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荧光纳米材料的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水溶性荧光银纳米团簇的电化学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荧光材料在生物诊断、细胞标记、成像等很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但目前使用的仍主要是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此外,还有荧光量子点材料。有机荧光染料具有毒性大,抗荧光漂白性差等缺点。而量子点同样也存在毒性较大的问题,并且颗粒较大,在进入细胞进行标记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近几年,具有荧光功能的贵金属纳米团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认为有望取代或部分取代目前应用的荧光材料。与传统荧光材料相比,银纳米团簇不仅具有发射光谱窄、Stock位置大的特点,而且具有最大发射波长可根据团簇大小调节、不易光解、抗荧光漂白能力强、尺寸超小等特点,因此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荧光纳米材料。目前水溶性荧光银纳米团簇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光还原法、化学还原法、超声还原法、微波还原法等。水溶性荧光银纳米团簇的快速合成及稳定性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电化学对于纳米合成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快速合成形貌均一定纳米团簇。目前,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水溶性荧光银纳米团簇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化学合成水溶性荧光银纳米团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配制配位剂,溶液中配位剂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35%?2%;步骤2.?用酸性溶液调节反应体系的pH到6?8;步骤3.?用两个直径3mm纯银棒做电极,电极间距为8?10mm,直流稳压电源室温电解反应2?10min即得到荧光银纳米团簇水溶液,反应电压为4?8V。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化学合成水溶性荧光银纳米团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配制配位剂,溶液中配位剂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35%-2% ; 步骤2.用酸性溶液调节反应体系的pH到6-8 ; 步骤3.用两个直径3mm纯银棒做电极,电极间距为8-lOmm,直流稳压电源室温电解反应2-10m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宁,黄志海,单洁玲,周悦媛,李艳娜,薛诗静,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