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培育方法,该方法包括(1)砧木的培育;(2)接穗的采集;(3)圃地的准备;(4)嫁接;(5)栽植;(6)栽后管理。通过上述方法培育繁殖油茶苗,经验证:油茶苗的嫁接成活率达到90-95%,出圃率80-85%,解决了不同品种嫁接不亲和性的问题。实现了油茶芽苗砧嫁接苗高成活率、高出圃率,以及培育高质量油茶苗木,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该方法包括(1)砧木的培育;(2)接穗的采集;(3)圃地的准备;(4)嫁接;(5)栽植;(6)栽后管理。通过上述方法培育繁殖油茶苗,经验证:油茶苗的嫁接成活率达到90-95%,出圃率80-85%,解决了不同品种嫁接不亲和性的问题。实现了油茶芽苗砧嫁接苗高成活率、高出圃率,以及培育高质量油茶苗木,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茶苗木的培育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茶科茶属的常绿小乔木,是我国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与油棕、橄榄、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树种。茶油是绿色保健食用油,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茶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0%,其中油酸含量高达83.3%左右,有助于维持人脑细胞结构,减少记忆力的衰退,并可预防心血管病。茶油中还含有丰富的Ve、Vd、Vk、胡萝卜素和角鲨烯,其中角鲨烯是一种多酚类的活性成分,有很强的富氧能力,具有抗缺氧、抗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力及增进胃肠道吸收的功能。近年来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国际粮农组织已将其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油茶栽培不仅满足人们生活日益所需,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结构意义重大。我国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油茶的优良品种、无性系、家系和农家品种繁多,对其中已鉴定出优良性状的品系均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扩繁。随着油茶种植面积的扩大,市场上对油茶优良品系苗木的需求日益增大。目前,芽苗砧嫁接技术已经应用于油茶育苗,但成活率只有70%左右,对优良接穗的浪费较严重。芽苗砧上嫁接不同品种的油茶接穗,嵌合体的成活率也差异明显,低的仅达到25%。嫁接后O d至6 d内,嫁接苗群体的死亡率接近O %;出现大量死亡植株的时间是在嫁接后第8 d,死亡率为1.57 % ;其后死亡率急剧上升,在嫁接后第16 d达到高峰,为5.07 % ;至嫁接后第20 d又急剧下降到1.52 %;至嫁接后的第35 d嫁接苗的死亡率在I% -1.8 %之间;之后死 率回落到O %。油茶芽苗砧嫁接成活的关键期是在嫁接后的一个月内,特别是在嫁接后的前16d。不同品种的油茶嫁接时砧穗的亲和力表现存在差异,也是油茶优良品种苗木生产的技术瓶颈之一。油茶芽苗砧嵌合体的愈合成功与否是影响嫁接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油茶芽苗砧嫁接体培育过程中嫁接苗虽已成活,但外界环境如光、温、水、肥以及病虫害等条件调控的不合理,造成出苗木出圃率低,现阶段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出圃率仅为50%左右,主要是以下原因导致: (1)砧木培育时,没有一个明确的控温控湿的标准; (2)苗圃地壤没有针对油茶芽苗砧根生长特点来调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如需透气、喜酸、喜肥、怕湿又怕旱等; (3)芽苗砧嫁接没有针对油茶接穗和砧木的特点; (4)移栽前没有施生根粉,提高砧木的出根率和出根量; (5 )嫁接苗田间管理时,没有针对嫁接口发育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过程中,成活率低和嫁接不亲和性的技术难题,提供,运用该方法可有效解决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过程中,嫁接成活率低与不亲和性的问题。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包括砧木的培育、接穗的采集、圃地的准备、嫁接、栽植、栽后管理。所述的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培育方法,具体步骤为: (1)砧木的培育:在嫁接前2-3月,将油茶种子用0.3-0.8wt%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播种于15-25 cm的沙床内,铺平压紧,再覆一层沙,浇透水,表面上盖遮阴物控温控湿,使油茶种子萌发并使胚芽长到3~5 cm,准备嫁接; (2)接穗的采集:在阴天或晴天上午11时前、下午5时后采接穗,穗条选向阳处,芽饱满、无病虫害、生长良好的半木质化枝条; (3)圃地的准备:在嫁接前5-10天,选择病虫害少,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沙质壤土深翻整地,将圃地 土壤、林地表土和粉碎的谷壳按1:1:1的比例混合,然后进行土壤消毒,盖上地膜熏蒸3-8 d,然后作床,再覆盖一层I~2cm的细黄心土 ; (4)嫁接: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之间进行,将砧木从沙床中挖出,洗掉泥沙,盖上湿布;对砧木和接穗进行处理后嫁接,嫁接时接穗与芽苗砧的形成层对齐,接穗的削面露白0.5-1.5mm,用铝箔捆扎接口,嫁接体的根在IOOmg.L—1的ABT3号生根粉溶液中浸5_10s ; (5)栽植:嫁接苗的株行距为5cmX20 cm,移栽时砧木种子露在畦面上,栽后浇透定根水,畦面上架拱棚,盖薄膜,有利于保水保温,苗圃地架荫棚,棚高l_3m,保持透光度20-30% ; (6)栽后管理:移栽后控制棚内的温度28-32°C和湿度90-98%以上,在移栽后20-30d,用0.5 mg - 1赤霉素(GA3)溶液喷湿嫁接苗,加速嫁接口维管束形成层形成;在20-30 d对砧木的萌芽除萌,只留下已萌发的接穗芽,然后施肥、土壤消毒、移栽。步骤(1)所述的控温控湿为:控制温度为10_15°C、湿度为60-80% ; 步骤(3)中所述的土壤消毒为:用50被%多菌灵的1000倍液充分浇透进行土壤消毒,或者用福尔马林的800倍液充分浇透消毒; 步骤(4)所述的砧木处理为:将砧木茎垂直横切留2-4cm,根截留3-7cm ;所述的接穗处理为:将接穗削面削成薄楔形,切口长边1-2 cm,短边0.5-L5 cm,接穗上保留I芽I叶,芽饱满,健壮,切好的接穗于吲哚丁酸(IBA) Img.1^+6-苄氨基嘌呤(6-BA) 0.2 mg. 1的溶液中浸泡后嫁接; 步骤(6)所述的施肥为:当接穗的芽抽长到3- 5cm时,喷施尿素,以后隔12-18d喷施复合肥;掀膜后,每个月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2-3次; 步骤(6)所述的土壤消毒为:每8-12 d喷I次50wt%多菌灵1000倍液,或lwt%的敌克松土壤消毒; 步骤(6)中移栽后50-70 d,在夜间揭膜通气,其后逐步加强通风,适当增加光照,移栽后90-110d,揭掉薄膜,一年以后可移床扩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I)本专利技术在砧木的培育时,控制温度在12°C左右,湿度控制在70%左右,使得芽砧期与接穗期吻合;(2)本专利技术根据油茶芽苗砧根生长特点(如需透气、喜酸、喜肥、怕湿又怕旱等)来调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提高了出圃率; (3)本专利技术在移栽前将嫁接体的根在生根粉溶液中浸跑,提高了砧木的出根率和出根量; (4)本专利技术针对嫁接口发育的特点进行栽后管理,在移栽后25d左右,用0.5 mg-L^1GA溶液喷湿嫁接苗,加速嫁接口维管束形成,直接导致了成活率和出圃率提升,是本专利技术最大的创新点; (5)通过上述改进的步骤培育繁殖油茶苗,经验证:油茶苗的嫁接成活率达到90-95%,出圃率80-85%,解决了不同品种嫁接人亲和性的问题。实现了油茶芽苗砧嫁接苗高成活率、高出圃率,以及培育高质量油茶苗木,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用下列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 (1)普通油茶砧木的培育:在嫁接前2-3月,将油茶种子用0.37wt%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播种于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砧木的培育、接穗的采集、圃地的准备、嫁接、栽植、栽后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金玲,陈辉,杨志坚,郑灏,白玮玮,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