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82260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2:23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一透明基板、一触控元件层、一隔离层以及一显示元件层。触控元件层位于透明基板上。隔离层具有憎水性且覆盖触控元件层。显示元件层位于隔离层上,且隔离层位于触控元件层与显示元件层之间。藉此,可在一透明基板上整合触控与显示的功能,提供一薄形化的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在现今的信息社会下,许多信息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转变为使用触控面板(touch sensing panel)作为输入装置,其中同时具有触控与显示功能的触控显示面板更是成为现今最流行的产品之一。一般而言,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与触控面板。为了简化整体制程,触控面板是直接外贴于显示面板上。然而,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分别具有承载各自元件的基板,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贴合后,虽然构成一具有触控以及显示功能的触控显示面板,但其整体厚度无法有效薄化,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需求。此外,现有技术中,显示元件在制造过程中容易受到自其他膜层释出的水气的影响,进而影响其显示的性能,故无法直接将显示元件与触控元件制作于同一基板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可整合触控以及显示的功能,并可进一步整合盖板的功能,具有薄化整体厚度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一透明基板、一触控元件层、一隔离层以及一显示元件层。触控元件层位于透明基板上。隔离层具有憎水性且覆盖触控元件层。显示元件层位于隔离层上,且隔离层位于触控元件层与显示元件层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明基板为透明盖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一屏蔽电极层,位于隔离层与显示元件层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隔离层的两相对表面分别接触触控元件层与显示元件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隔离层为一热固性聚硅氧烷聚合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元件层包括一主动元件阵列以及一有机电激发光像素阵列,其中主动元件阵列具有多个主动元件。有机电激发光像素阵列位于隔离层上。有机电激发光像素阵列具有多个有机电激发光像素,且各有机电激发光像素电性连接于主动元件的其中之一。并且,有机电激发光像素阵列可以位于主动元件阵列与隔离层之间,或者主动元件阵列也可以位于有机电激发光像素阵列与隔离层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元件层包括一装饰层以及一触控元件阵列。装饰层位于透明盖板上。一触控元件阵列位于透明盖板上,且触控元件阵列包括多条第一感测串列、多条第二感测串列以及多条传输线。各第一感测串列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各第二感测串列沿一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错以使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彼此交错。传输线配置于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周边,且各传输线连接至第一感测串列与第二感测串列的其中一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区,隔离层全面地覆盖位于显示区内的触控元件层。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中,利用具有高憎水性的隔离层可有效隔离触控元件层与显示元件层两者,使得触控元件层与显示元件层整合于同一个基板上,且在一实施例中可直接整合于透明盖板。藉此,可使显示元件层在制作过程中免于触控元件层中可能逸散的水气的侵扰,实现整合触控与显示功能的薄型化触控显示面板。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与图1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简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200、200A、300A、300B:触控显示面板210:透明基板210a:透明盖板220:触控元件层222:装饰层222H:开口224:触控元件阵列224A:第一感测串列224B:第二感测串列224C:传输线230:隔离层240:显示元件层242:主动元件阵列242a:主动元件242C:通道层242D:漏极242G:栅极242S:源极244:有机电激发光像素阵列250:屏蔽电极层260:绝缘层270:外部处理电路272:驱动电路274:异方性导电胶280:有机电激发光像素280B:有机电激发光蓝色子像素280G:有机电激发光绿色子像素280R:有机电激发光红色子像素282:阳极284:电洞注入层/电洞传输层286:发光层286B:蓝色发光层286G:绿色发光层286R:红色发光层288:电子传输层289:阴极290:偏光板Dl:第一方向D2:第 二方向DR:显示区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A与图1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简易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A,触控显示面板200包括透明基板210、触控元件层220、隔离层230以及显示元件层240,其中触控元件层220位于透明基板210上,在本实施例中,透明基板210例如是透明盖板(cover) 210a。隔尚层230具有憎水性且復盖触控兀件层220。显不兀件层240似于隔尚层230上,且隔离层230位于触控元件层220与显示元件层240之间。由于用以隔离下层触控元件层220与上层显示元件层240的隔离层230具有高度交链结构而具高憎水性,因此在制作上层显示元件层240中的显示元件时,可以不受到下层已形成的触控元件层220的影响。如此一来,可以实现将触控元件与显示元件共用同一基板210 (例如透明盖板210a)的触控显示面板200,相较于现有的利用触控面板外贴于显示面板的触控显示面板,至少省略了现有触控元件与显示元件之间的基板厚度,有助于简化触控显示面板200的结构,并薄化其厚度。请参照图1B,还可进一步于触控元件层220与显示元件层240之间设置一屏蔽电极层250,如此,可在作动时避免触控元件层220的信号与显示元件层240的信号彼此干扰而有助于提高触控显示面板200整体的品质。此外,图1B中的屏蔽电极层250与隔离层230的设置位置亦可对调,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为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以下将列举几个实施例来说明,然,以下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为前述图1A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触控显示面板200A包括透明盖板210a、触控元件层220、隔离层230以及显示元件层240,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200A与显示元件层240系利用同一透明盖板210a作为承载基板,同时承载了触控元件层220、隔离层230以及显示元件层240的叠层结构。如图2所示,触控元件层220包括一装饰层222以及一触控元件阵列224。装饰层222与触控元件阵列224位于透明盖板210a上,装饰层222在透明盖板210a上暴露出一开口 222H,以供触控元件阵列224在开口 222H处形成一触控区,并供显示元件层240在开口 222H处形成一像素显示区DR。在本实施例中,在形成触控元件层220之前亦可于透明盖板210a上先形成绝缘层260,以避免透明盖板210a中的离子在后续制程中渗入触控元件层220,有助于提升触控元件层220的触控感测性能。触控元件阵列224包括多条第一感测串列224A、多条第二感测串列224B以及多条传输线224C。各第一感测串列224A沿第一方向Dl延伸,各第二感测串列224B沿第二方向D2延伸,如图2所示,第二方向D2例如是垂直纸面的方向。第一方向Dl与第二方向D2交错以使第一感测串列224A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透明基板;一触控元件层,位于该透明基板上;一隔离层,覆盖该触控元件层,其中该隔离层具有憎水性;以及一显示元件层,位于该隔离层上,且该隔离层位于该触控元件层与该显示元件层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不面板,包括: 一透明基板; 一触控元件层,位于该透明基板上; 一隔离层,覆盖该触控元件层,其中该隔离层具有憎水性;以及 一显示元件层,位于该隔离层上,且该隔离层位于该触控元件层与该显示元件层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透明基板为一透明盖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还包括一屏蔽电极层,位于该隔离层与该显示元件层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隔离层的两相对表面分别接触该触控元件层与该显示元件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隔离层为一热固性聚硅氧烷聚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显示元件层包括: 一主动元件阵列,位于该隔离层上,其中该主动元件阵列具有多个主动元件;以及一有机电激发光像素阵列,位于该隔离层上,其中该有机电激发光像素阵列具有多个有机电激发光像素,且各该有机电激发光像素电性连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传王士诚范岳琪陈炯壮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