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集约化养殖鳖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集约化养殖鳖种的采光温室大棚。该采光温室大棚包括水池、顶棚、进排水系统、曝气增氧系统、加温保温系统、散热系统和网片;所述的水池由水泥砖墙隔成,水池池底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混凝土层、钢筋层、第二混凝土层、第一塑料薄膜层、泡沫塑料层和第二塑料薄膜层,在水池的中间设置有晒背台;所述的顶棚包括透明玻璃缸瓦结顶、钢管拱架、两层尼龙薄膜和多条的钢筋条,所述的钢管拱架横向架设在水泥砖墙之间,透明玻璃缸瓦结顶设置在钢管拱架上。该大棚利用了自然可再生能源,既节约了成本,减少了人工,又增加了经济效益,降低了对大气的污染,具有清洁、低碳、节能、高效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集约化养殖鳖种
,尤其涉及集约化养殖鳖种的采光温室大棚。
技术介绍
中华鳖是一种珍贵的、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动物。我国普遍把中华鳖作为食用上选的珍品,且用作食疗的滋补食品。食鳖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周代甚至更远。中华鳖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尤以裙边更是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据测定,100克鳖肉中蛋白质含量达16.5克。此外,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A等多种营养成分。由于中华鳖具有较大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全国各地已广泛开展人工养殖。进行人工繁殖和养殖,养殖方式主要有鱼鳖混养、池塘单养、工厂化温室养殖等。在人工饲养环境中,中华鳖喜食屠宰场的废弃物、蚕蛹、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也能食瓜果、菜叶以及人工合成的硬质颗粒饵料。通过提供丰富的饵 料,保持适宜的生长温度使中华鳖不进入冬眠,以及科学和工厂化的饲养,中华鳖的繁殖率、孵化率都大大提高,幼体经过一年多的生长即可重达500克左右,使中华鳖这一自然资源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利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中华鳖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速中华鳖的人工繁殖和养殖已成了必然的趋热。中华鳖的生长发育一般可分为稚鳖、幼鳖和成鳖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对养殖环境的要求也不相同。按其体重划分,刚孵化出来的为稚鳖;11 50克的为幼鳖;51 200克的为种鳖;200克以上的为成鳖;750 1000克以上的为亲鳖。由于中华鳖的生长速度不同,又有同类相残的习性,因此宜将不同生长阶段、不同规格的中华鳖分池饲养,需分别建造亲鳖地、稚鳖池、幼鳖池、种鳖池、成鳖池。目前,温室大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节能和降低运行成本问题。现有的稚鳖温室多为塑料大棚温室,温室由侧墙、棚顶骨架和棚架上的塑料薄膜等组成,温室棚顶骨架为人字形顶或拱形顶,铺设在棚顶骨架上的塑料薄膜亦为人字形或拱形。通过棚顶骨架上铺设塑料薄膜既能吸收太阳热量,又有一定保温作用,但由于塑料薄膜薄,保温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冬天夜间温室内热量大量散失,因此在冬季,需要通过锅炉给稚鳖培育池加温,消耗大量煤炭,导致稚鳖培育运行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鳖种养殖存在的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约化养殖鳖种的采光温室大棚,该大棚利用了自然可再生能源,既节约了成本,减少了人工,又增加了经济效益,降低了对大气的污染,具有清洁、低碳、节能、高效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集约化养殖鳖种的采光温室大棚,该采光温室大棚包括水池、顶棚、进排水系统、曝气增氧系统、加温保温系统、散热系统和网片;所述的水池由水泥砖墙隔成,水池池底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混凝土层、钢筋层、第二混凝土层、第一塑料薄膜层、泡沫塑料层和第二塑料薄膜层,水池的深度为8(Tl20Cm,在水池的中间设置有晒背台;所述的顶棚包括透明玻璃缸瓦结顶、钢管拱架、两层尼龙薄膜和多条的钢筋条,所述的钢管拱架横向架设在水泥砖墙之间,透明玻璃缸瓦结顶设置在钢管拱架上,所述的钢筋条有两层结构,两层结构的钢筋条分别纵向架设在顶棚内,所述的两层尼龙薄膜分别覆盖在两层钢筋条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池按纵向隔成8 12个单池,单池在两端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进出水窨井,单池的中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排水窨井;所述的进排水系统包括总进水管道、进水主管、排水总管和排水分管,在水池的两侧分别设置总进水管道,进水主管的一端连接总进水管道,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的进出水窨井,所述的排水总管将各个排水窨井连接并连接到水池外,排水分管将进出水窨井和排水窨井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曝气增氧系统由罗茨鼓风机、进气管道及散气石构成。作为优选,所述的加温保温系统采用地源热加温系统或锅炉烧煤加热水进行水循环加温系统。作为优选,所述的地源热加温系统包括地下水闭合循环系统、冷媒闭合循环系统和水池加热系统,地下水闭合循环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抽水井、水泵、气水分离器和回水井,冷媒闭合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地下水闭合循环系统的管路在经过气水分离器后与所述的蒸发器进行热交换,所述的水池加热系统包括水箱、热水泵和水池加热盘管和回水管,所述的冷凝器置于水箱内,所述的热水泵连接水箱,水池加热盘管设置在水池内,水池加热盘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热水泵,水池加热盘管的另一端通过回水管连接到水箱。作为优选,所述的热水泵的出口与回水管之间设有旁通管路。作为优选,所述的水泵连接设有电磁阀控制水泵。作为优选,所述的散热系统为排风扇。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的厚度为l(T25cm ;泡沫塑料层的厚度为2.5^3cm ;第一塑料薄膜层和第二塑料薄膜层的厚度为0.5^1.0mm。本专利技术采光温室大棚,顾名思义,就是透光加温温室,在鳖种的整个培育过程中,迎合了中华鳖生长过程中需要光照的习性,采用了仿生态的鳖种培育模式,同时,又达到了与黑暗温室相同的鳖种最适生长温度条件,使鳖种在整个培育过程中实现了与自然环境条件下大致相同的养殖培育方式,培育出的鳖种体质更加健壮,体色更加接近于自然,更加适合于良种选育与放养于外塘养殖,其培育密度,产量皆不低于黑暗温室。利用采光温室大棚规模化全程培育鳖种,符合当前中华鳖健康生态养殖需求,相比于我国目前大部分采用的黑暗温室培育鳖种养殖,其所采用的采光大棚中华鳖生态培育技术;投喂技术;采光温室大棚中水质的安全调控与管理;最适温控模式以及采光大棚培育中华鳖病害的无公害防治等诸方面技术,在省内未见相关报道,因此,采用采光温室大棚培育鳖种的技术方式, 在省内属于首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水池和顶棚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3为进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地源热加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采光温室大棚包括水池1、顶棚、进排水系统、曝气增氧系统、加温保温系统、排风扇和网片,所述的曝气增氧系统由罗茨鼓风机、进气管道及散气石构成。所述的水池I由水泥砖墙2隔成,水池I池底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混凝土层3、钢筋层4、第二混凝土层5、第一塑料薄膜层6、泡沫塑料层7和第二塑料薄膜层8,水池I的深度为8(Tl20Cm,在水池I的中间设置有晒背台9。其中,第一混凝土层3和第二混凝土层5的厚度为20cm,泡沫塑料层7的厚度为2.5 3cm,第一塑料薄膜层6和第二塑料薄膜层8的厚度为0.84mm。所述的顶棚包括透明玻璃缸瓦结顶10、钢管拱架11、两层尼龙薄膜12和多条的钢筋条13,所述的钢管拱架11横向架设在水泥砖墙2之间,透明玻璃缸瓦结顶10设置在钢管拱架11上,所述的钢筋条13有两层结构,两层结构的钢筋条13分别纵向架设在顶棚内,所述的两层尼龙薄膜12分别覆盖在两层钢筋条13上。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水池I按纵向隔成8 12个单池14,单池14在两端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进出水窨井15,单池14的中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排水窨井18。进排水系统包括总进水管道16、进水主管17、排水总管19和排水分管20,在水池I的两侧分别设置总进水管道16,进水主管17的一端连接总进水管道16,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的进出水窨井15,所述的排水总管19将各个排水窨井18连接并连接到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集约化养殖鳖种的采光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该采光温室大棚包括水池(1)、顶棚、进排水系统、曝气增氧系统、加温保温系统、散热系统和网片;所述的水池(1)由水泥砖墙(2)隔成,水池(1)池底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混凝土层(3)、钢筋层(4)、第二混凝土层(5)、第一塑料薄膜层(6)、泡沫塑料层(7)和第二塑料薄膜层(8),水池(1)的深度为80~120cm,在水池(1)的中间设置有晒背台(9);所述的顶棚包括透明玻璃缸瓦结顶(10)、钢管拱架(11)、两层尼龙薄膜(12)和多条的钢筋条(13),所述的钢管拱架(11)横向架设在水泥砖墙(2)之间,透明玻璃缸瓦结顶(10)设置在钢管拱架(11)上,所述的钢筋条(13)有两层结构,两层结构的钢筋条(13)分别纵向架设在顶棚内,所述的两层尼龙薄膜(12)分别覆盖在两层钢筋条(1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约化养殖鳖种的采光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该采光温室大棚包括水池(I)、顶棚、进排水系统、曝气增氧系统、加温保温系统、散热系统和网片;所述的水池(I)由水泥砖墙(2)隔成,水池(I)池底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混凝土层(3)、钢筋层(4)、第二混凝土层(5)、第一塑料薄膜层(6)、泡沫塑料层(7)和第二塑料薄膜层(8),水池(I)的深度为8(Tl20Cm,在水池(I)的中间设置有晒背台(9);所述的顶棚包括透明玻璃缸瓦结顶(10)、钢管拱架(11)、两层尼龙薄膜(12)和多条的钢筋条(13),所述的钢管拱架(11)横向架设在水泥砖墙(2)之间,透明玻璃缸瓦结顶(10)设置在钢管拱架(11)上,所述的钢筋条(13)有两层结构,两层结构的钢筋条(13)分别纵向架设在顶棚内,所述的两层尼龙薄膜(12)分别覆盖在两层钢筋条(1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化养殖鳖种的采光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水池(I)按纵向隔成8 12个单池(14),单池(14)在两端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进出水窨井(15),单池(14)的中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排水窨井(18);所述的进排水系统包括总进水管道(16)、进水主管(17)、排水总管(19)和排水分管(20),在水池(I)的两侧分别设置总进水管道(16),进水主管(17)的一端连接总进水管道(16),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的进出水窨井(15),所述的排水总管(19)将各个排水窨井(18)连接并连接到水池(I)外,排水分管(20)将进出水窨井(15)和排水普井(18)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化养殖鳖种的采光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曝气增氧系统由罗茨鼓风机、进气管道及散气石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金泉,龚建刚,胡晓林,陈凡,王金乐,武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龚老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