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设备、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81913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影设备、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所述显影设备通过被构造用以侵入供给辊的发泡层内的侵入部件使调色剂从该发泡层排出,并使调色剂被供应给显影辊与供给辊之间的接触区域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内容涉及包括显影剂承载部件和供给辊的显影设备,该显影剂承载部件构造用以承载显影剂,该供给辊构造用以给显影剂承载部件供给显影剂。此显影设备可用于诸如打印机和复印机一类的电子照相装置。
技术介绍
在采用电子照相式成像方法(电子照相处理)的成像装置例如打印机中,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部件(以下称为“感光部件”)被均一充电,且充电后的感光部件被选择性地曝光,由此静电潜像形成在该感光部件上。形成在感光部件上的静电潜像利用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接着,形成在感光部件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诸如记录纸张和塑料片材一类的记录材料上,且进一步的,热量和压力被施加给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以把该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材料上,从而执行图像记录。一般,此成像装置需要补充显影剂和维护各种处理单元。把例如感光部件、充电单元、显影单元和清洁单元组装在框架部件内以形成盒且作为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主体上的处理盒来操作它们已投入实际使用,以便于显影剂补充工作和各种处理单元的维护。依据此处理盒方法,可提供使用性能优良的成像装置。另外,近年来,采用多种颜色的显影剂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成像装置已被广泛使用。作为一种彩色成像装置,已知串列式成像装置。串列式成像装置按照这样一种方式构成,其中,与采用多种颜色显影剂的各成像操作对应的感光部件沿着调色剂图像所要转印于其上的待转印部件的表面移动方向配置成一列。作为串列式彩色成像装置,存在这样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多个沿与竖直方向(重力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水平方向)配置成一列的感光部件。串列方法是理想的成像方法,因为例如其易于满足成像速度的加快和改进成多功能打印机的要求。另外,作为包括沿与竖直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成一列的多个感光部件的串列式成像装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0.2003-173083描述了这样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设在作为待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部件的下方或者用于传送作为待转印部件的记录材料的记录材料承载部件的下方的多个感光部件。在感光部件设于中间转印部件或者记录材料承载部件的下方的情况下,例如,定影设备和显影设备(或者曝光设备)能够彼此分离地设在成像装置主体内,同时该中间转印部件或者记录材料承载部件夹于两者之间。这样的好处是显影设备(或者曝光设备)较少受到定影设备的热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感光部件如上所述设于中间转印部件或者记录材料承载部件的下方的情况下,显影设备不得不克服重力给显影剂承载部件和供给辊供应显影剂。在给供给辊供应显影剂时,最有效的方式是将调色剂传送到沿供给辊的转动方向紧接着显影剂承载部件和供给辊之间的接触区域之后(夹持部上方)的位置。这是因为供给辊包括外周面上具有多个小孔的弹性层,且紧接着夹持部之后的位置具有解除该小孔受到的夹持部的压力且该小孔由此开放的效果。小孔此时吸气,从而吸入显影剂。因此,理想的是把调色剂直接传送到此吸取部,以使供给辊有效地保持显影剂。然而,在克服重力供给显影剂的显影设备中,难以利用简单的构造把大量调色剂传送到吸取部。另外,即便调色剂能够被传送到吸取部附近,调色剂的一部分被吸入,但多数调色剂随着供给辊的转动而返回例如调色剂收容单元。因此,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0.2003-173083描述了在供给辊的下部供给显影剂的技术。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0.2003-173083描述的技术中,供给辊在显影辊(显影剂承载部件)和供给辊(显影剂供给部件)之间的抵接部处向上转动。然后,调色剂接收部件设在供给辊的下方。接收片材的一端附接在调色剂接收部件上,且使此接收片材以适当的线性压力与供给辊的下部接触。这样,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0.2003-173083描述了使接收片材与供给辊的下部接触的方法。依据此方法,此接收片材防止附着在供给辊上的显影剂受重力作用落下、防止能供应给显影辊的显影剂减少、从而防止纯色图像的密度降低。然而,依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0.2003-173083中描述的显影剂供给方法,当以低打印比连续形成图像时,供给辊与接收片材之间的显影剂会长期滞留而不被消耗。此情况下,显影剂随着供给辊的转动而持续供给到供给辊和接收片材之间,使得显影剂凝集在那里。结果,从供给辊供应给显影辊的调色剂供给量变得不均匀,由此以不均匀的密度形成图像。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内容旨在可防止图像密度下降和变得不均匀的显影设备、处理盒和成像装置。依据这里公开的一方面,一种显影设备,包括:显影剂承载部件,构造用以承载显影剂;和供给辊。供给辊构造成在所述供给辊的表面上包括发泡层,且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相接触地转动以把所述显影剂供应给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其中,所述供给辊被构造设置成使所述供给辊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之间接触区域的沿所述供给辊转动方向的下游端定位成高于所述供给辊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之间接触区域的沿所述供给辊转动方向的上游端。显影设备还包括显影剂收容部,被构造设置成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供给辊且收容显影剂;传送部件,构造用以把收容在所述显影剂收容部中的显影剂传送到所述接触区域的上方;以及侵入部件,在所述供给辊的顶点侵入所述发泡层内,或者在沿所述供给辊转动方向的相对于所述供给辊顶点的上游侧且相对于所述接触区域的下游端的下游侧侵入所述发泡层内。依据这里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显影设备,包括:显影剂承载部件,构造用以承载显影剂;和供给辊。供给辊构造成在所述供给辊的表面上包括发泡层,且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相接触地转动以把所述显影剂供应给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其中,所述供给辊被构造设置成使所述供给辊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之间接触区域的沿所述供给辊转动方向的下游端定位成高于所述供给辊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之间接触区域的沿所述供给辊转动方向的上游端。显影设备还包括显影剂收容部,被构造设置成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供给辊且收容显影剂;传送部件,构造用以把收容在所述显影剂收容部中的显影剂传送到所述接触区域的上方;以及侵入部件,在沿所述供给辊转动方向的相对于所述供给辊顶点的下游侧且相对于所述接触区域的上游端的上游侧侵入所述发泡层内,其中,所述侵入部件的上端被定位成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所述供给辊的顶点。由以下参照附图对示范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附图说明包括在本说明书中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表示公开内容的示范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与以下说明一起用于说明这里公开的原理。图1是示意性表示依据第一示范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构造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表示依据第一示范实施例的显影设备和处理盒的示范实施例的构造的剖视图。图3是显影设备的放大剖视图,用于说明依据第一示范实施例的侵入部件的作用。图4是显影设备的放大剖视图,用于说明依据第一示范实施例的调色剂存留部的容积V。图5是显影设备的放大剖视图,用于说明依据第一示范实施例的侵入部件侵入发泡层内的侵入量的定义。图6A和6B均说明依据第一示范实施例的侵入部件的另一配置的例子。图7A和7B均示意性表示依据比较例的处理盒的构造。图8示意性表示依据第二示范实施例的显影设备和处理盒的构造。图9是表示依据第二示范实施例的侵入部件的作用的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范实施例、特征和方面。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依据本专利技术示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影设备,包括:显影剂承载部件,构造用以承载显影剂;供给辊,构造成在所述供给辊的表面上包括发泡层,且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相接触地转动以把所述显影剂供应给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其中,所述供给辊被构造设置成使所述供给辊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之间接触区域的沿所述供给辊转动方向的下游端定位成高于所述供给辊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之间接触区域的沿所述供给辊转动方向的上游端;显影剂收容部,被构造设置成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供给辊且收容显影剂;传送部件,构造用以把收容在所述显影剂收容部中的显影剂传送到所述接触区域的上方;以及侵入部件,在所述供给辊的顶点侵入所述发泡层内,或者在沿所述供给辊转动方向的相对于所述供给辊顶点的上游侧且相对于所述接触区域的下游端的下游侧侵入所述发泡层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8 JP 2011-2375251.一种显影设备,包括: 显影剂承载部件,构造用以承载显影剂; 供给辊,构造成在所述供给辊的表面上包括发泡层,且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相接触地转动以把所述显影剂供应给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其中,所述供给辊被构造设置成使所述供给辊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之间接触区域的沿所述供给辊转动方向的下游端定位成高于所述供给辊与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之间接触区域的沿所述供给辊转动方向的上游端; 显影剂收容部,被构造设置成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供给辊且收容显影剂; 传送部件,构造用以把收容在所述显影剂收容部中的显影剂传送到所述接触区域的上方;以及 侵入部件,在所述供给辊的顶点侵入所述发泡层内,或者在沿所述供给辊转动方向的相对于所述供给辊顶点的上游侧且相对于所述接触区域的下游端的下游侧侵入所述发泡层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侵入部件在所述侵入部件侵入所述发泡层内的部分处具有曲面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侵入部件沿与所述供给辊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侵入部件由所述供给辊可转动地驱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显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侵入部件具有圆柱形状,且设置成沿所述侵入部件的圆柱形状的径向方向侵入所述发泡层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设备,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所述供给辊和所述侵入部件在所述接触区域上方形成的存留部具有用于存留所述显影剂的容积V,且所述存留部的所述容积V满足以下条件:V〉JI *( ΛE- δ ) (2R- δ - ΔΕ)*W*S*Ts/Ts 这里,Λ E代表所述显影剂承载部件侵入所述发泡层内的侵入量(_),δ代表所述侵入部件侵入所述发泡层内的侵入量(mm),R代表所述供给辊的半径(mm),W代表所述发泡层沿所述供给辊纵向的长度(mm),S代表所述发泡层的孔隙率,Trs代表所述供给辊每单位时间的转数(rpm),以及Ts代表所述传送部件每单位时间的转数(rpm)。7.一种能够可拆卸地附接在成像装置主体上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 构造用以承载静电潜像的图像承载部件;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设备。8.一种构造用以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构造用以承载静电潜像的图像承载部件;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延喜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