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盘式秧盘叠盘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6037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拨盘式秧盘叠盘机,送秧带套在送秧带主动轮和送秧带被动轮上,送秧带侧面限位板固定在送秧带两侧的机架上,送秧带主动轮的转轴位于前拨盘轴的下方靠近后拨盘轴侧,送秧带的顶面高于短拨轴处于最低状态的位置;前拨盘轴与后拨盘轴平行,前拨盘轴和后拨盘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秧盘的长度;在前拨盘轴与后拨盘轴之间的机架上装有数个秧盘支撑辊,秧盘支撑辊的顶面与送秧带高度一致或略低;秧盘上升限位框设置在前拨盘轴与后拨盘轴的中间,与机架固定连接;在前拨盘轴与后拨盘轴之间的每个机架上设置数个摆动顶盘架,摆动顶盘架和顶盘架回位弹簧通过摆动顶盘架轴与机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工作效率高,结构简单,易于维修和保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秧盘叠盘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可一次性完成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育秧质量明显提高,解决了手工育秧的播种及出苗不均匀性问题,真正达到了水稻高产栽培的农艺要求。但是覆土工序结束以后,只能靠人力来逐个搬运播种流水线上的秧盘,因此需要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的叠盘机,可以实现人工从播种流水线上一次搬运数个盘,以提高搬运效率,减轻劳动。目前,市场上已有的育秧播种流水线的的叠盘机或者结构简单,功效低;或者结构复杂,功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拨盘式秧盘叠盘机,本专利技术工作效率高,结构简单,易于维修和保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拨盘式秧盘叠盘机,包括前拨盘轴、拨盘、短拨轴、送秧带主动轮、摆动顶盘架轴、摆动顶盘架、顶盘架回位弹簧、秧盘支撑辊、秧盘侧面限位板、后拨盘轴、秧盘上升限位框、送秧带侧面限位板、送秧带、送秧带被动轮、位置传感器和机架;其中,送秧带套在送秧带主动轮和送秧带被动轮上,送秧带侧面限位板固定在送秧带两侧的机架上,送秧带主动轮放置在前拨盘轴的下面,送秧带的顶面高于或等于短拨轴的圆柱面处于最低状态的位置;拨盘上固定连接数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短拨轴;前拨盘轴和后拨盘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拨盘,且每根轴上的两个拨盘上伸出的短拨轴处于相对位置,并处于同一个相位角,两个拨盘之间的距离大于秧盘的宽度;前拨盘轴和后拨盘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秧盘的长度;在前拨盘轴与后拨盘轴之间的机架上装有数个秧盘支撑辊,秧盘支撑辊的顶面与送秧带高度基本一致;在机架的两侧固定连接秧盘侧面限位板;位置传感器设置在前拨盘轴与后拨盘轴之间,且靠近后拨盘轴的两个拨盘的中间位置上,并与机架固定连接;秧盘上升限位框设置在前拨盘轴与后拨盘轴的中间,与机架固定连接;在前拨盘轴与后拨盘轴之间的每个机架上设置数个摆动顶盘架,摆动顶盘架和顶盘架回位弹簧通过摆动顶盘架轴与机架连接。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机器叠盘时的间歇停顿和转动的时间间隔很短,可以大大提高叠盘的速度; 2、机器的结构非常简单,维修保养方便; 3、工作时,对秧盘的冲击很小,不会造成叠盘过程中对已经播好的种子位置的移动,保证了秧盘内种子的分布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拨盘式秧盘叠盘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的俯视 图3是图1的C向视 图4是图1的C向视 图5是图1的C向视 图6是图1的C向视图中:前拨盘轴1、拨盘2、短拨轴3、送秧带主动轮4、秧盘5、摆动顶盘架轴6、摆动顶盘架7、顶盘架回位弹簧8、秧盘支撑辊9、秧盘侧面限位板10、后拨盘轴11、秧盘上升限位框12、送秧带侧面限位板13、送秧带14、送秧带被动轮15、位置传感器16、机架17。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前拨盘轴1、拨盘2、短拨轴3、送秧带主动轮4、秧盘5、摆动顶盘架轴6、摆动顶盘架7、顶盘架回位弹簧8、秧盘支撑辊9、秧盘侧面限位板10、后拨盘轴11、秧盘上升限位框12、送秧带侧面限位板13、送秧带14、送秧带被动轮15、位置传感器16、机架17。其中,送秧带主动轮4,送秧带被动轮15与送秧带14组成输送秧盘系统;在送秧带14两侧分别与机架17固定连接送秧带侧面限位板13,送秧带14设置在前拨盘轴I的下面,送秧带14的顶面高于或等于短拨轴3处于最低状态的位置;前拨盘轴I和后拨盘轴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拨盘2,每根轴上的两个拨盘2上固定连接数量相等的数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短拨轴3,且每根轴上的两个拨盘2上的短拨轴3伸出端相对安装,均处于同一个相位角,两个拨盘2之间的距离大于秧盘5的宽度;前拨盘轴I和后拨盘轴11之间的距离大于秧盘5的长度,前拨盘轴I逆时针转动,后拨盘轴11转向相反,两者的转速相同;在前拨盘轴I与后拨盘轴11之间的机架17上装有数个秧盘支撑辊9,秧盘支撑辊9的顶面与送秧带14高度基本一致;在机架17的两侧固定连接秧盘侧面限位板10 ;位置传感器16设置在前拨盘轴I与后拨盘轴11之间,且靠近后拨盘轴11的两个拨盘2的中间位置上,并与机架17固定连接;秧盘上升限位框12设置在前拨盘轴I与后拨盘轴11的中间,与机架17固定连接;在前拨盘轴I与后拨盘轴11之间的每个机架17上设置若干个摆动顶盘架7,摆动顶盘架7和顶盘架回位弹簧8通过摆动顶盘架轴6与机架17连接。图3-图6示出了叠盘机构把秧盘朝上顶的叠盘过程;工作时,在动力的带动下,送秧带主动轮4顺时针转动,前拨盘轴I逆时针转动,后拨盘轴11顺时针转动;当前拨盘轴I与后拨盘轴11上的四个拨盘2上的某四个短拨轴3都转到最低位置时,送秧带14开始转动,把秧盘5由叠盘机的前部向后部输送;当秧盘5向后运动碰到位置传感器16时,秧盘5停止向叠盘机后部的运动,此时,秧盘5位于秧盘上升限位框12的正下方,如图1和图3所示,拨盘轴I与后拨盘轴11开始转动;当前拨盘轴I和后拨盘轴11上的短拨轴3转到A位置时(如图1和图4所示),短拨轴3与秧盘5两端的底面接触,并抬高秧盘5 ;当秧盘5在抬高过程中,其侧边与摆动顶盘架7的斜面接触时,推动摆动顶盘架7绕摆动顶盘架轴6向机架17的外侧转动,如图1和图5所示;当拨盘2的短拨轴3转到B位置时(如图1和图6所示),秧盘5的底部高于摆动顶盘架7的顶面,在顶盘架回位弹簧8的作用下,摆动顶盘架7绕摆动顶盘架轴6又向机架17的内侧转动,一直转动到其初始位置(既竖直边与机架17垂直)时,停止转动;当拨盘2的短拨轴3转动过了位置B、脱离了与秧盘5底面的接触时,秧盘5在重力的作用下,又下落到摆动顶盘架7的顶面,被支撑住不能下落,如图1和图3所示,实现了把秧盘5向上顶起,并叠盘的作用。由以上工作过程可见,应用本专利技术,叠盘时的间歇停顿和转动的时间间隔很短,可以大大提高叠盘的速度;工作时,对秧盘的冲击很小,不会造成叠盘过程中对已经播好的种子位置的移动,保证了秧盘内种子的分布均匀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向上叠放的拨盘式秧盘叠盘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拨盘轴(1)、拨盘(2)、短拨轴(3)、送秧带主动轮(4)、秧盘(5)、摆动顶盘架轴(6)、摆动顶盘架(7)、顶盘架回位弹簧(8)、秧盘支撑辊(9)、秧盘侧面限位板(10)、后拨盘轴(11)、秧盘上升限位框(12)、送秧带侧面限位板(13)、送秧带(14)、送秧带被动轮(15)、位置传感器(16)和机架(17)等;其中,所述前拨盘轴(1)与后拨盘轴(11)平行,两根轴上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拨盘(2),且两个拨盘(2)之间的距离大于秧盘(5)的宽度,每根轴的两个拨盘(2)上固定连接数量相等的数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短拨轴(3),且每根轴上的两个拨盘(2)上的短拨轴(3)相对安装,处于同一个相位角;前拨盘轴(1)和后拨盘轴(11)之间的距离大于秧盘(5)的长度,前拨盘轴(1)逆时针转动,后拨盘轴(11)转向相反,两者的转速相等;送秧带主动轮(4)置于前拨盘轴(1)的下方靠近后拨盘轴(11)一侧,与送秧带被动轮(15)之间连接送秧带(14);送秧带(14)的顶面高于短拨轴(3)处于最低状态时的位置;在前拨盘轴(1)与后拨盘轴(11)之间的机架(17)上装有数个秧盘支撑辊(9),秧盘支撑辊(9)的顶面等于或低于送秧带(14)的顶面的高度;在机架(17)的两侧固定连接秧盘侧面限位板(10);位置传感器(16)设置在前拨盘轴(1)与后拨盘轴(11)之间,且靠近后拨盘轴(11),并与机架(17)固定连接;秧盘上升限位框(12)置于前拨盘轴(1)与后拨盘轴(11)的中间,与机架(17)固定连接;在前拨盘轴(1)与后拨盘轴(11)之间的两侧的机架(17)上各设置若干个摆动顶盘架(7),摆动顶盘架(7)和顶盘架回位弹簧(8)与摆动顶盘架轴(6)铰接,摆动顶盘架轴(6)与机架(1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向上叠放的拨盘式秧盘叠盘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拨盘轴(I)、拨盘(2)、短拨轴(3)、送秧带主动轮(4)、秧盘(5)、摆动顶盘架轴(6)、摆动顶盘架(7)、顶盘架回位弹簧(8)、秧盘支撑辊(9)、秧盘侧面限位板(10)、后拨盘轴(11)、秧盘上升限位框(12)、送秧带侧面限位板(13)、送秧带(14)、送秧带被动轮(15)、位置传感器(16)和机架(17)等;其中,所述前拨盘轴(I)与后拨盘轴(11)平行,两根轴上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拨盘(2 ),且两个拨盘(2)之间的距离大于秧盘(5)的宽度,每根轴的两个拨盘(2)上固定连接数量相等的数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短拨轴(3),且每根轴上的两个拨盘(2)上的短拨轴(3)相对安装,处于同一个相位角;前拨盘轴(I)和后拨盘轴(11)之间的距离大于秧盘(5)的长度,前拨盘轴(I)逆时针转动,后拨盘轴(11)转向相反,两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革李明杰应孔月徐一成朱德峰王益君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