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光缆及其布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81680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束光缆,其可以将集束光缆的整体集中成较小的形状。该集束光缆(1)构成为使多个将光纤(2a)和张力元件(2b)平行配置且被外皮(2c)一并包覆的光缆单体(2)并列,并且将相邻的光缆单体(2)利用连结部(3)沿长度方向连结,相邻的光缆单体(2)配置为,与将光纤(2a)和张力元件(2b)连结而成的假想线(L)相交的侧面(2e)彼此相对,连结部(3)具有可挠性,并且形成在相邻的光缆单体(2)的相对面(2e)的2个角部(2f、2g)中的任一个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向高楼、公寓等集体住宅的建筑物内或地下的已有管路内布设的。
技术介绍
在高楼、公寓等集体住宅内布设光纤的情况下,存在下述方法,S卩,从外部将多芯光缆向主配线盘(MDF)引入,然后从主配线盘将光缆向各住户进行配线。在此情况下,在从主配线盘进行的配线中,广泛使用被称为室内光缆的光缆。在这里,在采用上述布设方式的情况下,光缆被向各住户分别地布设。但是,如果居住数量较多,则布设次数增多,因此,布设作业耗费劳力。因此,对于光缆,通常采用将多根捆扎成束而布设的方法。在日本特开2004-125914(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向高楼、公寓等集体住宅的建筑物内布设的集束光缆。图7是表示作为该集束光缆的集束光缆101的剖面图。集束光缆101是在利用护套102b包覆支撑线102a所形成的支撑线部102的周围,以将多根光缆单体103捻合的方式卷绕而成的,沿长度方向隔着规定的间隔,利用捆扎束带(未图示)将多根光缆单体103捆扎为一束。构成集束光缆101的光缆单体103分别预先与配线方式相对应而从捆扎束带分支出来。另外,在集束光缆101的构成支撑线部102的支撑线102a的一端侧,安装有在布设时的拉伸及布设后的固定中使用的钢丝网。对于集束光缆101,在钢丝网上钩挂吊车的车钩,吊起至集体住宅的屋顶附近并布设,将预先分支出的光缆单体103用于水平配线。分支后的光缆单体103内的各光纤103a分别向各层的各个家庭中配线。但是,对于集束光缆101,在支撑线部102的周围将光缆单体103捻合而成的结构的基础上,支撑线部102的外径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大小,必然导致集束光缆101大型化。另外,虽然集束光缆101利用捆扎束带固定,但可能由于光缆单体103的刚性而散开。并且,各光缆单体103预先与配线方式相对应而从捆扎束带分支,因此,也可能在布设时发生挂在周围物体上等的问题。在日本特开2008-70573(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向集体住宅的建筑物内布设的集束光缆。图8 (A)是将作为该集束光缆的集束光缆201展开后的状态的剖面图,图8 (B)是其弯折后的状态的剖面图。在集束光缆201中,在将多个光缆单体202 (光缆)并列的状态下利用连结部203连结。集束光缆201将多根光缆单体202集束为薄型的构造,虽然厚度T形成得较薄,但宽度W较宽。因此,例如,在沿高楼的纵向布设时,如果布设地点没有能够容许集束光缆201的宽度W的宽阔空间,则无法布设。特别地,不适于向已有的管道内布设。即使要将集束光缆201卷起而紧凑化,也如图8(B)所示,因光缆单体202的角部202a相互抵接而无法卷起。另外,如果强硬地卷起,则可能使连结部203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整体集中成较小形状的集束光缆。为了实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束光缆,其包含:多个光缆单体,其构成为将光纤和张力元件平行地配置并由外皮一并包覆;以及连结部,其将多个光缆单体中相邻的光缆单体沿长度方向连结,相邻的光缆单体配置为,与将光纤和张力元件连结而成的假想线相交的侧面彼此相对,连结部具有可挠性,并且形成在相对的侧面的2个角部中的任一个上。连结部也可以形成在相对的侧面的2个角部中位于与假想线平行的单一侧面侧的角部上。也可以在多个并列的光缆单体的端部或者相邻的光缆单体之间具有支撑线部。另外,也可以在连结部上沿长度方向形成窗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式,提供一种集束光缆的布设方法,在该方法中,将以整体形状为带状的状态卷绕在卷筒上的本专利技术的集束光缆,从卷筒中拉出,将集束光缆在连结部处弯折,并将整体形状保持被捆扎的状态而进行布设。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将集束光缆在连结部处弯折接近180°,可以将集束光缆的整体卷起而捆扎得较小。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集束光缆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1(B)是图1(A)的集束光缆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将图1的集束光缆卷起后的状态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将图1的集束光缆垂直布设的情况的概念图。图4是表示将图1的集束光缆布设后的状态的概念图。图5(A)是将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集束光缆的第二实施方式展开后的状态的剖面图,图5(B)是将其折叠后的状态的剖面图。图6(A)是将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集束光缆的第三实施方式展开后的状态的剖面图,图6(B)是将其折叠后的状态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现有的集束光缆的剖面图。图8(A)是现有的其他集束光缆的展开后的状态的剖面图,图8(B)是将其弯折后的状态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附图是以说明为目的的,不对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附图中,为了避免说明的重复,相同的标号表示同一部分。附图中的尺寸比例不一定准确。图1(A)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集束光缆I的剖面图,图1(B)是集束光缆I的斜视图。集束光缆I的整体形状成为大致带形状,将多个光缆单体2利用连结部3连结而构成。光缆单体2通过在光纤2a的两侧平行地配置张力元件2b,由外皮2c —并包覆而形成,相当于普通的下纤光缆或者室内光缆等光缆。另外,光缆单体2的剖面形状为大致矩形形状,例如,宽度Wl为3mm,厚度Tl为2mm。作为光缆单体2,例示出在光缆单体内配置有I根光纤的单体,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光缆单体2内配置例如多根光纤,另外,也可以代替光纤2a,而使用将多根光纤形成为带状的带状芯线或者对多根光纤进行捻合而形成的构造的光纤单元。张力元件2b沿光缆单体2的长度方向具有拉伸强度,例如是由外径为0.4mm左右的钢丝构成的抗张力线。外皮2c将光纤2a和张力元件2b —体地包覆,例如由阻燃性的聚乙烯形成。另外,在外皮2c上,沿光缆单体2的两个侧面的长度方向,形成有用于易于将外皮2c撕开而将光缆单体2内部的光纤2a取出的V字状的切口 2d。连结部3是将相邻的光缆单体2的侧面沿长度方向连结的部件,为薄壁状且具有可挠性。连结部3在光缆单体2的侧面中的、与横剖面中将光纤2a和张力元件2b连结的直线即假想线L相交的侧面(相对面)2e上,形成在该侧面2e的两个角部2f、2g中的任一个角部上。在集束光缆I中,连结部3全部形成在角部2f侧。由此,在集束光缆I中,利用形成有切口 2d的一个侧面2h和连结部3形成大致平坦面。连结部3形成在侧面2e的一个角部2f上,因此,无需使集束光缆I的整体的宽度W变宽,就可以在相邻的光缆单体2之间弯折至180°。在这里,对于集束光缆,即使将相邻的光缆单体2在侧面2e的中央部连结,只要将连结部3的长度形成得较长,则也可以弯折。但是,如果这样则产生使集束光缆的宽度W变大的问题。连结部3例如厚度T2为0.5mm,长度为1.0mm。并且,在连结部3上,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贯穿连结部3的矩形形状的孔即窗部5 (图1 (B))。由于连结部3具有窗部5,因此,集束光缆I在连结部处可以容易地撕开,可以容易地进行光缆单体2的分支。另外,对于本专利技术,位于连结部3上的窗部5不是必需的。 可以在集束光缆I上一体地设置支撑线部4。支撑线部4是将钢丝4a利用外皮2c包覆而形成的,为圆柱形状,经由连结部3与多个并列的光缆单体2的端部(图1的左端)形成为一体形状。对于支撑线部4,在将集束光缆I向集体住宅等的上部吊起时,对钢丝4a进行引出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束光缆,其包含:多个光缆单体,其构成为将光纤和张力元件平行地配置并由外皮一并包覆;以及连结部,其将所述多个光缆单体中相邻的光缆单体沿长度方向连结,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光缆单体配置为,与将所述光纤和所述张力元件连结而成的假想线相交的侧面彼此相对,所述连结部具有可挠性,并且形成在所述相对的侧面的2个角部中的任一个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束光缆,其包含: 多个光缆单体,其构成为将光纤和张力元件平行地配置并由外皮一并包覆;以及 连结部,其将所述多个光缆单体中相邻的光缆单体沿长度方向连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邻的光缆单体配置为,与将所述光纤和所述张力元件连结而成的假想线相交的侧面彼此相对, 所述连结部具有可挠性,并且形成在所述相对的侧面的2个角部中的任一个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光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形成在所述相对的侧面的2个角部中位于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弘树宫野宽佐藤文昭长尾美昭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