琴体及所述压弦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小于琴弦自身的拉伸力时琴弦即被放松。 缠弦部件上尖锥型端插入承托杆上的圆型轴孔。缠弦部件以轴孔为中心做轴向旋转,以实现平稳可控的调弦。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古琴上弦辅助装置的简化版本,包括:压弦部件、琴体固定件。 所述压弦部件通过所述琴体固定件连接于琴体上。所述压弦部件固定于琴尾端面,琴弦位于琴尾端面与压弦部件之间。 所述压弦部件包括:刚性板件、压条、螺杆;所述压条固定于所述螺杆底端,所述螺杆安装于所述刚性板件。 通过调节所述压弦部件与琴尾端面间的距离用以夹紧或放松琴弦。当琴弦与琴体及所述压弦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大于琴弦自身的拉伸力时琴弦即被固定。当琴弦与琴体及所述压弦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小于琴弦自身的拉伸力时琴弦即被放松。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将本技术专利安装于琴体。当所述压弦部件被固定在尾端面琴弦上时。通过调节所述压弦部件与琴尾端面间的距离用以固定琴弦。此时操作者可以从容的腾出手来进行拨弦审音及缠弦等其他动作。另所述承托杆与琴体绑定后,为调弦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操控平台。使缠弦部件以所述承托杆上的所述轴孔为中心做轴向旋转。实现平稳可控的调弦。从而将较难掌握的上弦技巧变的容易掌控易于调节。完成上弦过程之后本装置可与琴体分离,无须任何部件附着于古琴之上,也未对传统古琴形式做任何变动。尊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古琴传统。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是本技术提供的古琴上弦辅助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所示是本技术提供的压弦部件正立面图 图3所示是本技术提供的压弦部件侧立面图 图4所示是本技术提供的压弦部件刚性板件顶面图 图5所示是本技术提供的压弦部件A-A’剖面图 图6所示是本技术提供的承托杆正立面图 图7所示是本技术提供的承托杆B-B’剖面图  图8所示是本技术提供的缠弦部件正立面图 图9所示是本技术提供的缠弦部件底面图 图中1.压弦部件 2.承托杆 3.缠弦部件 4.定位件 5.琴体 6.雁足 7.螺杆 8.压条 9.刚性板件10.轴孔 11.刃口边 12.轴身 13.横向握把 14.尖锥型端 15.小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解释本技术实施例完整版装置过程:先将承托杆(2)置于琴背面。用承托杆刃口边(11)一面抵住“雁足”(6)内侧并与琴体固定。接着将压弦部件(1)置于琴体尾端,通过定位件(4)将其与承托杆(2)之间绑定。使之不可偏移滑动。然后将琴弦窜过所述压弦部件(1)与琴尾端面之间。把剩余琴尾缠绕于缠弦部件(3)。将缠弦部件(3)的尖锥型端(14)置于承托杆(2)的轴孔(10)中,通过旋转缠弦部件(3)调整琴弦到所需音高。调节所述压弦部件(1)固定琴弦,使之保持在所需音高。此时就可以略放松,将缠弦部件(3)从承托杆(2)上分离。从容的将缠弦部件(3)上剩余的琴弦一圈圈的缠绕于“雁足”(6)上。 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完整版所提供了一种古琴上弦辅助装置,包括:压弦部件(1),承托杆(2),缠弦部件(3),定位件(4)。 如图2,3,4,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压弦部件(1)包括:刚性板件(9)、压条(8)、螺杆(7)。刚性板件(9)由硬木,塑料,金属或其他硬质材料加工而成,刚性板件开有对穿的孔洞。螺杆(7)穿过孔洞并与内螺纹吻合。压条(8)固定于所述螺杆(7)底端。可通过对螺杆(7)的调节实现压条(8)上下移动。螺杆(7)可以是单根也可以是多根。本技术实施例图2所示的两根螺杆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如图6,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承托杆(2)由硬木、塑料、金属或其他硬质材 料加工而成。承托杆(2)成扁长条型,中间部分截面成斧刃状,刃口边(11)成单面弧型渐次变薄。使用时弧面向上,刃口边抵住琴背“雁足”(6)内侧。以便于“雁足”(6)上缠弦。承托杆(2)两头各有一圆型轴孔(10)。承托杆(2)在使用中起到一个固定平台的作用。一可以使压弦部件(1)有所攀附,起到防止压弦部件(1)在使用过程中掉落移动的作用。二是为调弦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操控平台。圆型轴孔(10)与缠弦部件(3)上尖锥型端(14)配合。缠弦部件(3)可以实现平稳可控的做轴向旋转。 如图8,9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缠弦部件(3)由硬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古琴上弦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弦部件、承托杆、缠弦部件、定位件; 所述压弦部件通过所述定位件连接于所述承托杆上,所述压弦部件固定于琴尾端面,琴弦位于琴尾端面与压弦部件之间,琴弦尾缠绕于缠弦部件;所述压弦部件包括:刚性板件、压条、螺杆;所述压条固定于所述螺杆底端,所述螺杆安装于所述刚性板件;所述承托杆有圆型轴孔,轴孔大小可被插入此条目中所述缠弦部件尖锥型端;所述缠弦部件一端成尖锥型,尖锥型尺寸可插入此条目中所述承托杆上的圆型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琴上弦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弦部件、承托杆、缠弦部件、定位件; 
所述压弦部件通过所述定位件连接于所述承托杆上,所述压弦部件固定于琴尾端面,琴弦位于琴尾端面与压弦部件之间,琴弦尾缠绕于缠弦部件;
所述压弦部件包括:刚性板件、压条、螺杆;所述压条固定于所述螺杆底端,所述螺杆安装于所述刚性板件;
所述承托杆有圆型轴孔,轴孔大小可被插入此条目中所述缠弦部件尖锥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陈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