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产特种纱的方法。?一种用精纺机生产特种纱的方法,所述特种纱包括由比具有参考厚度的部分更厚的部分形成的毛粒,所述精纺机包括牵伸部分,在牵伸部分中前罗拉和后罗拉被不同的可变速马达旋转。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临时地将前罗拉和后罗拉的旋转速度降低以将纺纱速度降低到低于正常纺纱速度的速度,但在毛粒形成前不改变纱线的厚度;和从其中纺纱速度被降低到低于正常纺纱速度的速度的状态执行毛粒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生产被称为粒纱或花式线的特种纱的方法,该粒纱或花式线具有不均匀的厚度并包括由比具有参考厚度的部分更厚的部分形成的毛粒。
技术介绍
通过改变前罗拉和后罗拉的旋转速度以及暂时降低前罗拉和后罗拉的牵伸比来生产特种纱。通常,毛粒的最小长度约与纤维长度相同。本领域中已知的是,使用包括短纤维的材料在生产短毛粒时是有效的。本领域中还已知的是,前下罗拉和后下罗拉在短时间长度上的旋转速度的突然增加和减小在生产短毛粒时是有效的。在现有技术中,如图7所示,日本的公开专利申请62-162031描述了一种特种纱的生产装置,其在形成短毛粒时临时地将前罗拉的旋转速度设置为为零并且在生产长毛粒时临时地将前罗拉的旋转速度降低到与后罗拉的旋转速度相近的值。在日本的公开专利申请62-152031的生产装置中,前罗拉和后罗拉由不同的可变速马达驱动。另外,两个齿轮传动机构和两个电磁离合器将旋转从对应的可变速马达传递到前罗拉。当这两个电磁离合器处于去激活状态时,或者未连接状态时,由该可变速马达产生的旋转没有被传递到前罗拉。当两个电磁离合器都处于激活状态时,或者连接状态时,由可变速马达产生的旋转以比所述电磁离合器中仅有一个被激活时减小的速度被传递到前罗拉。所述两个电磁离合器的连接与未连接被选择性地控制,从而产生短毛粒和长毛粒。当形成短毛粒时,前罗拉的旋转被临时地停止。使用电磁离合器和齿轮传动机构来突然地增加和减小前罗拉的旋转速度导致了机器的复杂结构并增加了机器的成本。另外,在正常纺纱速度下(15-30m/min),当仅改变可变速马达的速度以通过对前罗拉进行减速和加速来形成短毛粒时,就要求可变速马达具有很大能力。而且,驱动系统的传动装置也被要求具有增高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生产包括短毛粒的特种纱的方法,而不降低生产力且不需要电子离合器,这被用来突然增加和降低前罗拉的旋转速度,或者大能力的马达,来形成短毛粒。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一种用于用精纺机,其包括由比具有参考厚度的部分更厚的部分形成的毛粒,其中精纺机包括牵伸部分,在牵伸部分中前罗拉和后罗拉由不同的可变速马达旋转。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临时地降低前罗拉和后罗拉的旋转速度以将纺纱速度降低到低于正常纺纱速度的速度但在毛粒形成前不改变纱线的厚度,以及从其中纺纱速度被降低到所述低于正常纺纱速度的速度的状态执行毛粒形成。以上方法与现有技术的不同在于,在以纺纱速度对参考厚度部分纺纱时通过突然增加和降低前罗拉的旋转速度来形成毛粒。更具体地,在本方法中,前罗拉和后罗拉的旋转速度都被临时地降低,使得纺纱速度被从正常纺纱速度降低,而在毛粒形成之前不改变纱线的厚度。然后,开始形成毛粒。在其中速度低于正常纺纱速度的状态中,前罗拉和后罗拉中的至少一个的速度被改变以通过从对参考厚度部分进行纺纱时的牵伸比降低牵伸比以形成毛粒。例如,通过在毛粒形成前临时地将纺纱速度降低到正常纺纱速度的三分之一,在毛粒形成过程中所要求的罗拉的减速率和加速率可被降低到正常纺纱时的九分之一。因此,在形成极短的毛粒时,前罗拉和后罗拉的速度可以被平滑地改变而不使用大能力马达作为可变速马达。因此,不需要电磁离合器或者大能力马达在形成短毛粒时对前罗拉进行突然地加速和减速。另外,包括短毛粒的特种纱可以在不降低生产力的情况下被生产。结合下面以举例方式图示了本专利技术原理的附图来阅读如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附图说明参照下面对当前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以及附图可最佳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以及其目标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A是示出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特种纱生产方法中每个下罗拉的速度变化、牵伸比的变化和毛粒的形状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B是示出了式样数据的图表; 图2是示出了特种纱生产装置的简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特种纱生产方法中的每个下罗拉的速度变化的图表;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特种纱生产方法中的每个下罗拉的速度变化的图表;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特种纱生产方法中的每个下罗拉的速度变化的图表;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特种纱生产方法中的每个下罗拉的速度变化的图表; 图7是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纺锤、前罗拉和后罗拉的旋转速度的变化的图表。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照图1和2来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特种纱生产装置基本上具有与环锭精纺机相同的结构。如图2中所示,特种纱生产装置具有纺锤驱动系统,其包括马达2、由马达2驱动的传动带轮3、从动带轮4和围绕着两个带轮3和4延伸的切向传动带5。纺锤驱动系统驱动多个纺锤I。马达2是由逆变器6驱动的可变速马达。马达2包括旋转编码器2a。总轴7沿着纺锤排可旋转地布置。多个提升单元10 (仅示出一个)以预定的间隔布置在总轴7上。每个提升单元10提升和降低环形导轨(钢领板)8和垂片角(未示出)。环形导轨8包括环8a,钢丝圈T沿着环8a行进。垂片角包括蜗形导纱器9。每个提升单元10包括螺旋齿轮11,其被固定到总轴7并随着总轴7整体旋转,以及螺母13,其与螺旋齿轮11接合。螺母13与形成在升降杆托脚12的下部的螺杆12a接合。总轴7通过齿轮机构(未示出)联接到伺服马达14的驱动轴。伺服马达14产生沿先前和向后方向的旋转从而提升和降低环形导轨8。伺服马达14包括旋转编码器14a并且由伺服驱动器15控制。前罗拉17 (仅示出了下罗拉)形成了牵伸部分16,前罗拉17被联接到第一伺服马达18,其用作可变速马达。中罗拉19 (仅示出了下罗拉)被联接到第二伺服马达20,其用作可变速马达。后下罗拉21 (后上罗拉未示出)通过齿轮系22联接到中罗拉19。在这实施例中,中罗拉19和后下罗拉21形成后罗拉。也即,前罗拉17和中罗拉19,或者后罗拉每一者都被不同的可变速马达驱动。这两个伺服马达18和20分别包括旋转编码器18a和20a。中罗拉19包括工作裙19a。齿轮17a被固定到前罗拉17并随着前罗拉17整体旋转。传感器Si被布置在齿轮17a的附近以根据前罗拉17的旋转输出脉冲信号。控制器23控制着马达2、14、18和20,控制器23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24、程序内存25、工作内存26和输入设备27。CPU24通过输出界面和马达驱动电路(未示出)被连接到逆变器6和伺服驱动器15。另外,CPU24通过输出界面(未示出)、马达驱动电路(未示出)和伺服驱动器28联接到第一伺服马达18。CPU24还通过输出界面、马达驱动电路和伺服驱动器29联接到第二伺服马达20。CPU24由存储在程序内存25中的预定的程序数据操作。程序内存25由只读存储器(ROM)形成并存储程序数据和执行程序数据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程序数据包括用于在卷绕操作中控制马达2和伺服马达14的程序、用于在正常纺纱过程中驱动第一伺服马达18和第二伺服马达20的控制程序、和在形成毛粒时改变第一伺服马达18和第二伺服马达20的速度的控制程序。程序数据包括将纺纱状况与速度关联的数据。纺纱状况包括纤维类型、参考厚度的纺纱纱线支数、牵伸比等。速度包括在正常纺纱期间的纺锤的旋转速度、第一伺服马达18和第二伺服马达20的旋转速度、和环形导轨8的提升速度和下降速度。工作内存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精纺机生产特种纱的方法,所述特种纱包括由比具有参考厚度的部分更厚的部分形成的毛粒,所述精纺机包括牵伸部分,在牵伸部分中前罗拉和后罗拉被不同的可变速马达旋转,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临时地将前罗拉和后罗拉的旋转速度降低以将纺纱速度降低到低于正常纺纱速度的速度,但在毛粒形成前不改变纱线的厚度;和从其中纺纱速度被降低到低于正常纺纱速度的速度的状态执行毛粒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07 JP 2011-2436941.一种用精纺机生产特种纱的方法,所述特种纱包括由比具有参考厚度的部分更厚的部分形成的毛粒,所述精纺机包括牵伸部分,在牵伸部分中前罗拉和后罗拉被不同的可变速马达旋转,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临时地将前罗拉和后罗拉的旋转速度降低以将纺纱速度降低到低于正常纺纱速度的速度,但在毛粒形成前不改变纱线的厚度;和 从其中纺纱速度被降低到低于正常纺纱速度的速度的状态执行毛粒形成。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毛粒形成的步骤包括通过改变前罗拉和后罗拉中至少一者的旋转速度来降低牵伸比的步骤。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牵伸比的步骤包括降低前罗拉的旋转速度并将后罗拉的旋转速度维持在恒定速度。4.按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槌田大辅,小岛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