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清校专利>正文

一种牡丹精油脚气油的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4033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2:58
一种牡丹精油脚气油的生产设备,涉及一种脚气油的生产设备,所述混合桶(25)的上部通过锁(6)与上盖(1)的扣锁(2)连接,在混合桶的混合腔(11)的下部设有“C”形导流槽(20),阀门(19)一侧的管子穿过穿孔(24)与锁紧环(21)连接;设置在混合桶下部电机(18)的动力输出轴穿过轴孔后与混合腔内的扇叶(16)连接;多个容器(9)固定在混合桶的外缘面上,管路在混合腔内一端设有喷雾口(10),在每个容器上分别设有高压泵(7);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成份在容器中经由喷雾口呈雾状喷出,确保了成份的完全融合,加工出的牡丹精油脚气油成分均衡,有效克服了常规的混合搅拌药量成份不均衡引起的药效不佳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牡丹精油脚气油的生产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脚气油的生产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牡丹精油脚气油的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公知的,脚气是足癣的俗名,也称“香港脚”由于脚气是由真菌“又称霉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脚气可使患者极不舒服,脚气由皮肤癣菌“真菌、念珠菌、霉菌”所引起的。足部多汗潮湿或鞋袜不通气等均可诱发脚气。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种类型:糜烂型、水疱型、鳞屑角化型脚气;前述症状的糜烂型为趾间潮湿,浸溃发白,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或伴有裂口,有奇痒,易继发感染;水疱型好发于足缘、足底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瘁,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鳞屑角化型多发于足跟、足缘部,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皮肤干燥、角质粗厚、脱屑,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常年不愈,大多数患者由糜烂型、水疱型转化而成。大多数脚气患者治疗多次都不能痊愈,总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复发;而且市售的脚气药多是灼伤皮肤的刺激性药液,患者在使用时不仅脚部糜烂部位疼痛难忍,而且药物风干后会造成皮肤干燥缺乏水分而很不舒服,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止住痒便停药的做法,这样一方面治疗不彻底无法根除,另一方面涂抹药水部位奇干难忍。本专利技术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将萃取的牡丹精油涂抹于脚气患处,很快便止住痒的症状,后来经过检索以及查阅一些脚气`治疗方面的书籍,经过多次筛选淘汰,选出了一些成分,通过自制设备,经过合理调配后发现,治疗脚气有着独特的功效,其中牡丹精油起着关键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牡丹精油脚气油的生产设备,本专利技术所述牡丹精油脚气油的生产设备使得成份在容器中经由喷雾口呈雾状喷出,确保了成份的完全融合,加工出的牡丹精油脚气油成分均衡,有效克服了常规的混合搅拌药量成份不均衡引起的药效不佳现象。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牡丹精油脚气油的生产设备,包括混合桶、上盖、高压泵、容器、电机、扇叶、阀门和控制系统,所述混合桶的上部通过锁与上盖的扣锁连接,在混合桶的混合腔下部面上设有“C”形导流槽,所述“C”形导流槽为两个端头至中部由高至低渐变结构,在“C”形导流槽的中部最低部位设有环形斜坡,在斜坡的底部设有贯通至混合桶底部外部面的穿孔,阀门一侧的管子穿过穿孔与锁紧环连接,所述锁紧环与环形斜坡之间设有橡胶密封环,锁紧环与橡胶密封环的高度均低于环形斜坡;在混合腔下部面中部设有贯通至混合桶底部外部面的轴孔,设置在混合桶下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过轴孔后与混合腔内的扇叶连接;在混合桶的上部设有多个过口,多个容器固定在混合桶的外缘面上,多个容器的下部通过管路经由过口穿至混合腔内,管路在混合腔内一端设有喷雾口,在每个容器上分别设有高压泵;所述高压泵和电机分别联通控制系统。所述的牡丹精油脚气油的生产设备,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混合桶的一侧,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显示器和控制按键,控制按键控制高压泵和电机,所述显示器连接高压泵上设置的压力传感器。所述的牡丹精油脚气油的生产设备,所述混合桶的中部环绕有支撑环,支撑环的下部与复数根支杆的上端连接,所述复数根支杆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上设有电机支撑座。所述的牡丹精油脚气油的生产设备,在混合桶的上口部设有环形缩颈台阶,上盖的下口部内侧设有环形外扩经扣边,在上盖的扣边与混合桶的台阶之间设有密封橡胶圈。所述的牡丹精油脚气油的生产设备,所述容器由锁环固定在混合桶的外缘面上。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牡丹精油脚气油的生产设备,本专利技术将牡丹精油、茶树精油、柏木精油、百里香精油、薰衣草精油和植物精油;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设备,使得各种组份实现充分融合,可确保使用中药效均匀,可防止由于常规的搅拌不均匀而出现的用药不均匀引起的作用降低现象,并使药物相互融合配伍和对于毒性的相互消抵;本专利技术中的成份在容器中经由喷雾口呈雾状喷出“我们称之 为雾混合技术”,确保了成份的完全融合,加工出的牡丹精油脚气油成分均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C”形导流槽与阀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C”形导流槽结构示意图。图4是利用本专利技术加工牡丹精油脚气油的工艺流程图。在图中:1、上盖;2、扣锁;3、扣边;4、密封橡胶圈;5、台阶;6、锁;7、高压泵;8、锁环;9、容器;10、喷雾口 ;11、混合腔;12、显示器;13、控制按键;14、支撑环;15、支杆;16、扇叶;17、底座;18、电机;19、阀门;20、“C”形导流槽;21、锁紧环;22、橡胶密封环;23、斜坡;24、穿孔;25、混合桶。具体实施方式参考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地解释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3中所述的一种牡丹精油脚气油的生产设备,包括混合桶25、上盖1、高压泵7、容器9、电机18、扇叶16、阀门19和控制系统,在混合桶25的上口部设有环形缩颈台阶5,上盖I的下口部内侧设有环形外扩经扣边3,在上盖I的扣边3与混合桶25的台阶5之间设有密封橡胶圈4,所述混合桶25的上部通过锁6与上盖I的扣锁2连接,在混合桶25的混合腔11下部面上设有“C”形导流槽20,所述“C”形导流槽20为两个端头至中部由高至低渐变结构,在“C”形导流槽20的中部最低部位设有环形斜坡23,在斜坡23的底部设有贯通至混合桶25底部外部面的穿孔24,阀门19 一侧的管子穿过穿孔24与锁紧环21连接,所述锁紧环21与环形斜坡23之间设有橡胶密封环22,锁紧环21与橡胶密封环22的高度均低于环形斜坡23 ;在混合腔11下部面中部设有贯通至混合桶25底部外部面的轴孔,设置在混合桶25下部电机18的动カ输出轴穿过轴孔后与混合腔11内的扇叶16连接;在混合桶25的上部设有多个过ロ,多个容器9由锁环8固定在混合桶25的外缘面上,多个容器9的下部通过管路经由过ロ穿至混合腔11内,管路在混合腔11内一端设有喷雾ロ 10,在每个容器9上分别设有高压泵7 ;所述混合桶25的中部环绕有支撑环14,支撑环14的下部与复数根支杆15的上端连接,所述复数根支杆15的下端与底座17固定连接;在底座17上设有电机18支撑座;所述高压泵7和电机18分别联通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混合桶25的ー侧,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显示器12和控制按键13,控制按键13控制高压泵7和电机18,所述显示器12连接高压泵7上设置的压カ传感器。实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牡丹精油脚气油的生产设备,所述牡丹精油脚气油包括如下成份组份,按重量百分比,将牡丹精油2 4%、茶树精油2 4%、柏木精油3 5%、百里香精油5 8%、薰衣草精油4 6%和余量的甜杏仁油或橄榄油。结合附图4所述生产牡丹精油脚气油包括如下步骤: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设备对成分进行雾状混合、静置、紫外线灭菌、分装和包装入库;A、雾状混合:首先检查清洗混合桶25的混合腔11,然后盖上上盖1,关闭阀门19使所述混合桶25的混合腔11形成密闭的空间;将混合腔11外缘设置的多个容器9内分别注入牡丹精油、茶树精油、柏木精油、百里香精油和薰衣草精油,将植物精油分成若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牡丹精油脚气油的生产设备,包括混合桶(25)、上盖(1)、高压泵(7)、容器(9)、电机(18)、扇叶(16)、阀门(19)和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混合桶(25)的上部通过锁(6)与上盖(1)的扣锁(2)连接,在混合桶(25)的混合腔(11)下部面上设有“C”形导流槽(20),所述“C”形导流槽(20)为两个端头至中部由高至低渐变结构,在“C”形导流槽(20)的中部最低部位设有环形斜坡(23),在斜坡(23)的底部设有贯通至混合桶(25)底部外部面的穿孔(24),阀门(19)一侧的管子穿过穿孔(24)与锁紧环(21)连接,所述锁紧环(21)与环形斜坡(23)之间设有橡胶密封环(22),锁紧环(21)与橡胶密封环(22)的高度均低于环形斜坡(23);在混合腔(11)下部面中部设有贯通至混合桶(25)底部外部面的轴孔,设置在混合桶(25)下部电机(18)的动力输出轴穿过轴孔后与混合腔(11)内的扇叶(16)连接;在混合桶(25)的上部设有多个过口,多个容器(9)固定在混合桶(25)的外缘面上,多个容器(9)的下部通过管路经由过口穿至混合腔(11)内,管路在混合腔(11)内一端设有喷雾口(10),在每个容器(9)上分别设有高压泵(7);所述高压泵(7)和电机(18)分别联通控制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牡丹精油脚气油的生产设备,包括混合桶(25)、上盖(I)、高压泵(7)、容器(9)、电机(18)、扇叶(16)、阀门(19)和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混合桶(25)的上部通过锁(6)与上盖(I)的扣锁(2)连接,在混合桶(25)的混合腔(11)下部面上设有“C”形导流槽(20),所述“C”形导流槽(20)为两个端头至中部由高至低渐变结构,在“C”形导流槽(20)的中部最低部位设有环形斜坡(23),在斜坡(23)的底部设有贯通至混合桶(25)底部外部面的穿孔(24),阀门(19) 一侧的管子穿过穿孔(24)与锁紧环(21)连接,所述锁紧环(21)与环形斜坡(23)之间设有橡胶密封环(22),锁紧环(21)与橡胶密封环(22)的高度均低于环形斜坡(23);在混合腔(11)下部面中部设有贯通至混合桶(25)底部外部面的轴孔,设置在混合桶(25)下部电机(18)的动カ输出轴穿过轴孔后与混合腔(11)内的扇叶(16)连接;在混合桶(25)的上部设有多个过ロ,多个容器(9)固定在混合桶(25)的外缘面上,多个容器(9)的下部通过管路经由过ロ穿至混合腔(11)内,管路在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清校
申请(专利权)人:蒋清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