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培养
,涉及一种培养与采收微藻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连续培养与原位自絮凝采收小球藻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涉及一种连续培养与原位自絮凝采收小球藻的装置。
技术介绍
藻类具有分布广、生物量大、光合效率高、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周期短、蛋白质和油脂含量高以及环境友好等突出特点。小球藻属于单细胞绿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纤维、核酸及叶绿素等,是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小球藻具有增强人体免疫、防止病毒增殖、抑制癌细胞增殖、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排毒等功能。小球藻为世界上公认的健康食品,是全世界微藻产业中产量最大的品种。目前,微藻的培养方法主要有罐式、室外开放池、循环池、跑道池、室内密闭培养器和管式反应器等。微藻的大规模采收方法有离心法、絮凝沉淀法、过滤法和筛分法等。但是,这几种方法均存在一些问题:在低密度培养时,离心法的动力成本较高;常规的絮凝法不仅要用到絮凝剂,而且采收后的培养液不能循环使用,生产成本较高,而且若使用化学絮凝剂,大量废水会造成环境污染;过滤法采收微藻时,容易造成滤布堵塞;筛分法只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微藻。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培养与原位自絮凝采收微藻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配制废水培养基:在经静止沉降、40~100目过滤预处理的有机废水中,添加相应的物质,配制成以下浓度组分的培养基:氮源:0.25~1.5?g/L,磷源:0.05~0.25?g/L,NaHCO3:0.05~1.0?g/L,MgSO4·7H2O:0.075~0.15?g/L,CaCl2·2H2O:25~100?mg/L,NaCl:25~500?mg/L,FeCl3?.?6H2O:5~50?mg/L;调整上述废水培养基的pH值为6.5~8.0,并采用微滤除菌或高压蒸汽灭菌后待用;(2)接种与培养微藻:在柱式反应器中,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培养与原位自絮凝采收微藻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配制废水培养基:在经静止沉降、40 100目过滤预处理的有机废水中,添加相应的物质,配制成以下浓度组分的培养基:氮源:0.25 1.5 g/L,磷源:0.05 0.25 g/L, NaHCO3:0.05 1.0 g/L,MgSO4 *7H20:0.075 0.15 g/L, CaCl2 2H20:25 100 mg/L, NaCl:25 500 mg/L, FeCl3 · 6H20:5 50 mg/L ; 调整上述废水培养基的pH值为6.5 8.0,并采用微滤除菌或高压蒸汽灭菌后待用; (2)接种与培养微藻:在柱式反应器中,将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藻种细胞接入上述废水培养基进行培养:接入湿重藻种细胞浓度为100 500 mg/L,在自然光源照射下或控制光照强度为2000 10000 lux、光暗比为(8h 16h): (16h 8h)的光源照射下,控制搅拌转速为150 300 r /min ;通入空气或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通气量控制在为200 1200ml/min ;调节培养液的pH在7.0 9.0,在培养温度20 35°C下培养6 12天; (3)采收微藻:培养结束后,用碱液调节培养液的pH值在11 13,并以150 300r/min的转速搅拌处理5 15min ;停止搅拌后自然静置沉降,使藻种细胞自然沉降至柱式反应器的底部,待沉降完全后从底部阀门分离沉降的藻浆; (4)微藻的连续培养与采收:沉降上清液用酸液调整pH值至6.5 8.0,在其中补加相应的物质,使培养基的浓度组分同步骤(I),并按步骤(2)、(3)的工艺进行连续接种、培养和米收。2.按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培养与原位自絮凝采收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有机废水为啤酒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畜禽养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维宝,刘娜,张继,牛世全,杨红,曾家豫,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