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能够在拓宽视角范围的同时,减少纳米粒子的用量,避免现有技术由于纳米粒子用量大而导致聚合物分散液晶的折射率高、透光性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层,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液晶及聚丙烯酸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F1DLC)是将预聚物单体和液晶分子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经过聚合反应,形成的具有电光响应特性的材料。在液晶显示
中,由于液晶分子具有介电各向异性,因此,可以控制液晶显示面板在通电的状态下呈现亮态,在断电的状态下呈现暗态。其中,聚合物分散液晶显示面板以其不需偏振片和取向层等多种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领域中。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在聚合物分散液晶中添加纳米二氧化硅或者稀土氧化物等纳米粒子的方法,以达到提高聚合物分散液晶的透光率和拓宽视角范围的目的,视角范围拓宽为0°到60°。即当光线通过 聚合物分散液晶时,聚合物分散液晶中添加的纳米二氧化硅或者稀土氧化物等纳米粒子会使光线发生漫反射现象,从而扩大光线到达的区域,以达到拓宽视角范围的目的。然而,由于在聚合物分散液晶中添加纳米二氧化硅或者稀土氧化物等纳米粒子的用量占聚合物分散液晶总量的50%左右,纳米粒子的用量很大,导致成本增加。同时,由于纳米粒子的用量大,因此导致粒子之间产生相互吸引的作用力而团聚,进而导致聚合物分散液晶的折射率高、透光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在拓宽视角范围的同时,减少纳米粒子的用量,避免现有技术由于纳米粒子用量大而导致聚合物分散液晶的折射率高、透光性差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层,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液晶及聚丙烯酸酯。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具体包括:重量百分比在15%至25%的范围内的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重量百分比在30%至50%的范围内的所述液晶及重量百分比在30%至50%的范围内的所述聚丙烯酸酯。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的粒径在0.1纳米至100纳米的范围内。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的粒径在I纳米至10纳米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相对设置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还包括:在所述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之间设置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液晶及丙烯酸酯;对所述液晶层进行光辐照处理,形成聚合物分散液晶,以制成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将重量百分比在15%至25%的范围内的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重量百分比在30%至50%的范围内的所述液晶及重量百分比在30%至50%的范围内的所述丙烯酸酯混合,并注入所述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之间,以形成所述液晶层。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重量百分比在70 %至80 %的范围内的无水乙醇、重量百分比在5 %至10 %的范围内的偶联剂以及重量百分比在10 %至20 %的范围内的纳米碳酸钙混合后,置于室温下搅拌30分钟至I小时,制成混合液;将重量百分比在75%至85%的范围内的所述混合液以及重量百分比在15%至25%的范围内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混合后,置于80°C至100°C下搅拌30分钟至I小时,形成混合物;使用紫外光源对所述混合物进行辐照,其中,紫外辐照时间大于10分钟,辐照剂量在0.8毫瓦每平方厘米至I毫瓦每平方厘米的范围内,干燥后制得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所述偶联剂为娃烧偶联剂。所述对所述液晶层进行光辐照处理包括:使用紫外光源对所述液晶层进行辐照,其中,紫外辐照时间在5分钟至10分钟的范围内,辐照剂量在0.8毫瓦每平方厘米至I毫瓦每平方厘米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通过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在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之间设置液晶层,液晶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液晶及丙烯酸酯,以及对液晶层进行光辐照处理,以制成液晶显示面板。通过该方案,由于经过光辐照处理,液晶层中形成交联网络,交联网络中分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粒子会使光线发生漫反射现象,因此能够在拓宽视角范围的同时,减少纳米粒子的用量,避免现有技术由于纳米粒子用量大而导致聚合物分散液晶的折射率高、透光性差的问题,同时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向列相液晶的垂直取向示意图3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向列相液晶的水平取向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提供的盘状液晶的垂直取向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提供的盘状液晶的水平取向示意图;图6为聚合物分散液晶的性能对比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造液晶显示面板的方法流程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造液晶显示面板过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一;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的方法流程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造液晶显示面板过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造液晶显示面板在关闭的状态下的透光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造液晶显示面板在开启的状态下的透光示意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造液晶显示面板在开启的状态下的透光示意图--O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1,如图1所示,以向列相液晶为例,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还包括:设置于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之间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2,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2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120、液晶121及聚丙烯酸酯122。其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120使得光线通过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2时发生漫反射现象,从而扩大光线到达的区域,以达到拓宽视角范围的目的;聚丙烯酸酯122形成交联网络,使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120均匀的分布在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2中。进一步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12具体包括:重量百分比在15%至25%的范围内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120、重量百分比在30%至50%的范围内的液晶121及重量百分比在30%至50%的范围内的聚丙烯酸酯122。其中,某物质的重量百分比是指:某物质的重量占包含某物质的总溶液重量的百分比例,即某物质的重量为A,包含某物质的总溶液重量为B,那么,某物质的重量百分比A/B*100%。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层,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液晶及聚丙烯酸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聚合物分散液晶层,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液晶及聚丙烯酸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分散液晶层具体包括: 重量百分比在15%至25%的范围内的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重量百分比在30 %至50 %的范围内的所述液晶及重量百分比在30 %至50 %的范围内的所述聚丙烯酸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的粒径在0.1纳米至100纳米的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的粒径在I纳米至10纳米的范围内。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6.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相对设置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之间设置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裹的纳米碳酸钙、液晶及丙烯酸酯; 对所述液晶层进行光辐照处理,形成聚合物分散液晶层,以制成液晶显示面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将重量百分比在15%至25%的范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星,柳在健,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