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快速培育油茶芽苗砧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71626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热快速培育油茶芽苗砧木的方法,包括种子收集、种子消毒、建设催芽床和种子催芽工序。采用湿沙为培育基质,地热线提供热源,在冬每年春季节通过对催芽床加温控制22~28℃,催芽床含水量控制在8~10%,能够促进油茶种子的胚芽萌发、生长,97%的种子均能够萌芽。1月2月有70~80%的培育种子胚芽粗度可达到芽苗砧嫁接要求,能快速培育油茶芽苗砧木,适应在春梢萌芽前规模化开展芽苗砧木嫁接,嫁接苗木成活率,嫁接苗木当年即可出圃,不仅缩短了育苗周期,提高了穗条的利用率,而且能有效提高油茶规模化嫁接的成活率和苗木生长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茶砧木的培育方法,特别是。
技术介绍
自2008年第一次全国油茶现场会以来,随着国家对油茶产业的大力推进,油茶优良无性系繁殖技术强力支撑了油茶产业的良种化发展。油茶的无性繁殖方法主要有嫁接和扦插两种,其中嫁接繁殖中的芽苗砧嫁接技术因其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以及嫁接成活后苗木生长快而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生产中芽苗砧嫁接育苗主要在5 6月份进行,近年来广西林科院于I 2月 油茶春梢萌动前进行芽苗砧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冬春嫁接不仅能有效提高优质穗条的利用率,而且嫁接成活率高、苗木生长快,当年育苗当年出圃,大大缩短了育苗周期,并降低了苗木成本。但目前生产中常规培育芽苗砧木的方法到春梢萌动前,砧木胚芽的质量规格达到嫁接要求的仅为30%左右,不利于规模化生产。目前,尚未见秋冬季通过地热快速培育油茶芽苗砧木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克服冬春季节进行油茶芽苗砧嫁接时,砧木胚芽的质量规格难达到嫁接要求的技术问题,提供。本专利技术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包括种子收集、种子消毒、建设催芽床和种子催芽工序,采用湿沙为培育基质,地热线提供热源,在冬每年春季节通过对催芽床加温,能够快速培育油茶芽苗站木,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种子收集:于每年冬春季节,当油茶果实自然成熟后,直接从油茶树上人工采摘果实,然后将采摘的果实在太阳下晾晒I 2天再阴干,取出油茶种子备用; (2)种子消毒: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2小时,然后捞出放入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0分钟对种子进行消毒,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备用; (3)建设催芽床:选择背风向阳、透水性好的露天场地或室内,先铺8 IOcm湿沙,平整后布地热线,再铺5cm湿沙建催芽床,并备铺盖种子的湿沙; (4)种子催芽:将步骤(2)消毒后的茶籽平铺在催芽床上,铺盖8 12cm湿沙,然后覆盖薄膜,控温探头插在种子层,催芽床温度控制在22 28°C,催芽床含水量控制在8 10%。以上所述的冬春季节主要是10 11月。以上所述的催芽床的床宽1.0 1.2m,床长5 15m。以上所述的地热线选择市场上销售的100米长,功率为I千瓦的地热线,布线设置为S形。以上所述的温度控制采用自动温控仪。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于秋冬季沙床温度过低时进行适当加温处理,促进油茶种子的胚芽萌发、生长97%的种子均能够萌芽。I 2月,70 80%的培育种子胚芽粗度可达到芽苗砧嫁接要求,即可在春梢萌芽前规模化开展芽苗砧木嫁接。2、本专利技术选择背风向阳、透水性好的室外场地或大棚,得到的冬春嫁接芽苗砧木,不仅能有效提高优质穗条的利用率,而且嫁接成活率高、苗木生长快,当年育苗当年出圃,大大缩短了育苗周期,并降低了苗木成·本。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下面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但它们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 于2011年10月底,在广西林科院油茶优良品系收集圃内的普通油茶岑软家系的油茶果实充分成熟后,采摘挂在树上的果实,将采摘果实日晒I天后,剥壳取出茶籽,挑选无病害,粒大饱满的茶籽作为种子。于2011年11月3日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2小时,然后捞出放入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0分钟对种子进行消毒,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在背风向阳、透水性好的露天场地,用砖砌成床高30cm,床宽1.0m,床长IOm先铺IOcm厚湿沙,平整后按IOcm的宽度迂回以S形均匀布设市场购到的100米长,功率为I千瓦的地热线,催芽床砖墙与最近的地热线之间为5cm,再铺厚5cm湿沙,沙的湿度以用手抓握成团,松手散开为宜建成的催芽床上,将消毒后的茶籽以每平方米1.5kg平铺,再铺盖IOcm厚湿沙,然后覆盖薄膜,四周压紧,温度控制采用自动温控仪,控温探头插在种子层,催芽床温度控制在25°C,催芽床含水量控制在9%。催芽30天后可见32%种子长出胚根,50天后78%的种子露出胚根,且56%的种子可观察到明显胚芽。2012年I月27日,沙育85天后调查表明:97%的种子均观察到胚芽,胚芽平均长度为4.7cm,其中81.3%的胚芽长度超过了 3cm,起砧进行芽苗砧嫁接。 实施例2 于2011年11月上旬,在巴马县收集普通油茶充分成熟果实,采摘挂在树上的果实,将采摘果实运回南宁后日晒2天后,剥壳取出茶籽,挑选无病害,粒大饱满的茶籽作为种子。于2011年11月12日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2小时,然后捞出放入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0分钟对种子进行消毒,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在背风向阳、透水性好的露天场地,用砖砌成床高30cm,床宽1.2m,床长15m,先铺9cm厚湿沙,平整后按9cm的宽度迂回以S形均匀布设市场购到的100米长,功率为I千瓦的地热线,催芽床砖墙与最近的地热线之间为4cm,再铺4cm厚湿沙,沙的湿度以用手抓握成团,松手散开为宜,将消毒后的茶籽以每平方米1.5kg平铺在催芽床上,铺盖Ilcm厚的湿沙,然后覆盖薄膜,四周压紧,温度控制采用自动温控仪,控温探头插在种子层,催芽床温度控制在26°C,催芽床含水量控制在8.5%左右。2012年I月3日调查,52%种子露出胚芽。2月9日调查,92%种子均观察到胚芽,胚芽平均长度为4.3cm,其中73.5%的胚芽长度超过了 3cm,起砧进行芽苗砧嫁接。实施例3 于2011年10月底,在广西林科院油茶优良品系收集圃内的普通油茶岑软家系的油茶果实充分成熟后,采摘挂在树上的果实,将采摘果实日晒I天后,剥壳取出茶籽,挑选无病害,粒大饱满的茶籽作为种子。于2011年11月3日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2小时,然后捞出放入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0分钟对种子进行消毒,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在大棚内用砖砌成床高30cm,床宽1.2m,床长6m先铺IOcm厚的湿沙,平整后按9cm的宽度迂回以S形均匀布设市场购到的100米长,功率为I千瓦的地热线,催芽床砖墙与最近的地热线之间为4cm,再铺6cm厚的湿沙,沙的湿度以用手抓握成团,松手散开为宜,将消毒后的茶籽以每平方米1.4kg平铺在催芽床上,铺盖8 12cm厚的湿沙,然后覆盖薄膜,四周压紧,温度控制采用自动温控仪,控温探头插在种子层,催芽床温度控制在24°C,催芽床催芽床含水量控制在 10% ο催芽30天后可见31.3%种子长出胚根,50天后75.2%的种子露出胚根,且51%的种子可观察到明显胚芽。2012年I月26日,沙育84天后调查表明:95.6%的种子均观察到胚芽,胚芽平均长度为4.6cm,其中81.1%的胚芽长度超过了 3cm,起砧进行芽苗砧嫁接。实施例4 于2011年10月底,在广西林科 院油茶优良品系收集圃内的普通油茶岑软家系的油茶果实充分成熟后,采摘挂在树上的果实,将采摘果实日晒I天后,剥壳取出茶籽,挑选无病害,粒大饱满的茶籽作为种子。于2011年11月3日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2小时,然后捞出放入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0分钟对种子进行消毒,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在大棚内设置有用电加热水的金属板上,四周用砖砌成床高30cm,床宽1.0m,床长5m,先铺8cm厚的湿沙,沙的湿度用手抓握成团,松手散开为宜,将消毒后的茶籽以每平方米1.5kg平铺在催芽床上,铺盖Ilcm厚的湿沙,然后覆盖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热快速培育油茶芽苗砧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种子收集、种子消毒、建设催芽床和种子催芽工序,采用湿沙为培育基质,地热线提供热源,在冬每年春季节通过对催芽床加温,能够快速培育油茶芽苗砧木,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种子收集:于每年冬春季节,当油茶果实自然成熟后,直接从油茶树上人工采摘果实,然后将采摘的果实在太阳下晾晒1~2天再阴干,取出油茶种子备用;(2)种子消毒: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2小时,然后捞出放入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0分钟对种子进行消毒,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备用;(3)建设催芽床:选择背风向阳、透水性好的露天场地或室内,先铺8~10cm湿沙,平整后布地热线,再铺5cm湿沙建催芽床,并备铺盖种子的湿沙;(4)种子催芽:将步骤(2)消毒后的茶籽平铺在催芽床上,铺盖8~12cm湿沙,然后覆盖薄膜,控温探头插在种子层,催芽床温度控制在22~28℃,催芽床含水量控制在8~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快速培育油茶芽苗砧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种子收集、种子消毒、建设催芽床和种子催芽工序,采用湿沙为培育基质,地热线提供热源,在冬每年春季节通过对催芽床加温,能够快速培育油茶芽苗砧木,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种子收集:于每年冬春季节,当油茶果实自然成熟后,直接从油茶树上人工采摘果实,然后将采摘的果实在太阳下晾晒I 2天再阴干,取出油茶种子备用; (2)种子消毒: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2小时,然后捞出放入0.1%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0分钟对种子进行消毒,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备用; (3)建设催芽床:选择背风向阳、透水性好的露天场地或室内,先铺8 IOcm湿沙,平整后布地热线,再铺5cm湿沙建催芽床,并备铺盖种子的湿沙;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航马锦林陈国臣张乃燕江泽鹏王东雪曾雯珺陈林强梁国校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