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更具体的为一种蓄电池内化成防溢酸导管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众多蓄电池厂家中,蓄电池内化成的方法一般是:在蓄电池注液孔直接放置两端开口的塑料导气管来进行气体的排放,但是塑料导气管虽然是两端开口,但在插入电解液液面下后气体并不容易排除,气体不能正常排出造成蓄电池内部气压上升,从而导致电解液随塑料导气管溢出至蓄电池外,造成酸腐蚀及原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电池内化成防溢酸导管装置,具有易排气、防溢酸的特点。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蓄电池内化成防溢酸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蓄电池内化成防溢酸导管装置,其上部有斜向下的上排气口,其下部有斜向上的下排气口。操作时把塑料导气管插入到蓄电池壳的注液孔内至不能下放为止时,下排气口不会被电解液淹没,气体产生后通过下排气口从上排气口导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蓄电池内化成防溢酸导管装置,具有易排气、防溢酸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蓄电池内化成防溢酸导管装置。图2为蓄电池内化成塑料导气管安放示意图。图中,1.上排气口,2.下排气口,3.注液孔,4.蓄电池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内化成防溢酸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蓄电池内化成防溢酸导管装置,其上部有斜向下的上排气口,其下部有斜向上的下排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内化成防溢酸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蓄电池内化成防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圣阳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