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盘式秧盘叠盘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6037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拨盘式秧盘叠盘机,送秧带套在送秧带主动轮和送秧带被动轮上,送秧带侧面限位板固定在送秧带两侧的机架上,送秧带主动轮的转轴位于前拨盘轴的下方靠近后拨盘轴侧,送秧带的顶面高于短拨轴处于最低状态的位置;前拨盘轴与后拨盘轴平行,前拨盘轴和后拨盘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秧盘的长度;在前拨盘轴与后拨盘轴之间的机架上装有数个秧盘支撑辊,秧盘支撑辊的顶面与送秧带高度一致或略低;秧盘上升限位框设置在前拨盘轴与后拨盘轴的中间,与机架固定连接;在前拨盘轴与后拨盘轴之间的每个机架上设置数个摆动顶盘架,摆动顶盘架和顶盘架回位弹簧通过摆动顶盘架轴与机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工作效率高,结构简单,易于维修和保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秧盘叠盘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可一次性完成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育秧质量明显提高,解决了手工育秧的播种及出苗不均匀性问题,真正达到了水稻高产栽培的农艺要求。但是覆土工序结束以后,只能靠人力来逐个搬运播种流水线上的秧盘,因此需要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的叠盘机,可以实现人工从播种流水线上一次搬运数个盘,以提高搬运效率,减轻劳动。目前,市场上已有的育秧播种流水线的的叠盘机或者结构简单,功效低;或者结构复杂,功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拨盘式秧盘叠盘机,本专利技术工作效率高,结构简单,易于维修和保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拨盘式秧盘叠盘机,包括前拨盘轴、拨盘、短拨轴、送秧带主动轮、摆动顶盘架轴、摆动顶盘架、顶盘架回位弹簧、秧盘支撑辊、秧盘侧面限位板、后拨盘轴、秧盘上升限位框、送秧带侧面限位板、送秧带、送秧带被动轮、位置传感器和机架;其中,送秧带套在送秧带主动轮和送秧带被动轮上,送秧带侧面限位板固定在送秧带两侧的机架上,送秧带主动轮放置在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向上叠放的拨盘式秧盘叠盘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拨盘轴(1)、拨盘(2)、短拨轴(3)、送秧带主动轮(4)、秧盘(5)、摆动顶盘架轴(6)、摆动顶盘架(7)、顶盘架回位弹簧(8)、秧盘支撑辊(9)、秧盘侧面限位板(10)、后拨盘轴(11)、秧盘上升限位框(12)、送秧带侧面限位板(13)、送秧带(14)、送秧带被动轮(15)、位置传感器(16)和机架(17)等;其中,所述前拨盘轴(1)与后拨盘轴(11)平行,两根轴上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拨盘(2),且两个拨盘(2)之间的距离大于秧盘(5)的宽度,每根轴的两个拨盘(2)上固定连接数量相等的数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短拨轴(3),且每根轴上的两个拨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向上叠放的拨盘式秧盘叠盘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拨盘轴(I)、拨盘(2)、短拨轴(3)、送秧带主动轮(4)、秧盘(5)、摆动顶盘架轴(6)、摆动顶盘架(7)、顶盘架回位弹簧(8)、秧盘支撑辊(9)、秧盘侧面限位板(10)、后拨盘轴(11)、秧盘上升限位框(12)、送秧带侧面限位板(13)、送秧带(14)、送秧带被动轮(15)、位置传感器(16)和机架(17)等;其中,所述前拨盘轴(I)与后拨盘轴(11)平行,两根轴上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拨盘(2 ),且两个拨盘(2)之间的距离大于秧盘(5)的宽度,每根轴的两个拨盘(2)上固定连接数量相等的数个沿圆周均匀分布的短拨轴(3),且每根轴上的两个拨盘(2)上的短拨轴(3)相对安装,处于同一个相位角;前拨盘轴(I)和后拨盘轴(11)之间的距离大于秧盘(5)的长度,前拨盘轴(I)逆时针转动,后拨盘轴(11)转向相反,两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革李明杰应孔月徐一成朱德峰王益君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