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开封性包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595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防止内容物的泄漏、能够易于开封、并且在开封时的卫生方面也较优异的易开封性包装体。该易开封性包装体在使膜弯曲而成为筒状的筒状膜上设有将重合的端部密封而成的纵密封部,且该易开封性包装体在两端部处设有分别沿与上述纵密封部垂直的方向密封而成的横密封部,横密封部由第1横密封部和第2横密封部构成,该第1横密封部通过在整个横向范围密封筒状膜的一侧的端部而成,该第2横密封部通过在整个横向范围密封筒状膜的另一侧的端部而成,第1横密封部以及/或者第2横密封部具有非密封区域,该非密封区域是在横向上跨越重合的端部并在纵向上自一侧的端部起预定长度的区域,且对重合的端部彼此仅进行纵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易剥离(Easy Peel)膜而形成的、能够易于开封的易开封性包装体
技术介绍
一般,蛋黄酱、糊类(日文:7 7 7— 一 7卜)、奶油、果酱等粘稠性的食品等(以下称为“粘稠体”)填充在包装体内而被输送。作为这种包装体,例如,已知有将内侧膜与外侧膜两张叠加,将内侧膜的内侧面与外侧膜的内侧面设为高粘连性,并将内侧膜的外侧面与外侧膜的外侧面设为低粘连性的双层袋包装体(包装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还已知有将管状的膜呈扁平状设为两层叠加状,并将相对的两张膜的两端面呈袋状闭合而进行熔敷从而构成背密封部,熔敷内侧膜与外侧膜的端缘从而构成横密封部的多层袋(包装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但是,在专利文献I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包装体中,存在以下缺点:由于开封性较差导致内容物难以取出,必须使用剪刀等工具,另外,在开封时内容物可能与手接触而导致不卫生。因此,为了解除上述缺点,已知有如下易开封性袋(包装体):该易开封性袋(包装体)具有纵密封部和横密封部,该纵密封部通过对将膜折回成筒状并重叠两侧缘部所成的重叠部分进行热熔敷而成,该横密封部通过热熔敷两端缘部而成,在重叠部分的内侧侧缘部侧上形成有密封部,该密封部通过对跨越横密封部与纵密封部而自容纳有被容纳物的部分隔离出的划分区域进行热熔敷而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图10是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以往的易开封性袋(包装体)的立体图,该易开封性袋(包装体)在重叠部分的内侧侧缘部117侧形成有密封部,该密封部通过对遍及上方横密封部113与纵密封部118而自容纳有被容纳物的部分隔离出的第I划分区域115、第2划分区域116进行热熔敷而成。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 - 02623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49004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 - 2616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上述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包装体因输送中等的振动、冲击导致基于粘稠体的流动性的振幅增大,并在其液压的作用下,有可能使对划分区域进行热熔敷而成的密封部破损。特别是,关于专利文献3中的对划分区域115、116进行热熔敷而成的密封部119、120,由于在第2密封部119与中间密封部121之间的交点(中间密封角部120)上集中有应力,因此存在容易剥离的问题。此外,虽然外侧抓取片110的端部易于在上方横密封部113处被剥离,通过抓住外侧抓取片110上的中间密封部120与上方横密封部113之间的非密封部分而开封,但开封性仍不充分。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来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易于开封、并且不会因输送时等的内容物的移动、振动所产生的应力集中导致剥离、且开封性优异的易开封性包装体。_4]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中的易开封性包装体的特征在于,该易开封性包装体在使膜弯曲而成为筒状的筒状膜上设有将重合的端部密封而成的纵密封部,且该易开封性包装体在两端部处设有分别沿与纵密封部垂直的方向密封而成的横密封部,横密封部由第I横密封部和第2横密封部构成,该第I横密封部通过在整个横向范围密封筒状膜的一侧的端部而成,该第2横密封部通过在整个横向范围密封筒状膜的另一侧的端部而成,第I横密封部以及/或者第2横密封部具有非密封区域,在第I横密封部具有非密封区域的情况下,该非密封区域是在横向上跨越重合的端部并在纵向上自一侧的端部起预定长度的区域,且对重合的端部彼此仅进行纵密封;在第2横密封部具有非密封区域的情况下,该非密封区域是在横向上跨越重合的端部并在纵向上自另一侧的端部起预定长度的区域,且对重合的端部彼此仅进行纵密封。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易开封性包装体在整个横向范围具有第I横密封部及第2横密封部来作为横密封部,不会产生应力集中,形成划分区域的密封部不会剥离,能够易于开封。此夕卜,由于即使在非密封区域内残留有内容物,这些内容物也不会与空气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内容物的腐烂等,能够获得在卫生方面较优异的包装体。附图说明图1的(a)及图1的(b)是用于说明制造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易开封性包装体的方法的概略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易开封性包装体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是放大表示图1的(b)的部分P的局部剖视图。图4的(a) 图4的(C)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易开封性包装体的开封方法的说明图,图4的(d) 图4的(f )是分别与图4的(a) 图4的(c)相对应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易开封性包装体的一例的立体图。图6的(a) 图6的(C)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易开封性包装体的开封方法的说明图,图6的(d) 图6的(f)是分别与图6的(a) 图6的(c)相对应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使用了枕型包装机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易开封性包装体100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图。图8的(a) 图8的(C)是用于说明将两层管折叠成双层体并形成筒状膜的工序的说明图。图9的(a) 图9的(C)是用于说明将两张膜叠加而成为双层体并形成筒状膜的工序的说明图。图10是以往的易开封性袋(包装体)的立体图,在该易开封性袋(包装体)中,在重叠部分的内侧侧缘部侧形成有密封部,该密封部通过对遍及横密封部与纵密封部而自容纳有被容纳物的部分隔离出的划分区域进行热熔敷而成。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宜地简略化或省略其重复说明。此外,附图的尺寸比例并不限于图示的比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易开封性包装体通过将膜I形成为筒状、填充内容物并在预定的位置处进行密封而得。作为膜1,能够根据目的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丙烯腈、乙烯一 α —烯烃共聚物、乙烯一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一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等各种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上述树脂,也可以混合多种材料来使用。另外,在膜I中,也可以含有阻燃剂、防腐剂、着色剂、滑材等添加剂。此外,膜I也可以实施等离子处理、电晕处理等。图1的(a)及图1的(b)是用于说明制造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易开封性包装体的方法的概略的立体图。首先,如图1的(a)所示,将一张膜I的两侧的纵端部Ia以相互叠加的方式弯曲。然后,通过使膜I的重叠的纵端部Ia彼此密封,如图1的(b)所示那样形成设有纵密封部5的筒状膜2。接着,在筒状膜2内填充内容物,分别密封筒状膜的前方开口部的上下的横端部2a、以及后方开口部的上下的横端部2a而设置横密封部,从而密封内容物。由此,得到通过设置纵密封部5及横密封部并填充有内容物而成的易开封性包装体。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易开封性包装体的一例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易开封性包装体100如上述那样由膜I制造而成,包括纵密封部5和横密封部6a、6b,该纵密封部5由JIS K6854所规定的热密封强度未满10N/15mm大小的易剥离(EasyPeel)膜构成。由于能够抓住膜角端部而对易开封性包装体100进行开封,因此在沿纵密封部5向纵方向剥下的同时,也能够剥下横密封部6。因此,能够易于开封。图3是放大表示图1的(b)的部分P的局部剖视图。如图3所示,关于筒状膜2的纵密封部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开封性包装体,该易开封性包装体在使膜弯曲而成为筒状的筒状膜上设有将重合的端部密封而成的纵密封部,且该易开封性包装体在两端部处设有分别沿与上述纵密封部垂直的方向密封而成的横密封部,上述横密封部由第1横密封部和第2横密封部构成,该第1横密封部通过在整个横向范围密封上述筒状膜的一侧的端部而成,该第2横密封部通过在整个横向范围密封上述筒状膜的另一侧的端部而成,上述第1横密封部以及/或者上述第2横密封部具有非密封区域,在上述第1横密封部具有非密封区域的情况下,该非密封区域是在横向上跨越上述重合的端部并在纵向上自上述一侧的端部起预定长度的区域,且对上述重合的端部彼此仅进行纵密封;在上述第2横密封部具有非密封区域的情况下,该非密封区域是在横向上跨越上述重合的端部并在纵向上自上述另一侧的端部起预定长度的区域,且对上述重合的端部彼此仅进行纵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31 JP 2011-239759;2011.10.31 JP 2011-23971.一种易开封性包装体,该易开封性包装体在使膜弯曲而成为筒状的筒状膜上设有将重合的端部密封而成的纵密封部,且该易开封性包装体在两端部处设有分别沿与上述纵密封部垂直的方向密封而成的横密封部, 上述横密封部由第I横密封部和第2横密封部构成,该第I横密封部通过在整个横向范围密封上述筒状膜的一侧的端部而成,该第2横密封部通过在整个横向范围密封上述筒状膜的另一侧的端部而成, 上述第I横密封部以及/或者上述第2横密封部具有非密封区域,在上述第I横密封部具有非密封区域的情况下,该非密封区域是在横向上跨越上述重合的端部并在纵向上自上述一侧的端部起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樽野真辅
申请(专利权)人:京洛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