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管自动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3708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管的自动生产线,用于实现输液管的自动检测、组装和封装,其包括沿工序依次布置的上料机构、漏气检测机构、针头部件组装机构、缠绕机构和包装封口机构,其中,上料机构用于装载输液管原料管体并输送到漏气检测工位,漏气检测机构对位于漏气检测工位的输液管管体进行漏气检测,检测合格的输液管管体送入针头安装工位,利用针头部件组件机构将针头部件安装在输液管管体上,形成输液管,缠绕机构用于将所述输液管进行缠绕,以将输液管制成圈束,包装封口机构将缠绕好的输液管圈束装入包装袋并进行包装封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实现了的输液管检测包装工序的自动化操作,提高了输液管的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生产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输液管的自动生产线,用于输液管的自动化生产封装。
技术介绍
医疗行业里,一次性使用输液管经常用到。输液管一般是由滴斗组件、导管、穿刺器、药液过滤器、流量调节器、静脉针等组成,这类管状医疗器械在出厂时都需要将其缠绕包装起来。使用时不需要再次消毒,只需拆开包装就可以使用了。目前国内没有输液管自动生产线,输液管检测包装一般是采用人工来进行。现有工序过程为:由人工放入漏气测试装置中,手动堵住测试一端,另一端通气并保压4-5秒,通过气压表,由人工判断该件的密封性并进行拣选。测试完毕后,再手动缠绕输液管成规定形式,放入已制好的包装袋中,然后由专人进行统一封口操作,并装箱。手工操作存在以下的问题:(1)生产效率很低;(2)由人工来检测漏气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操作者的经验决定,有很高的误判性;(3)手工缠绕包装输液管,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很高,多个工序由人完成,效率难以提高。另外,手工操作容易附上病菌,往往要对包装工人进行严格的消毒,同时要在巨大的无菌净化车间内进行操作,需消耗大量的能源和生产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管自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液管的自动生产线,用于实现输液管的自动检测、组装和封装,其特征在于,该生产线包括沿工序依次布置的上料机构(100)、漏气检测机构(200)、针头部件组装机构(300)、缠绕机构(400)和包装封口机构(500),其中,所述上料机构(100)用于装载输液管原料管体并输送到漏气检测工位,所述漏气检测机构(200)对位于漏气检测工位的输液管管体进行漏气检测,检测合格的输液管管体送入针头安装工位,利用所述针头部件组装机构(300)将针头部件安装在输液管管体上,形成输液管,所述缠绕机构(400)用于将所述输液管进行缠绕,以将该输液管制成圈束,所述包装封口机构(500)将缠绕好的输液管圈束装入包装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管的自动生产线,用于实现输液管的自动检测、组装和封装,其特征在于,该生产线包括沿工序依次布置的上料机构(100)、漏气检测机构(200)、针头部件组装机构(300),缠绕机构(400)和包装封口机构(500),其中, 所述上料机构(100)用于装载输液管原料管体并输送到漏气检测工位,所述漏气检测机构(200)对位于漏气检测工位的输液管管体进行漏气检测,检测合格的输液管管体送入针头安装工位,利用所述针头部件组装机构(300)将针头部件安装在输液管管体上,形成输液管,所述缠绕机构(400)用于将所述输液管进行缠绕,以将该输液管制成圈束,所述包装封口机构(500)将缠绕好的输液管圈束装入包装袋并进行包装封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管的自动生产线,其中,所述的上料机构(100)包括: 可移动式送料架(110),其上设置有多个并排布置的沟槽,各沟槽用于放置输液管原料管体; 气缸推动机构(120),其作动杆与所述可移动式送料架(110)连接,用于推动所述可移动式送料架(I 10)使其移动到所述漏气检测机构(200)下方; 送料架顶起机构(130),其用于将位于漏气检测机构(200)下方的输液管管体顶起,使其从可移动式送料架(I 10)上脱离;和 送料机构(140),其具有多个夹持气爪,用于夹持送料架顶起机构(130)上的各输液管管体并输送到漏气检测工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管的自动生产线,其中,所述可移动式送料架(110)可以为多个,分列于所述漏气检测机构(200)两侧,以用于交替送料到所述漏气检测工位。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 项所述的输液管的自动生产线,其中,所述的漏气检测机构(200)包括: 通气机构(210),其包括一端与气源连接的输气管,该输气管另一端与所述输液管管体一端的通气口连通,用于对输液管管体通气加压; 端口密封机构(220),其包括多个并列布置的封堵堵头,用于分别封堵各输液管管体另一端的通气口; 测漏气动机构(230),其包括电磁控制阀(231)、单向阀(232)和压力传感器(233),其中所述电磁控制阀(231)设置在通气机构(210)的通气管与气源之间,用于控制通气管对输液管的通气,所述单向阀(232)设置在该通气管上,用于实现对输液管管体的单向供气,所述压力传感器(233)用于测量输液管管体内气压; 在对输液管管体通气保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友民李延磊吴波张如杰刘奥何纯谢锋云贾广飞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